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抗日英烈李澤民:
血戰日寇 瓊崖英魂

李澤民畫像(楊全發繪,首次公布)。

李澤民故居。

位于瓊海市長坡鎮大頭坡村的革命烈士紀念碑。
陳立超 陳錦愛
在瓊海市長坡鎮大頭坡村的蒼松翠柏之間,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靜靜地訴說著83年前的英勇與悲壯。它的每一塊磚石,都源自當地干部群眾最質樸、最真摯的感念之情。1993年,他們用自籌的資金,為1942年在民坡屯血戰中犧牲的42位烈士,建造了一個永恒的歸宿。而這場戰斗的指揮者,就是近日被列入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的李澤民。
毅然改名,投身革命
李澤民原名李有昌,1909年出生于海南會同縣(今屬瓊海市)煙塘墟附近的大路坡村。父親李永雁、母親陳氏都是農民,家境貧寒。李澤民7歲起在家放牛,10歲時到禮昌小學讀書。一天清早,李澤民在校門口的鳳凰樹下晨讀,看到地主帶著幾個隨從招搖而來,恰好農民盧某穿著鞋到煙塘墟趕集也路過這里。地主惡狠狠地訓斥盧某:“全煙塘,就只我有穿鞋的資格,你這個窮鬼也配穿鞋?”他喝令隨從毒打盧某,并將盧某的鞋剁爛。李澤民目睹這一幕,胸中燃起憤怒的火花,萌發了反抗封建勢力壓迫、推翻舊社會的想法。為了表達救民于水火的志向,他將原名改成了李澤民。
1927年秋,李澤民考入廣東省立第十三中學。當時,十三中是瓊崖東路的最高學府,共產黨在學校成立了地下組織。李澤民在黨組織的啟發和引導下,思想覺悟提高很快,秘密加入了少年先鋒隊。1934年秋,李澤民成為中共瓊東縣委的交通員。大路坡村地處要沖,瓊東、文昌、定安三縣黨組織的地下交通線都從該村經過,李澤民家成了黨的地下交通站。1936年,李澤民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7月,大路坡黨支部成立,李澤民任支部書記。1938年10月,中共瓊東縣振北區委成立,他又出任區委書記。
賣田購槍,積蓄力量
1938年底,為了積蓄武裝力量,做好抗戰準備,振北區委決定籌措資金購買槍械。但由于敵人連年摧殘,當地群眾生活困難,籌款買槍很不容易。無奈之下,李澤民決定賣掉自家田籌款,他父親堅決不同意,訓斥了他一頓,罵他“子賣父田心不疼”。李澤民耐心做父親的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他反復勸說下,父親終于同意把田賣了。立賣田契那天,父親早早起床,站在田埂上,望著即將易主的田地,老淚縱橫。李澤民家一共賣了7畝田,所得錢款全部交給了黨組織。賣田后,他父親只好向地主租了3畝田耕種。
在艱難的斗爭環境中,李澤民和振北區委其他領導人走村串戶、日夜奔波,他們尋找失散人員,培養革命骨干,發動群眾開展斗爭,先后恢復了文角坡、龍舌、坡心、白石、平園等8個黨支部,并重新成立了文叢嶺、美容、簪斗、書田、埇尾等5個黨支部。
前線抗日,屢立戰功
1939年2月,日軍入侵瓊崖,東路各縣相繼淪陷。3月,瓊崖抗日獨立隊擴編為獨立總隊,為了充實部隊力量,瓊崖特委決定從各縣抽調一批地方黨政干部到部隊工作。同年夏,李澤民受組織派遣入伍,任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隊長。1941年冬,他調任第二支隊第一大隊隊長。
