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三亞:讓城市“顏值”與“氣質”同步提升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夢楠 黃媛艷
一城文明風,滿目氣象新。
近年來,三亞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堅持精細管理,城市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注重全民參與“內外兼修”,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培育城市“精氣神”;解決一系列難點、堵點、痛點問題,讓文明創建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文明新風吹開“幸?;ā薄?/p>
從“面子”到“里子”,從“硬件”到“軟件”,三亞用文明創建重塑城市品格,將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肌理,讓“詩與遠方”的向往與“文明善治”的現實交相輝映。
精心“繡花”
城市功能提檔升級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在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中,三亞堅決扛起城市建設政治責任——
三亞市將“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實施創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多次組織召開各類推進會、調度會,研究落實創建工作任務。
建立網格化管理機制,全市劃分為57個大片區、151個分片區、1280個網格,實行“片長+網格長+12345政府服務熱線”三級管理機制,形成“問題發現—整改—反饋”閉環,推動創建工作縱深推進。
出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督查工作制度》,建立“日動態、周簡報、月通報”督導機制,開發“創文鞏衛”APP,實現問題“掌上辦結”,以制度創新推動治理效能持續升級。
文明城市創建,重在系統謀劃,成于精細管理。
“自從市場搬遷后,周邊不吵了,環境干凈了,我們住著也舒服?!比齺喪忻裢繇樥f。
汪順所說的市場是荔枝溝活禽交易批發市場,隨著城市開發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市場周圍居民不斷增多,經營產生的噪聲、異味污染給周邊居民帶來不少困擾。
了解此事后,三亞建立專班剖析問題根源,研究攻堅舉措。經多部門綜合研判行動,荔枝溝活禽交易批發市場整體搬遷完成,還周邊居民一個安靜、整潔的居住環境。
這是三亞不斷規范農貿市場建設的生動縮影。三亞先后對全市33家大型農貿市場進行全面改造,將各市場的排污排水、信息照明等系統,按照改造標準一一落實,提高市民生活品質。
數據見證治理之變:完成山體養護服務項目23個,建設了城市公園綠地20個,建成綠道8條;改造老舊小區91個,打通斷頭路13條;推進建設公共停車場6個,充電樁2.5萬個。在清華大學發布的“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4”中,三亞市位列全國中小城市第二,城市“顏值”與“氣質”同步提升。
全民參與
培育城市“精氣神”
建設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座城市的“筋骨”,市民的文明涵養則是這座城市的“靈魂”。如何讓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三亞選擇從“愛Lu”斑馬線品牌創建活動著手,用文明實踐鑄魂。
2024年7月,三亞市委精神文明愛衛辦牽頭啟動“愛Lu”斑馬線文明交通品牌創建活動,開展“禮讓斑馬線”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斑馬線認領、斑馬線提升改造等系列活動,多樣活動激發市民參與熱情,在活動中增強交通安全意識,也感受城市環境改善。
這場文明實踐活動,最直觀地檢驗出了文明的“成色”——一群人、一條心、一呼百應,全民參與。
“大家踴躍參與,以斑馬線認領為例,全市約350家機關及企業事業單位認領并開展‘愛Lu’斑馬線守護活動?!? 三亞市委精神文明愛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得到10余家省外媒體報道,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突破50萬。
讓價值導向更加凸顯。三亞通過制定《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打造“道德紅黑榜”等創新舉措,涌現出“新時代好少年”馬凱琳、“中國好人”劉桂英等一批群眾認同、可親可敬可學的道德榜樣,如同一面面旗幟,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全市崇尚模范、爭做先進的風氣日益濃厚。
讓效果導向更加有力。在建成15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的基礎上,三亞創建文明實踐示范點18個,示范廣場4個;定期策劃文明集市、設置“心愿箱”和“服務菜單”,打造“黎族竹木樂器”“身邊榜樣說”“蒲公英課堂”“隨手拍 立即改”等工作品牌,讓文明土壤越發肥沃、道德星空越發璀璨。
讓全域導向更加鮮明。三亞市、區組建了6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注冊志愿者達14.5萬人,累計發布項目1.6萬余個;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等文明實踐活動超2.7萬場,深化全域全程全民創建,激發城市治理新活力。
創建惠民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村里制定了村規民約,還組建了‘智囊團’,有訴求都可以反映,大家一起討論?!碧煅膮^抱龍村村民林其王說,自從有了這些舉措,大家互相禮讓,村民關系更好了。
抱龍村黨總支部書記林吉龍介紹,村民和村委會共同商議村里的事項,進一步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和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既擦亮鄉村的“面子”,又提升文明的“里子”。
“一老一小”服務網越織越密。三亞建成并投入運營的綜合養老機構12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44家,居家養老服務覆蓋121個村(社區);建設完成安居房、公租房、人才房3.3萬套,托起市民、青年人的安居夢。
220家暖“新”驛站為快遞員、外賣騎手提供休憩港灣,15個“公交驛站”解決17條線路147名公交車駕駛員停車難、如廁難的問題;
建設城市公園綠地20個,建成綠道8條,讓市民“轉角遇見美”,“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設置機非混合分隔線、打造智能斑馬線、運用視頻巡查……城市交通“舒筋活血”,繪出流動的風景;
讓群眾摸得著、看得見、感受得到的還有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三亞構建“三亞營商直通車”服務體系,拓展“政企約見平臺”服務深度和廣度,上線“我要會商”功能;落實“全省通辦”事項2134項,通辦事項內容涵蓋了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社會保障等多個領域,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
聚焦文明旅游創建,鹿城在全省率先建設了“三亞放心游”旅游消費投訴先行賠付平臺,保障商戶突破25.3萬家,實現旅游消費投訴“先行賠付”全覆蓋;廣泛開展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創建,7家企業獲評“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開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務,發布文明旅游倡議書,倡導游客文明出行,引導市民為游客提供貼心服務。
三亞市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市將持續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居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讓城市因文明更美麗,生活因文明更美好,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注入正能量、匯集精氣神。
(本報三亞3月13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