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前布防到全力以“復”,多方合力抗擊臺風“劍魚”
陵水:勠力戰風雨 同心護家園

8月24日晚,陵水人武部組織80名民兵清理倒伏樹木,搶通到縣醫院的“生命通道”。

8月24日,陵水本號鎮新興村村干部將群眾轉移到安全區域。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佳琪 通訊員 鄧帆 攝

8月25日,陵水英州鎮附近路段,儋州消防救援隊伍清理倒伏樹木。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封爍 攝

連日來,陵水供電局組織專業隊伍,對受損線路進行搶修。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迎春 通訊員 鄧帆 攝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迎春 余佳琪
8月24日,臺風“劍魚”裹挾狂風暴雨侵襲陵水黎族自治縣,所過之處,樹木倒伏、設施損毀,尋常的生產生活被這場天災驟然按下了“暫停鍵”。
天災無情,但見擔當。人類的力量或許渺小,但眾志成城的意志卻可鑄就堅固防線。面對災害,陵水上下同心、眾志成城,力求用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園。
從風雨來臨前的超前防范、及時轉移危險區域群眾,全力筑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到風雨過后的逆行馳援,多方力量攜手清障復工,晝夜不息搶修受損基礎設施……陵水多方合力心手相連,與時間賽跑,共同守護家園安寧,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風雨過后托起一道溫暖有力的彩虹。
提前布防 全力應戰 全方位防御筑起“安全堤壩”
這是一場與風競速、同雨賽跑的較量。
面對臺風“劍魚”,陵水縣應急指揮部內燈火通明,電腦、手機里不時傳出“叮叮叮”的消息提醒音,一道道防汛防臺調度指令從這里發出。
陵水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聞令而動、逆風前行,在陵水縣委堅強領導下,上下聯動、全員參戰,用實際行動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要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抓實抓細各項防御措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幾次防御臺風“劍魚”的調度會議中,陵水就全縣防汛防風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臺風到來前,陵水及早做好信息預告和相應的宣傳準備工作,通過線上、線下多個渠道,及時發布臺風預警信息、臺風防御指南、“五停一關”措施通告、臨時安置點信息等,引導群眾做好防范措施,及時回應群眾關切。
與此同時,陵水通過合理避險、轉移危險地段群眾,最大程度降低臺風帶來的損失。
“現在風平浪靜,我不想轉移。”“臺風無常,必須轉移,才能確保安全!”8月24日,在陵水本號鎮,新興村黨支部書記胡碩英、副書記符亞忠等村干部來到70多歲行動不便的黃阿婆家里,勸說她就近轉移。風雨中,村干部為黃阿婆撐傘,將她穩穩抱起,轉移到安全區域。當天,本號鎮成功轉移群眾809人,排查整治安全隱患50余處。
在新村鎮新村碼頭,緊急轉移工作持續數十小時,最終新村鎮疍家漁排共456戶人家、1824人全部從海上撤離。
臺風來襲,準備工作越充分,就意味著人民群眾的安全越多一分。
抽水機、油鋸、照明燈、棉被、雨傘……臺風來臨前,陵水靠前指揮,快速決策,梳理防災物資,做好應急準備,將相關物資發放到鄉鎮。
椰林鎮、黎安鎮、本號鎮、三才鎮、隆廣鎮、光坡鎮、文羅鎮、提蒙鄉、群英鄉等鄉鎮提前清障,修剪樹枝,減少臺風帶來的安全隱患。
此外,臺風預警發布后,陵水立即啟動孕產婦安全保障應急預案,迅速聯合各鄉鎮政府成立專項工作組,對全縣孕產婦開展全覆蓋摸排,重點關注孕期38周以上及高危孕產婦群體,最終確定41名重點保障對象,全縣所有助產醫療機構開通24小時孕產婦急診綠色通道,筑起防風救災“安全堤壩”。
搶險救災 全力以“復” 為災后秩序恢復按下“加速鍵”
8月25日,“劍魚”過境后的陵水,滿目瘡痍——粗壯的樹木被連根拔起,鐵皮瓦片散落一地,道路通行嚴重受阻,通信、供電等基礎設施遭受重創。
面對災情,陵水縣委、縣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按照《陵水縣防御臺風“劍魚”災后搶修工作方案》統一部署,統籌調度公路、市政、消防、交警、供電、電信等部門及各鄉鎮力量,全力以赴推進搶險救災與秩序恢復。
風雨雖歇,戰斗未止。無數身影在泥濘中并肩作戰:你剪枝,我扶樹;你搶修,我清障。大家眾志成城,用汗水和行動與時間賽跑。
