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儀式的我省各界代表紛紛表示:
傳承紅色基因 建功美好新海南
■ 本報記者 王玉潔 彭青林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9月30日是我國第六個烈士紀念日。當天早上8時,我省黨政軍領導和各界人士代表來到海口市金牛嶺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深切緬懷為海南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士。
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無數英烈拋頭顱、灑熱血,用奉獻和犧牲為海南換來和平與安定;在建設海南過程中,又有無數英烈舍小家、為大家,用奉獻和犧牲為海南換來繁榮與昌盛。
來參加儀式的老戰士年事已高,他們有的拄著拐杖,需旁人攙扶才能落座,但一身戎裝下的他們精氣神十足。
瓊崖縱隊老戰士陳澤安今年已83歲高齡,他胸前掛滿的功勛章,不僅記載著戰士的榮光,更承載著瓊崖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革命精神。當年很多與陳澤安一起在戰場上沖鋒的年輕戰士,沒能和他一樣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現在的一切。”陳澤安的肺腑之言,質樸卻情深。
身軀筑路,熱血筑墻,無數革命烈士用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日的和平。望著陵園內的烈士紀念碑,向著紀念碑上雕刻的那些渡海作戰英雄像,已經89歲高齡的老戰士王洲貴緩慢卻莊嚴地敬了一個禮。“我很想念當年一同并肩作戰的戰友,他們都是英雄,我要在這里向他們敬禮!”王洲貴說,他想告訴犧牲的戰友,黨和人民從未忘記大家!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偉大。”武警海南總隊海口支隊執勤一中隊政治指導員張仁杰的話語堅定有力,他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軍人,自己一定會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立足本職崗位,為祖國的強軍事業、為人民的幸福生活貢獻力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海南僑中高一學生陳奕果說,今天與老戰士并肩為革命烈士默哀獻花,就像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她認為對學生而言,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好好學習,“用實際行動傳承和發揚革命烈士的精神,努力為家鄉海南的建設發展作貢獻,將來報效祖國。”
敬獻花籃,不僅是向革命前輩致敬,更是向他們傳承下來的偉大精神致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海口綜合保稅區工委副書記陳順說,當前海南迎來了新的重大歷史發展機遇,海南人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像無數革命先烈一樣,不管環境多么艱難困苦都要堅定理想信念,都要勇當先鋒、做好表率。
“對海口綜合保稅區來說,新時代下,我們要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抓好制度創新,打好‘開放牌’,助力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陳順說。
(本報海口9月30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