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uuog"><dl id="iuuog"></dl></li>
  • 聽!海南島上鼓聲揚
    2022-03-21 10:13 來源: 海南日報 【字體:   打印


    靈山型銅鼓上的三足蛙。資料圖

      文\特約撰稿 劉亭亭

      最近,《國樂大典》第四季的熱播讓許多觀眾驚嘆于民樂之美,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也隨之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熱點。中國數千年的音樂發展史,留下了不少樂器類文物。說起海南島上出現最早也最為人熟知的樂器文物,當數銅鼓。

      我省館藏11面銅鼓

      鼓是我國傳統打擊樂器,通常以鼓槌擊之發聲。在古代,鼓也是有名的軍樂器,《左傳·莊公十年》云:“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古人作戰,擊鼓進攻,鳴鉦則止。從考古發現來看,先秦時期的鉦自然是銅器,但與鉦同時發現的銅鼓卻較少,另有一些青銅鼓座被發現,所以文獻中的戰鼓應該大都由皮、木等易損壞的材質制成,未能保存至今。湖北崇陽出土的商代獸面紋銅鼓,仿鼓面橫置的木質皮鼓形制,是極其罕見的銅質鼓之一。

      現在考古出土和博物館中收藏的銅鼓,絕大部分都是鼓面朝上,與鼓面橫置的崇陽銅鼓大不相同。這類鼓面朝上的銅鼓出現在春秋早期,最早于1975年發現于云南楚雄萬家壩遺址23號墓,學界根據出土地定名為萬家壩類型銅鼓。除萬家壩類型銅鼓外,根據形制和花紋的特點,還可將我國已發現的銅鼓分為7種類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和西盟型。從海南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的情況來看,我省館藏的銅鼓有11面,主要為石寨山、北流和靈山3種類型。


    儋州市博物館藏翔鷺紋銅鼓。資料圖

      石寨山型銅鼓

      儋州市博物館藏的翔鷺紋銅鼓是石寨山型銅鼓的代表,此銅鼓出土于儋州光村鎮,是海南省館藏年代最早的銅鼓之一。儋州市博物館館長黃海蘭介紹,此銅鼓鼓面和鼓身原有殘損,2015年曾被送至洛陽修復,修復后形態非常完整。翔鷺紋銅鼓的鼓面寬大,胸部突出,腰部幾近呈梯形;鼓面有以太陽紋為中心散開的層層光暈,較窄的暈圈內有櫛紋和圓圈紋,較寬的暈圈內有翔鷺紋。翔鷺紋是石寨山型銅鼓的一個標識。

      走進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南海人文歷史”展廳,首先看到的器物就是一面石寨山型銅鼓,此鼓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銅鼓的復制品。廣西是“銅鼓之鄉”,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這面雖是復制品,但其形制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的基本一樣,可以看作是石寨山型銅鼓的標準器。盡管如此,這面鼓與儋州市博物館藏的翔鷺紋銅鼓除都有翔鷺紋外,器形上差別很大。嚴格來說,儋州市博物館的這面翔鷺紋銅鼓是石寨山型銅鼓向冷水沖型銅鼓的過渡類型,整體器形更接近冷水沖型,但冷水沖型銅鼓鼓面都有立蛙造型,儋州市博物館的翔鷺紋銅鼓卻沒有,所以將其定為石寨山型銅鼓還是相對準確的。


    海南省民族博物館藏蛙紋銅鼓。資料圖

      北流型和靈山型銅鼓

      儋州市博物館還藏有一面北流型銅鼓,黃海蘭介紹,該銅鼓2011年出水于儋州白馬井鎮春江河,一位村民在河中捕魚時將此銅鼓拖出。由于缺乏文物保護常識,加之生活貧困,這位村民將銅鼓賣給了收廢品的人,后來該鼓轉到一位藏家手中。儋州市博物館老館長張林彬獲悉此事后,第一時間趕到藏家家中,宣傳介紹與文物保護相關的法律、政策,希望藏家可以將之捐給博物館。過了一年多,藏家終于被張林彬鍥而不舍保護文物的精神所感動,將這面四耳蛙紋銅鼓移交給儋州市博物館。

      相較于石寨山型銅鼓,北流型銅鼓一般形體更為碩大。儋州市博物館藏的這面四耳蛙紋北流型銅鼓,鼓面明顯伸出鼓體外,腰、足間有一道道凸棱分界;鼓面中心有太陽紋,多重暈圈圍繞,鼓面邊緣一周有6只立蛙。