臺風過境后,部分主干道交通受阻,陵水縣人武部第一時間組織300余名民兵奔赴搶險救災一線,冒雨搶通前往縣人民醫院的“生命通道”。
與此同時,陵水消防迅速組建多個搶險救援小組,奔赴受災最嚴重的區域,全力清理倒伏樹木、廣告牌等障礙物。在受災較為嚴重的鄉鎮,不少大樹橫臥主干道,導致交通癱瘓。消防救援大隊攜帶油鋸等破拆工具緊急到位,采取分段切割、機械清運等方式持續攻堅搶通道路。
交警部門則持續加強對主要道路的巡邏管控。在倒樹密集、交通擁堵路段,執勤民警一邊設置警示標志引導車輛繞行,一邊徒手扶正護欄、協助清理路障,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夜幕下,環衛工人們依然奮戰在街頭,工作服的反光條在夜色中閃爍。他們手持掃帚、鐵鍬和高壓水槍,全力清除路面淤泥、垃圾和斷枝。
供電搶修牽動人心。由于部分線路嚴重受損,全縣多個區域一度陷入黑暗。陵水供電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派出多支搶修隊伍奔赴一線。
8月25日,在提蒙鄉,技術人員冒著風雨,克服道路濕滑、環境復雜等困難,科學制定方案,爭分奪秒推進修復作業。“我們第一時間響應,晝夜奮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恢復民生用電。”陵水供電局提蒙供電服務中心副經理吳才俊介紹。
更令人動容的是,省級和儋州、文昌等兄弟市縣的支援力量也陸續抵達,深入鄉鎮一線投入搶修——他們攜帶設備、物資與經驗,與陵水人民站在一起,匯聚成更強大的力量。
一個個捷報接連傳來:截至8月25日,陵水阻斷道路全部恢復通行;截至8月26日,陵水10千伏主、支線已恢復供電54條,恢復用電72137戶;全縣景區酒店全部恢復營業……
黨旗飄揚 干群同心 多方力量積極行動共筑家園
臺風“劍魚”過后,一場場愛心接力在陵水持續進行。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群眾積極自救,社會各界力量踴躍參與,共同開展災后恢復與重建工作,力爭用最快速度恢復往日美好的家園。
8月26日午時,英州鎮天堂村,十余名身穿紅色馬甲的黨員干部正頂著烈日清理倒伏樹木。油鋸聲、砍刀聲不絕于耳,他們分工協作,將斷枝樹干分批搬運上車。“大家勁往一處使,干起活來也有勁兒!”天堂村黨總支部第二支部書記胡召詩說。
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不少群眾自發加入清障隊伍。天堂村村民黃銳不僅主動幫忙處理樹枝,還細心清理碎玻璃和破損棚架,消除安全隱患。“我們大家一起努力,重建家園。”
像這樣的干群協作場景,正在陵水多個鄉鎮同步上演。全縣5000余名黨員干部迅速下沉一線,牽頭組建清障隊伍,凝聚多方力量,全力推進道路疏通、設施修復等災后重建工作。
不僅如此,陵水縣紀委監委、縣委辦、縣委政法委、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等53家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也在第一時間響應,主動認領搶險任務,做到了“哪里任務險重、哪里就有黨員身影”。
陵水團縣委積極統籌社會力量,組織青年志愿者投身災后恢復。志愿陵水鄉懷社、返家鄉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縣紅十字會、“詩人書店”青年志愿服務隊等多支隊伍迅速集結,海南人家瓊菜館、陵水筑典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不二超市等愛心企業也踴躍捐助,中交建筑東南公司三亞營銷中心黨支部、陵水新聯會等黨組織和社團積極響應。
志愿者們赴椰林鎮、群英鄉、提蒙鄉等地,開展道路清障和環境整治:清理主干道倒伏樹木、斷枝及壓覆供電線路的障礙物,清掃淤泥落葉,協助商戶整理物品。
大型民間公益救援組織——陵水藍天救援隊也第一時間投入搶險,隊員們身著藍色制服,穿梭于受損街區與鄉鎮,全力開展救援和清障工作。他們利用專業設備切割移除倒樹斷枝,疏通關鍵道路。
海上同樣不平靜。受臺風影響,陵水新村碼頭海面網箱和漁排漂浮碰撞,嚴重威脅漁民生產和航道安全。
災情就是命令。疍家漁排黨支部迅速組建“海上先鋒隊”,沖向救災前線。“臺風把網箱打到漁排上,錨繩斷裂,木板也損壞了,我們要盡快移開網箱、接回錨繩,爭取一兩天內搶修好。”8月25日起,疍家漁排黨支部書記郭玉光就發動黨員、志愿者和漁排協會會員,開展海面清障。在“行進、暫停、解繩、再行進”的循環中,隊員們反復操作,艱難地將漁排拖離作業區域。經過近2小時協作,最終將漁排拖至臨時停泊點,為后續修復掃清障礙。
截至目前,“海上先鋒隊”已為150戶漁民清理房前屋后及海域周邊障礙,處置廢棄網箱50個,協助10戶受災漁民完成臨時住房搭建與修復,補充更換錨繩10條,并走訪400戶漁民登記損失。他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把黨旗插在了災后恢復的第一線。(本報椰林8月27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