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打出“醫藥價格監測引導+集中帶量采購”政策組合拳
藥品價格“打下來”緩解百姓看病貴
創新名片——醫藥招采價格引導機制
“為什么同樣一種藥,海南比內地省份貴?”“醫院采購高價藥誰來監督?”……針對過去全省存在的藥價虛高和百姓用藥貴等難題,近年來,海南省醫療保障局聚焦制度集成創新,依托信息化和數據化手段,大力推進醫藥招采價格監測引導,開展掛網藥品價格治理,以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為突破口,打出“藥品招采價格引導+集中帶量采購”組合拳。
全國首創“醫藥招采價格引導機制”被國務院面向全國推廣。2021年1月以來,海南省醫保局大力開展制度集成創新,建立了“數據聯動+預警推送+積分考核+信用評價+成果運用”為主要內容的“醫藥招采價格引導機制”,該機制通過聯動全國價格信息,自動進行價格比對,對比結果開展積分考核和信用評價等一系列措施,引導藥品降價,遏制醫院采購高價藥行為,重塑我省醫藥購銷領域環境,使我省藥品招采相關改革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全省百姓用上更多和外省市一樣的優質低價好藥。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珂
近日, 海口市民王先生看到新聞稱,7月10日起我省又將有26個品種集采藥降價,其中肌苷注射液的價格從原來的每支20多元降到了每支1元左右,降幅高達96.28%。王先生不禁感慨:“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在逐步解決!”
王先生曾是我省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政策的受益者,他在海口市人民醫院植入了兩個冠脈支架后,胸痛、胸悶的癥狀得到了有效緩解。“以前做冠脈支架手術,單一個支架就得7000元到1萬多元。現在最便宜只要700多元,再扣除醫保報銷,我們自己承擔的費用就更少了。”
“買同樣的藥,花的錢少了。”這是近年來海南眾多患者的切身感受。
從慢性病、重病患者常用藥提質降價,到心臟支架、人工關節、人工晶體等高值醫用耗材降價助力緩解看病貴難題,藥品、醫用耗材降價的好消息頻頻出現,給老百姓帶來最直接、最實在的優惠。
藥品價格始終牽動人心,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備受社會關注。“過去一個月買藥要用上萬元,現在只要一兩千元。藥吃得起了,治療的壓力也減輕了很多。”近日,在省腫瘤醫院治療的王阿婆用上了國家集采藥品伊馬替尼,藥品集采后這個藥大幅降價且能醫保報銷,這讓王阿婆對自己的疾病治療信心倍增。
省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省集中帶量采購藥品數、聯盟數排在全國前列,百姓用藥成本大幅降低,如肝炎用藥恩替卡韋分散片,每盒價格從300元降至幾塊錢,降幅超過98%。機制運行2年多來,累計引導1萬多種藥品降價,平均降幅25.4%,節約采購資金超10億多元。
“醫藥價格監測引導+集中帶量采購”政策組合拳,使我省藥品招采相關改革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全島百姓用上更多和外省市一樣的優質低價好藥。
(本報海口7月11日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