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崖州區政府機關食堂認真做好菜品規劃安排
精打細算,確保不浪費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媛艷
6月25日中午,三亞市崖州區政府機關食堂內,工作人員正將一摞摞餐盤送至后廚回收處。回收臺的正上方,一雙“電子眼”正在“工作”,它通過攝像頭實時記錄著餐盤的剩余情況。
“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無須人工干預,攝像頭就能自動識別餐盤和剩餐,精準監測過剩倒餐行為。”食堂負責人梁蘿雅指著監控屏幕說,這是崖州區以科技賦能機關食堂反餐飲浪費工作的舉措之一。
崖州區機關食堂每日為1200人次提供就餐服務。為從源頭上減少食材損耗,該區還推出菜單優化措施,每周提前公布菜單,讓就餐人員提前知曉菜品信息,根據個人口味與食量合理安排就餐計劃,避免盲目打餐造成浪費。
“我們努力讓大家吃得飽、吃得好,同時也要減少浪費。”在蔬菜分類區,食堂工作人員正將處理好的包菜裝入專用餐盤,“別小看這些邊角料,把它們做成小菜,特別受歡迎。”
食堂的節約觸角還延伸至能源管控。后廚的燃氣灶具由食堂工作人員檢查,確保按時關閉;洗手池旁,新安裝的感應水龍頭取代了傳統手擰式龍頭,洗手、洗菜時水流自動啟停,避免了長流水現象。“水流時間合理控制,但衛生標準一點沒降。”正在洗菜的工作人員說。
這些改變和創新并非“靈光一現”,而是依托于科學系統的精細化管理。在食堂儲物間,一本深藍色的管理臺賬格外醒目。翻開賬本內頁,食堂每周廚余垃圾數量、種類與處理方式等信息詳細記錄在案。
“后廚的垃圾交由環保公司處理,實現資源化利用。” 梁蘿雅透露,這些“分類—處理—再生”的閉環操作,使食堂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90%,努力讓“廢料”找到新歸宿。
(海南日報三亞6月25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