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擔當 比學趕超
樂東:構建“全域黨建”引領“全域發展”新格局
2023年,樂東黎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13.04億元,首次跨越200億元大關;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21億元,同比增長61.7%;新增市場主體1.52萬家,同比增長183.8%;招商引資落地13個項目,總投資60.44億元;創建“富域樂東”區域品牌,樂東芒果、冬季瓜菜入選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城鎮居民年均收入3.6萬元、農民年均收入2.0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2%和9%。
高質量發展背后是高質量黨建引領。近年來,樂東縣委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始終將黨建工作擺在首要位置和突出位置,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實干擔當,著力在催發昂揚向上“新精神”、增強黨建引領“新動能”、點燃推動發展“新引擎”、激發比學趕超“新活力”上下功夫,構建“全域黨建”引領“全域發展”新格局,形成“樂東精神”“樂東速度”“樂東新風”等系列優秀基層黨建成果。
抱由鎮
以過硬干部隊伍
扛起城關鎮擔當
抱由鎮堅持黨建引領隊伍建設,聚焦抱由東坊村搬遷安置歷史遺留問題、信訪糾紛等突出問題化解,打造了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鎮級干部隊伍,獲評2022年度全省信訪工作示范鄉鎮(街道)、標桿型退役軍人服務站、駐鎮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等省級榮譽。
強化理論學習,政治素養提升。印發《抱由鎮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3年理論學習方案》,抓好“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做到學懂弄通。堅持線下線上相結合,組織1200余人次參加培訓;分批組織“兩委”干部參加輪訓培訓230余人次。堅持“第一議題”制度,強化對黨支部的學習指導。
強化實戰練兵,綜合素質提升。開展東坊村“搬遷安置服務”大比武,推動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抱邱村試點推出“篝火說事會”,推動解決問題12件。充分利用“6+N”矛盾糾紛調處機制,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推動信訪事項“三率”均排名靠前。
強化作風建設,工作效能提升。出臺《關于進一步嚴肅會風會紀強化責任追究的通知》等文件。由鎮紀委牽頭對秸稈禁燒等重點工作開展監督檢查并督促落實。組織村(居)黨建學習交流會,并將干部日常工作成效納入年終考核。
萬沖鎮
以高質量黨建
引領整改見實效
萬沖鎮著眼自身建設的薄弱環節,進一步解難題、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推動萬沖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聚焦產業現狀,破解發展難題。全方位摸排摸清產業發展“絆腳石”,組織15個村開展全覆蓋農戶產業種植意愿調查。積極引進龍頭企業進行新產品試種實驗,成功試種桂花香荔枝、紫鉆無花果等新奇特產業品種。
聚焦平安建設,化解矛盾糾紛。充分運用“6+N”矛盾調解機制,成功解決抱班村2018年以來的歷史遺留問題。抓住社會主要矛盾,成立專項工作組,成功收回洋老村被侵占土地33畝。搭好干群和諧橋,成功化解村民與村集體土地利益糾紛問題。
聚焦基層治理,創新發展理念。規范建設村居風險防控網格黨組織16個,配備專職風險防控網格員。不定期組織在職黨員開展“雙報到”活動,增強黨員活動的實效性。把陣地建設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基層治理的重要載體,完善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功能設置,并向村民全面開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南流、友誼、抱班等村被命名為省級法治示范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兩個作用”,成功通過國家衛生鎮省級考核驗收。
大安鎮
抓實基層黨建
打造鄉村旅游品牌
大安鎮始終把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推動基層黨建基礎不斷夯實、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群眾生活持續改善。
把穩政治導向,不斷增強黨建軟實力。舉辦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等,開展培訓宣講共33場1100余人次。與海南開放大學加深合作成立大安自貿港鄉村振興理論講習所。鎮黨委與各村支部簽訂《基層黨建工作責任書》。建成只朝村黨建品牌,推進西黎村黨建示范點創建工作。培育后備干部132名,完成大炮、西黎村干部增補工作。
落實工作成效,狠抓黨建引領硬實力。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建立鎮、村兩級網格管理體系。堅持以“黨建+幫扶”實現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幫扶成效。完成3個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和15個村級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嚴格落實村級黨組織“星級化”管理工作方案。
