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大米”品種評選在三亞舉行
257個水稻品種同臺比拼誰好吃
海南日報訊(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杰)“這個品種的穗型緊湊,抗倒性看起來不錯!”“這個品種的口感更香甜!”……近日,“好吃大米”品種評選在三亞舉行。由中國水稻研究所、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專家組成的評審組,對在三亞市崖州區試種的257個水稻品種進行客觀評比,篩選出具有好吃、好種等綜合優勢的新品種。
本次評選分田間觀摩、初評和室內復評三個階段。在田間觀摩和初評階段,專家組對257個水稻品種的全生育期、整齊度、抗倒性、抗病性、豐產性等進行現場評審。
據介紹,田間表現是品種的“基礎分”,只有抗病、抗倒、豐產性都過硬的品種,才能進入下一輪的“味覺考核”。
室內復評中,評審專家首先要聞米飯的氣味,看是否有香氣或異味,接著看米飯的顏色和光澤、飯粒的完整性等,再用牙齒、舌頭等感覺器官仔細品嘗米飯的黏性、彈性和軟硬度,咀嚼時感受米飯的清香、甜味以及味道的純正性、濃淡和持久性。待米飯冷卻后,專家還要看米飯的成團性、黏性和硬度。最后,專家根據米飯的氣味、外觀、適口性、滋味、冷飯質地,在評分表中逐項打出分數。
據了解,獲得“好吃大米”的品種,將在2026年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期間發布和推介。此次評選旨在通過“田間+室內”的雙維度評選,為消費者選出真正“好吃”的大米,同時推動優良品種更新換代,助力熱帶農業產業升級。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