一、制定《辦法》的背景及意義
目前全省海洋涉漁船舶共計約3萬余艘,由于生產生活需要,主要是從沿海市縣漁港和漁船集中停泊點進出,不從口岸進出。此外,因南海區是南海三省共用的漁業作業海區,廣東、廣西漁船由于補給、避險等因素也會進入我省市縣漁港停靠。
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為做好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相關工作,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的管理制度體系,海南要在封關運作后對省外漁船到我省停靠的情形形成有效的監管,但對我省漁船停靠實現最大便利化,不能因為封關影響漁船、漁民和漁獲物的正常進出,增加漁民不必要的負擔,以便封關后既能進一步加強全省漁船、漁民、漁獲進出管理工作,又能便利漁民日常生產和生活。特制定本《辦法》。
二、主要內容
《辦法》共六章,三十條,旨在規范漁船、漁民、漁獲進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行為。
(一)《辦法》的適用范圍和部門管理職責。《辦法》適用于漁船、漁民、漁獲進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管理。漁船包括海洋捕撈漁船、海洋捕撈輔助船、海洋休閑漁船和實行過渡期管理的村(居)民家庭自用船舶。縣級以上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非設關地進出的漁船、漁民、漁獲進出的監督管理。公安機關海岸管理部門、海關、海警、海事等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漁船、漁民、漁獲進出進行監督管理。海南省海洋和漁業監察總隊、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依職權查處非設關地進出漁船及漁民的行政違法行為。沿海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劃定各類漁船停泊、上下貨物物品和上下人員區域并負責配套建設和維護,劃定區域應當考慮生產生活便利性,所劃定區域應具備監管條件并納入反走私綜合執法點監管。
(二)漁船進出島管理要求。漁船應當按照規定配備無線電通信、船舶定位識別等裝置。航行期間應當保持上述設備處于正常使用狀態,不得擅自關閉、屏蔽、拆卸、毀壞、更改或者冒用。進出的漁船應當攜帶合法有效的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國籍證書、所有權登記證書和捕撈許可證等證書,并在相關部門檢查時按要求出示。非設關地進出的漁船進出指定停泊區域前,應當通過信息報送系統依法報告進出港信息,報告信息實行共享,同時滿足農業農村、綜合行政執法、公安、海警等管理部門需求。
(三)漁民進出島管理要求。隨漁船出海的工作人員均需持有漁業船員證書。漁業船員數量應符合船舶檢驗機構或其他機構核定的配員要求。漁業船員應當經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培訓取得船員適任證書后方可在漁船上從事相應工作。搭乘休閑漁船參與休閑漁業活動的游客應當自覺遵守安全注意事項,在船期間按規定穿戴救生設備,服從船長和船員的指引和管理,不得實施可能影響船舶安全的行為。搭乘休閑漁船參與休閑漁業活動的游客應攜帶居民身份證、護照、港澳臺通行證等有效身份證件,并在相關部門檢查時按要求出示。
(四)漁獲進出管理辦法。漁船禁止載運與所批準從事的漁業活動無關的物品。禁止在我省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向陸地一側海域轉載漁獲。鼓勵漁獲交易雙方均建立溯源臺賬。海洋捕撈輔助船應當建立所載貨物信息以及進貨、消耗或銷售記錄制度,依法依規經營。海洋大中型漁船應當填寫漁撈日志,真實記錄漁業生產情況。鼓勵小型漁船建立漁業捕撈生產記錄。
(五)各部門監督管理機制。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與海關、公安、海事、海警等部門建立執法聯動聯席會議制度,依托各綜合執法點,定期開展聯合執法。規范辦案協調和案件移送機制。縣級以上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對報告進出港的漁船進行抽查,檢查是否與報告的信息一致,應當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社會信用管理相關法規規定,建立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公安機關海岸管理部門、縣級以上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沿海港(岙)口、碼頭、海岸線等可以停靠船舶的區域,依職責加強監督檢查。漁船管理服務組織應按照“一船一檔”建立漁船檔案及詳細臺賬,應當配備必要的管理人員和通信設備,實時掌握組織內漁船生產、航行動態。
三、主要特點
(一)符合自貿港封關運作的需求。漁船、漁民、漁獲進出管理工作,是全島封關運作準備工作任務清單的重點任務之一,是涉及民生民利的基礎性工作。本著漁船漁民生產生活最大便利化且兼顧風險防控原則,建立漁船漁民漁獲進出管理體制機制,強化了漁船進出港報告的信息共享制,沒有因為封關對漁船、漁民、漁獲的進出造成影響和增加負擔。《辦法》的制定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區域規劃定位、發展方向、歷史文化特征的相符程度較高,合理性較強。
(二)符合規范管理的工作需求。《辦法》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反走私條例(試行)》的配套政策文件,明確了漁船、漁民、漁獲進出管理要求,建立了部門聯動機制,明確各部門監管檢查職責和內容,規范了信用管理,內容全面且具體,可操作性強。《辦法》以人為本,其規定的監管措施是漁船進出島管理的必要手段。
- 省政府辦公廳文件
- ·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漁船、漁民、漁獲進出管理辦法(試...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