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加強黨員、干部隊伍作風能力建設,打造“雙一流”干部隊伍,深化為民服務——
定安:筑牢紅色堡壘 辦好百姓實事
“大榕樹下”宣講走進定安縣定城鎮水沖坡村。通訊員 程守滿 攝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豌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定安縣各級黨組織積極開展交流研討座談會、主題黨日等特色活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定安通過培育先進典型、創新學習形式、深化為民實踐三大舉措,持續全面推進“爭一流、創一流”的“雙一流”干部隊伍建設,深化“崗位大練兵”,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隊伍作風能力建設,與百姓攜手共建美好新生活。
培育先進典型
榜樣引領鄉村發展
“算下來,去年村集體收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11萬元,今年預計能增加23萬元。”6月27日,定安富文鎮高塘村,一片面積約15畝的苗圃中,高塘村黨支部書記符永栩看著正滋養著向日葵、金角梅等花草植物的土地,滿臉喜悅。
這是該村結合重要節慶市場的鮮花需求,今年5月種下的各類熱銷花草品種,預計再過兩個月就可以出售,“我們是花草和鳳梨套種的模式,8月會在花草中套種鳳梨,累計花草種植5畝,鳳梨種植10畝。”符永栩說,預計首批花草可帶來收益約3萬元。
作為土生土長的高塘村人,“80后”符永栩于去年9月返回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心態,服務鄉村,帶動鄉親致富。“18年前,爸媽用從親戚、鄰居那里借來的錢,供我讀了大學。后來我掌握了知識和技術,在海口也開辦了計算機公司,隨著自己能力提高,就想回饋鄉村,踐行一名黨員的初心使命。”符永栩說。
回鄉不到一年時間,符長栩就帶領村“兩委”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常態化走訪入戶,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大力整治人居環境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產業。
就在近日,一家主打環保顆粒生產的企業還將在該村閑置校舍開工建設,項目預計總投資超700萬元,總占地面積約6畝,預計投產后每天可生產200立方米至300立方米的環保顆粒,每立方米售價約1200元。“我們村有大片長期種植的橡膠樹,有些已經不產膠了,正好可以作為環保顆粒生產的原材料被收購,為種植戶增添一筆收入。”符永栩說。
符永栩是今年定安評選出來的“兩優一先”表彰對象。為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今年“七一”建黨節前,定安縣組織各級黨組織做好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評選表彰推薦工作,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結合各級媒體策劃開展系列宣傳報道,組織事跡宣講等學習活動,在全縣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典型的濃厚氛圍,助力打造“爭一流、創一流”的“雙一流”干部隊伍,持續激勵該縣廣大黨員干部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中奮發進取、創先爭優。
定安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縣還聚焦基層黨建示范點、集體經濟強村等黨建基礎、經濟基礎較好的行政村,力爭在年底前形成一批立得住、過得硬、群眾認可的鄉村振興示范點,建立“示范培育庫”,完善經驗材料,按照“成熟一個推薦一個”的方式,推行“案例共享+現場教學”,召開示范點現場觀摩會,組織后進鄉村跟崗學習,同步建立示范點動態管理機制,對示范村傾斜評優比例,營造比學趕超氛圍。
聯動多樣人才
創新宣講形式
“可能現在的人都覺得革命菜很好吃,加上雞肉、排骨,可香了。但是小時候我也吃過憶苦思甜餐里的革命菜,沒油沒鹽,非常苦澀,難以下咽……”今年4月,定安縣第四小學一場愛國主義教育講座上,當宣講員、定安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陳珍講起自己吃革命菜的經歷時,臺下的孩子們一個個都把眼睛瞪大了。
在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終身名譽園長王學廣經典的“革命菜”故事基礎上,老黨員陳珍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針對青少年兒童這一年齡段的需要,對內容做了一定調整,用自己的方式向孩子們講述母瑞山革命根據地軍民在艱苦環境中堅持斗爭23年的事跡。
當天,定安的“候鳥”人才宣講員還以詩朗誦、小合唱、獨唱等多種形式,讓一次愛國主義講座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這是定安縣關工委組織開展的一次“五老”宣講團進校園活動。“近兩三年,我們聯動更多縣內優秀的‘候鳥’人才,改變了從前以講課為主的宣講模式,探索打造了‘紅詩朗誦、紅歌演唱、紅色革命故事講述’這樣的三合一模式,更能激發起孩子們的興趣。”陳珍介紹,定安縣關工委聯動定安縣夕陽紅老年服務中心,結合其中的高級教師、大學教授、國家二級演員、詩人等“候鳥”人才,打造“五老”宣講團,不斷創新宣講形式,讓愛國主義教育入腦又入心。
這樣的創新編創,離不開黨員干部對黨史的深入學習,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融會貫通,對政策文件的深入理解和把握。為此,定安深入推動“學政策、學文件、促規范、促發展”,通過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系統分類梳理編制政策文件匯編、建立常態學習機制、推動“領導干部上講臺”等方式,整體提升全縣干部學習政策的自覺、運用政策的能力和推動發展的本領。
此外,定安還舉辦“爭當業務能手 展示練兵風采”活動,以“說得清行業政策、講得出定安特色、當得好發展有心人”為重點,分級開展主題演講活動,全縣各單位結合實際,組織干部職工上臺宣講政策、介紹單位情況、宣傳定安發展戰略和資源稟賦,營造“人人都是招商員、人人都是推介官”的濃厚氛圍。
“我們還依托‘大榕樹下’系列主題宣講品牌,吸納各領域優秀人才,結合瓊劇等非遺項目,使用海南話等方式,讓黨的創新理論和政策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定安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
深化為民服務
為百姓辦好實事
近日,走進定安定城鎮水沖坡村排坡村小組,排坡橋正在維修中。現場,一臺挖掘機正在清理橋面及四周的土石。
原來,由于橋面位置低,每當出現暴雨天氣,降雨量短時間增多時,水面就會上漲漫過橋面,有較大安全隱患,影響著附近三個村小組的村民出行。
“接到群眾反饋后,我們就一邊開展常態化的安全管控,一邊積極對接縣里的交通部門,今年4月中旬,縣里就正式啟動了排坡橋的改造工程,目前已經完成了40%,預計9月份完工。”定城鎮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
道路、路燈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直接關系著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結合全縣‘為民辦實事’工作,我們通過談心談話、調研座談、網絡平臺、‘三問工作室’等線上線下方式,全面拓展群眾反饋問題的渠道。”定城鎮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3月以來,結合群眾反饋意見,定城鎮陸續修復茅坡仔村道路損毀5處、秀龍坑村道路損壞2處,完成西門、江南等社區道路硬化10余條,消除了群眾出行的安全隱患;在各村居安裝路燈300余盞,惠及上萬群眾。
定安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深化黨組織和黨員到社區“雙報到”工作,要求各黨組織和黨員結合實際情況,以多種形式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暖心行動,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做實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載體,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收集調解矛盾糾紛等各類問題563個,解決559個。
“‘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下一步,我們將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切實做到為民辦實事,化解百姓煩憂,不斷增強百姓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定安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
(本報定城6月30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