      靈山型銅鼓與北流型銅鼓的器形非常接近,從海南省民族博物館藏的靈山型銅鼓來看,其鼓腹兩側有扁耳,與北流型銅鼓的環耳不同。另外,靈山型銅鼓上也有6只立蛙,但青蛙后面的兩條腿并為一條,整體看青蛙只有三條腿,而北流型銅鼓上的青蛙有四條腿。

      靈山型銅鼓上的蛙紋一般是三足,并常常飾以錢紋,這很容易讓人想到被民間稱為“招財蟾”的三足金蟾。南宋詩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描繪了他在廣西一帶看到的銅鼓:“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滿鼓皆細花紋,極工致,四角有小蟾蜍?!彼舱J為鼓上的小動物是蟾蜍。俗語有云:“劉海戲金蟾,一步一生錢”。三足蟾蜍作為聚財神獸,與普通蛤蟆的區別就是少了一條腿。據傳,三足金蟾喜居寶地,凡是找到這種蟾蜍的地方,周邊必定有寶。靈山型銅鼓的年代一般是東漢至隋唐,而“劉海戲金蟾”這一民間傳說中劉海的人物原型是五代時期燕山人劉海蟾,靈山型銅鼓上的三足蛙是否為三足金蟾還有待考證。

    儋州市博物館藏四耳蛙紋銅鼓。資料圖


      銅鼓來自何處?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海南島并未發現早期的冶銅遺址,那么這些器形碩大、保存較好的銅鼓由何而來呢?《后漢書·馬援傳》記載:“援好騎,善別名馬,于交阯(亦稱交趾)得駱越銅鼓”,說的是伏波將軍馬援曾在越南得到過駱越族群的銅鼓?!逗鬂h書·光武帝紀》載有東漢初年交趾反叛,光武帝劉秀曾遣伏波將軍馬援率軍進軍嶺南平亂。另外海南出土過不少軍用炊具銅釜,有些學者以此為依據,認為這些銅鼓和銅釜是當年馬援軍中用器或馬援在交趾繳獲之物。

      不過我們細讀文獻會發現,《后漢書·馬援傳》寫的是馬援得到過駱越族群的銅鼓,并不是軍中已有銅鼓。黎族先民也屬于百越之一的駱越族群,可能和越南駱越人一樣有自己的銅鼓。反觀漢王朝的統治中心北方地區幾乎未發現銅鼓,海南島的銅鼓有可能是海南與兩廣等地交流融合的產物。


    湖北崇陽出土的商代晚期銅鼓。資料圖

      《晉書·食貨志》記載:“廣州夷人寶貴銅鼓,而州境素不出銅,聞官私賈人皆于此下,貪比輪錢斤兩差重,以入廣州,貨與夷人,鑄敗作鼓?!便~鼓的材質與早期銅錢一樣,都是青銅,自然十分珍貴。但“廣州夷人”卻以錢鑄銅鼓,這說明嶺南先民(包括海南黎族先民)的銅鼓是將比輪錢(大面值較重的錢)熔化后鑄成的,銅鼓在嶺南先民眼中是比銅錢更珍貴的物品。

      《隋書·地理下》有云:“諸獠皆然。并鑄銅為大鼓,初成,懸于庭中,置酒以招同類。來者有豪富子女,則以金銀為大釵,執以叩鼓,竟乃留遺主人,名為銅鼓釵。俗好相殺,多構仇怨,欲相攻則鳴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號為‘都老’,群情推服?!边@段文字記錄了嶺南先民鑄造銅鼓,鑄好后舉行宴會;當族群內發生爭斗時可擊鼓集會,擊鼓者一般是部落首領。蘇軾《冼廟》一詩云:“馮冼古烈婦,翁媼國于茲……銅鼓葫蘆笙,歌此迎送詩?!睎|坡先生當年應該看見了海南本地人擊銅鼓吹笙。

      文昌市的銅鼓嶺之名便來源于銅鼓,清康熙《瓊州府志·疆域志》記載:“銅鼓山,在城東六十里青藍都,半在海中。相傳諸獠鑄銅為大鼓……后遺瘞此山,因名?!鼻宓拦狻董傊莞尽ぽ浀刂尽酚盅a充:“鄉民掘得,因以名山?!斗捷浿尽酚种^為馬伏波征交趾所鑄。”按文獻記載馬援確實曾“于交阯得駱越銅鼓”,所以讓銅鼓嶺得名的那面銅鼓究竟是伏波將軍還是黎族先民“遺瘞”的,那就無從考證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法律聲明|網站地圖|聯系我們|網站支持IPV6|無障礙閱讀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无码中文字幕乱在线观看|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6|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av高清有码| 在线中文字幕av|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一本一道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日韩少妇无码喷潮系列一二三 |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日韩av无码免费播放|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无码|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