錨定鄉村特色,以黨建促進鄉村發展。打造“鹿鳴西黎”鄉村旅游品牌,與企業聯合開發大安剪紙文創作品。以“朝樂”旅游干線、“鹿鳴西黎”鄉村旅游建設為平臺,推動農旅文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毛豆、辣椒、雪茄煙等農產品深加工,將快遞驛站與電商平臺有效結合,擴寬銷售渠道。
志仲鎮
繪制熱帶農業特色小鎮“三色圖”
志仲鎮黨委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產業發展,聚焦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態宜居三方面,繪制金色、紅色、綠色相互交融的“三色圖”,為熱帶農業特色小鎮賦能添彩。
聚焦產業興旺,繪就金色富民圖。志仲鎮以黨建引領產業興旺為抓手,推動“一村一品”建設,在鞏固發展火龍果、百香果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引導種植榴蓮、香水椰等新興特色產業,以支部牽頭、農墾出地、企業出資、農民入股的方式,種植榴蓮4500余畝,“榴蓮小鎮”建設初具規模。
聚焦鄉風文明,繪就紅色為民圖。持續打造“黨建聯盟,推動墾地融合”黨建品牌,引導保國居建設服務健全身心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美麗鄉村。將轄區內的居民小組劃分為53個網格,推動網格化管理與基層黨建、鄉村治理、矛盾排查等有機融合,將“千條線”納入“一張網”,促進基層治理工作提質增效。
聚焦生態宜居,繪就綠色惠民圖。堅持以黨建引領促中心工作,在全鎮范圍采取“黨建+網格化+人居環境整治”模式,推動人居環境提升。按照“點上突破、線上延伸”的工作思路,以戶為“點”將村居劃分為多個網格,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網格化管理,以路為“線”,積極開展村道沿線整治行動。
千家鎮
以制度建設引領基層黨建提質增效
千家鎮黨委探索推行“月清單提示、季督導檢查、年量化考核”工作機制,以黨建引領,聚焦干事創業,推動鎮域工作取得實效。
月清單提示明任務。每月初圍繞不同領域階段性黨建工作任務和常規性黨建工作,堅持“兩個結合”原則,即學習與實踐結合、黨建與業務結合工作原則,向全鎮35個黨(總)支部梳理下發黨建工作任務清單,明確各黨(總)支部當前重點黨建工作任務,傳導責任壓力,明確完成時限,解決了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不愿抓、不會抓、抓不好、抓不實的問題。
季督導檢查看成效。成立由鎮黨委書記帶隊的督查組,每季度對各黨支部黨建工作情況進行實地督查,通過實地看、現場問、查資料等方式,檢查考評各支部黨建工作落實質量,并印發通報,對好的進行表揚,對存在問題不足及時點明,并提出意見建議。
年量化考核爭優先。將季度督查通報納入年度黨建述職考核評議內容,將評價結果作為績效發放、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推動黨建考核結果與政治進步、政治榮譽和經濟待遇深度融合,倒逼強化責任落實,靠實工作責任。有效激發工作積極性,形成你追我趕、比學趕超的抓黨建工作氛圍。
九所鎮
解鎖社區“候鳥”黨員“幸福密碼”
九所鎮以基層黨建為鑰,通過建強“堡壘”、搭建平臺、精細服務等方式,不斷解鎖“候鳥”黨員“有家有為”、基層治理有效的“幸福密碼”,助推樂東高質量發展。
抓住關鍵點,堅持全過程黨建引領。九所鎮黨委始終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落實各項工作的首要原則,將制度建設、理論建設、組織建設貫穿其中,讓來自不同地區、從事不同領域工作的“候鳥”黨員、專家人才緊緊凝聚在黨組織周圍。
把握著力點,搭建全領域干事平臺。九所鎮積極搭建干事創業平臺,給予“候鳥”人才資金、物資支持,結合“我為自貿港建新功”活動,積極引導“候鳥”人才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樂東高質量發展。如波波利海岸社區建立小區診所,由退休的“候鳥”醫生馬國成坐班看診,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確保小病不出小區。
夯實落腳點,實現全方位服務保障?!昂蝤B”人才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文化差異、生活習慣,九所鎮以優化治理模式、提升服務水平等方面為落腳點,打造“黨支部+網格”的社區治理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便民利民服務活動,讓居民住得舒心暖心。
利國鎮
“三種模式”
跑出鄉村治理加速度
利國鎮探索“一核五治+N”鄉村社會治理新模式,構建起基層治理新格局。2023年利國鎮入選海南省基層治理創新試驗區名錄、2023年海南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荷口村入選全國第三批鄉村治理示范村。
深化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健全基層黨組織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機制,構建“鎮黨委—村黨組織—網格—黨員—聯系戶”的組織體系。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以網格為“最小單元”,以黨員為“骨干力量”,推行“1+1+N”的風險防控網格管理服務模式。
深化黨建引領矛盾化解。深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三調聯動”模式,構建以信訪等6個部門為主體,支部引領帶動其他職能部門及社會各界“N”種資源和力量。建立“四類重點人員”管理工作機制,預防和減少重點人員發生肇事等案件。建設鎮級綜治中心(法治服務中心)和25個村法治服務新陣地。
