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2024年12月5日黎錦技藝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功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于黎錦技藝保護發展進入新階段,如何利用這有利契機進一步做好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使其成為撬動我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項目,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制定《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5-2029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二、起草過程
為了編制《行動計劃》,對全省黎錦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名錄15年以來的保護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與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傳承人交流,調研保護單位、合作社、高校、職業學校,聽取意見和建議。多次征詢省內外專家意見和發文征求相關省直單位以及相關市縣的意見,以及與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等部門溝通,并反復論證修改完善。
三、亮點解讀
《行動計劃》符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共分三部分,一是發展目標;二是主要任務;三是保障措施。主要任務包括五個方面:打造黎錦技藝保護傳承國際范例(4條)、健全黎錦技藝保護傳承體系(4條)、提升黎錦技藝保護傳承水平(4條)、加強黎錦技藝產業化發展(4條)、擴大黎錦文化宣傳傳播(4條),共20條。
(一)發展目標
到2029年,我省黎錦技藝保護傳承發展體系更加健全,保護傳承水平全面提升,產業化發展更上臺階,國際國內傳播更廣泛更深入,成為中國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靚麗文化名片。
(二)主要任務
一是打造黎錦技藝保護傳承國際范例。以黎錦技藝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契機,講好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民族團結融合、生態環境保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中國故事。
二是健全黎錦技藝保護傳承體系。加強黎錦技藝調查記錄體系和黎錦技藝數字化保護工作以及黎錦技藝傳承體驗設施體系建設。
三是加強非遺傳承人才隊伍建設。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納入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評選,重點支持培養一批政治素質優良,扎根鄉村、樂于奉獻、服務群眾的帶頭人。實施中國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強化傳承教育實踐載體建設。建設好國家級、省級黎錦技藝工作站,繼續建設3-5個省級黎錦技藝傳統工藝工作站。
四是加強黎錦技藝產業化發展。重點扶持10家以上非遺工坊做出特色,提高產品質量和銷量。編制黎錦制作工藝規程,積極推進黎錦作品版權保護和交易工作,在全省建設2—3個黎錦技藝版權保護工作站。
五是擴大黎錦文化宣傳傳播。創建黎錦公共品牌,做好公共品牌視覺識別設計。加強公共品牌宣傳推廣,提升公眾對黎錦認知度。加強黎錦文化的海外傳播,支持黎錦企業、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等參加巴黎時裝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海時裝周等國內外知名秀場。同時加強非遺和旅游融合發展,開發黎錦技藝體驗研學,實施“三進”計劃(進景區進酒店進商圈),推出黎錦技藝研學課程和研學線路,在黎錦技藝保護市縣建設4—5個省級黎錦技藝研學基地。
(三)保障措施
一是是加強規劃引領,強化協調發展。黎錦技藝保護傳承列入文化強省任務之一。要求黎錦技藝保護單位所在市縣政府把黎錦技藝的保護發展列入“十五五”期間的發展目標,制定行動計劃。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強化資金統籌。統籌利用好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省級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事業專項資金、縣級資金等相關資金對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予以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黎錦技藝保護傳承發展。
- 省政府辦公廳文件
- ·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5...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