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海口4月10日訊(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夢瑤)海南省委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出臺《海南省優化營商環境重點舉措(2025年版)》(以下簡稱《重點舉措》),從10方面提出60項166條具體任務舉措,包括加快探索建立符合海南自由貿易港特色的內外資準入協同模式、加強對政策“一刀切”“急剎車”等問題的預防和糾治等。這是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從4月10日召開的“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重點舉措》錨定“2025年營商環境總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的目標,聚焦封關運作“一號工程”,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以“智慧海南”和“誠信海南”建設為抓手,以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為導向,著力推進法治政府、誠信政府、數字政府、效能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聚焦加快建設自由便利公平有序的市場化營商環境,《重點舉措》明確,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持續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切實降低企業綜合營商成本。具體舉措包括:繼續深化市場準入承諾即入制改革,依法取消更多許可事項;持續優化深海、航天、現代種業、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開展指導式、互動式行政許可模式;探索形成“園區+科研+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對產業鏈項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實行整體供應,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利用、用途合理轉換;引導金融機構、創投機構和政府共同探索設立民營、小微企業應急轉續貸等紓困基金等。
聚焦加快建設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重點舉措》明確,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今年,海南將加快推動出臺“二線口岸”通關信用管理、民營經濟促進、外商投資、涉企監督檢查等領域的法規規章制度,完善企業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加快構建“無事不擾”“包容審慎”涉企監管執法環境。同時,著力提升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專業化水平,圍繞生物種業、商業航天、深海遠洋等領域積極打造臨時仲裁特色應用場景。
聚焦加快建設開放融通的國際化營商環境,《重點舉措》明確,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通過完善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單一窗口”、推進外資企業及外國人政務服務“一件事”、升級海南自由貿易港一站式政策查詢解讀平臺等舉措,持續提升海南自貿港國際化成色。
在加快建設規范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方面,《重點舉措》提出,將積極構建海南自貿港“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體系,以政府數字化轉型推動效能政府建設,持續擦亮“自貿港為您來服務”系列企業服務品牌。“在高質量抓好國務院部署的‘高效辦成一件事’主題事項落實應用基礎上,我們還將推出12個以上海南特色‘一件事’主題服務。”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任端平介紹,今年海南還將推動實現全省9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統一接件受理”,推動100個高頻事項辦理“四減兩免”,新增20項“智能快辦”服務和10個“免申即享”事項。
《重點舉措》還提出,要建立與封關運作相適應的信用通關機制,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積極構建“守信有激勵、失信必懲戒、信用可修復”的誠信治理體系,以“誠信海南”建設更好服務封關運作。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