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培養“雙帶”能力強的村黨組織書記,推動形成以政治引領鄉村治理新格局。依托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文明家庭”評選等活動。依托樂東社管平臺等系統,提升村級事務遠程管理服務能力,推動實現線上點對點接訪等功能。
黃流鎮
打造堅強堡壘
凝聚“銀發”力量
黃流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積極引導離退休干部發揮余熱,為黃流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匯聚“銀輝”力量。
突出黨建引領,增強離退休干部幸福感歸屬感。黃流鎮形成了鎮黨委統一領導、離退休干部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協調、黨建辦支持配合的工作格局,選優配強離退休干部黨支部黨建指導員,全面提高離退休干部黨支部黨建工作水平。
突出服務大局,發揮離退休干部凝聚力戰斗力。在春節、重陽節等節點召開離退休干部座談會,邀請離退休干部列席黨代會、表彰會等重大活動,組織離退休干部開展調研,收集推動發展等建議。組建“五老”服務小隊,先后調解12宗群眾糾紛,推動鎮域重大項目順利開工。開展送春聯、送民歌“兩下鄉”活動,展現新時代老干部新風貌。
突出關心關愛,展現離退休干部新作為新擔當。開展法治教育護航健康成長,發放法治宣傳材料,提升學生法治意識;采取結對幫扶方式,切實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開展“金秋助學”活動,資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開展“老少同讀一本書”閱讀分享活動。
佛羅鎮
“123”工作法
發展金錢樹特色產業
佛羅鎮緊緊圍繞樂東“三區”發展戰略,創新探索黨建引領金錢樹產業發展“123”工作法,建成近200個金錢樹種植基地,種植面積近萬畝,年產值達12.8億元。
突出“一個核心”,提升產業振興的“引領力”。將金錢樹產業規劃納入鎮黨代會報告集體審議,高站位推動產業發展。組建金錢樹產業黨支部,建成首個“產業黨群服務中心”,健全“鎮黨委-金錢樹產業黨支部-黨員中心戶”的三級組織體系,建立黨建聯席工作會議,整合職能部門和專家學者等資源,逐項破解發展難題。
開展“兩個探索”,夯實產業富民的“支撐力”。以龍頭企業為帶動,以合作經濟為紐帶,積極探索“庭院經濟”和“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助農增收。試點金錢樹“庭院經濟”,實行“五個統一”管理模式。積極探索“集體經濟”新路徑,實施“黨支部+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公司”合作模式,建成樂東首個“金錢樹鄉村振興合作示范基地”。
建成海南首個“金錢樹產業大數據平臺”,建立健全“線上線下”銷售雙通道,構建“互聯網+產業+人才+銷售”模式,確保“種得出,賣得快”。結合文化旅游和研學體驗等模式,打造金錢樹文創產業。
鶯歌海鎮
黨建聯盟聚合力
共建共享促發展
鶯歌海鎮深入剖析社區管理和發展難題,堅持“抓黨建、促發展,抓治理、促提升”的思路,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共治”的鄉村治理新思路,建立黨建聯盟機制,全面增強黨組織在基層鄉村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
打造黨建聯盟“先鋒隊”。鶯歌海鎮在鄉村治理試點工作調研中,發現了基層黨組織領導力不強、企業與村“兩委”存在信息壁壘等問題,鶯歌海鎮黨委基于問題探索實踐,系統地優化黨建聯盟機制,建立“1+6+N”黨建聯盟工作機制,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有序推進黨建聯盟共建共聯各項事宜。
繪制共建共享“同心圓”。鶯歌海鎮黨委在環島旅游公路、漁港產業園區征地遷墳等項目中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建立完善政府搭橋、企業參與的勞務合作機制,推動本地群眾轉產轉業,為鎮內轄區企業用工和農民工外出務工搭建平臺,實現就近就業。
搭建為民服務“連心橋”。實行“一站式受理、全方位聯動、多層次化解”的調解體系,協調處理好納潮湖200MW光伏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項目建設順利進行,讓老百姓反映的訴求真正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趟”。
尖峰鎮
多點發力助推產業項目“落地結果”
尖峰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有效化解了一批土地要素問題,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促進尖峰鎮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樂東重要項目落地形成有利條件。
跑出耕地恢復“加速度”。在全縣任務圖斑量最多、面積最大的情況下,尖峰鎮對各種非糧化違法圖斑,逐宗分析研判,明確責任分工,制定整改措施,堅持推行“日報告、周總結、月調度”機制,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圖斑整改工作任務,超額完成了全縣1420畝“十三五”耕地復耕指標任務。
打出征地用地“組合拳”。尖峰鎮通過多次召開協調會,認真傾聽群眾、企業基本訴求,充分協調解決征地和安置問題困難,成功促成了地塊養殖塘的拆除和11座墳墓的搬遷工作;完成“夕園公司”地塊房屋的拆除工作。
助推營商環境“展新顏”。尖峰鎮落實縣委、縣政府有關要求,完成海南西環高鐵和貨線三亞至樂東(嶺頭)段開行公交化旅游化列車改造工程項目、環島旅游公路“嶺頭攬勝”驛站建設項目、花梨谷、尖峰嶺森林康養基地建設項目征地工作,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撰稿/張壘)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