1942年5月,侵瓊日軍集中力量對瓊文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特委要求各部隊認真研究敵人的行動規律,避實就虛,不斷殺傷敵人,保存自己的實力。此時,李澤民率第一大隊活動于瓊文交界的樹德、大昌、南陽一帶。經過一番調研,他掌握了敵軍通常從大致坡、樹德、新橋一線平行推進的行動規律,便向支隊部提出派遣幾個游擊小分隊牽制各路敵人,然后集中精干兵力伏擊,殲敵一路的作戰方案,獲領導批準。第二天,日軍果然分路向我方進攻。在李澤民的周密部署下,我軍打了一場漂亮仗,斃傷敵官兵10多人,繳獲步槍8支、手槍1支、擲彈筒1具,我軍無一傷亡。不久后,日軍對瓊文地區進行規模更大的“掃蕩”,總隊部決定采取分散游擊的對策打擊敵人,并派李澤民率第一大隊插入文昌北部的昌灑、東閣一帶,伺機殲滅敵人。當時,駐東閣據點的日軍到處抓人修路,四處劫掠,群眾怨聲載道,強烈要求我軍為民除害。為了摸清敵情,李澤民化裝成民夫,在東閣一帶觀察地形,掌握了日軍早出晚歸的活動規律,進而確定了作戰方案。第二天拂曉前,李澤民率部潛至東閣附近的灌木林里。傍晚,日軍歸營時,他果斷下達戰斗命令,一陣密集的機槍聲和手榴彈爆炸聲震天動地。戰斗僅進行了20多分鐘,擊斃日軍20多名。
1942年11月,日軍集中力量在瓊文抗日根據地進行更大規模的“蠶食”“掃蕩”。李澤民率第一大隊在公坡至昌灑公路上伏擊一輛日軍軍車,殲敵20多人,繳獲輕機槍1挺、擲彈筒1具、長短槍19支;后又在龍馬至翁田公路上伏擊一輛日軍車輛,殲敵20多人,繳獲輕機槍1挺、沖鋒槍1支、步槍20多支。同年底,第二支隊副支隊長覃威不幸犧牲,李澤民接任第二支隊副支隊長兼第一大隊隊長。
轉戰瓊東,壯烈犧牲
由于日軍的殘酷“掃蕩”,瓊文抗日根據地遭到嚴重破壞,為了保存和發展隊伍,特委和總隊部決定改變斗爭策略,制定了“堅持內線,挺出外線”的方針。1943年夏,李澤民率部從瓊文抗日根據地向瓊東、定安交界地區挺進,抵達瓊東二區篤禮鄉(今屬大路鎮)新老村附近的豪豬溝。第一大隊剛落腳,上千人的日軍“討伐隊”就跟蹤而來,向豪豬溝山區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先是以炮轟掩護步兵前進,但幾次進攻都撲了空;隨后,日軍改變戰術,以二三十名輕裝人員為前導,主力隊伍及重武器跟進,分多路上山搜索。經過幾番較量,李澤民摸透了日軍的行動規律。為了充分發揮抗日軍民機動靈活的優勢,第一大隊決定運用游擊戰經驗,打一場以消滅日軍先頭搜山部隊為目標的山區伏擊戰。一天,第一大隊集中相當于日軍先頭搜山部隊3倍的一個加強連的兵力,配備2挺機槍、2支手提沖鋒槍和一個短槍班,由李澤民親自指揮,在一道山溝陡坡的小路兩旁設下埋伏。上午9時許,日軍按往常的隊形向山上發起進攻,當其先頭部隊30多人進入第一大隊埋伏陣地時,第一大隊居高臨下,用機槍、步槍集中向日軍開火,同時擲出幾顆手榴彈,短槍班接著發起沖鋒。日軍先頭部隊亂作一團,當場被擊斃10多人,其余潰逃,第一大隊繳獲步槍10余支。由于地陡路狹,日軍主力遲遲未能趕上去接應。約半小時后,日軍才集中力量上山救援,這時第一大隊已完成轉移。
9月的一天,李澤民帶領第一大隊及縣武工隊100多人到新老村宿營。潛伏在附近村中的日偽奸細發現后,趕到環上村日軍軍營密報。下午4時,日軍及偽軍數百人手持精銳武器緊急出動,涉水通過文嶺溪,悄悄往新老村方向撲來。下午5時許,第一大隊及縣武工隊設在村外民坡屯的崗哨發現敵情,便鳴槍報警。聽到槍聲,李澤民立即指揮第一大隊及縣武工隊急赴民坡屯迎擊日軍。由于第一大隊及縣武工隊在人數和武器裝備上處于劣勢,人員傷亡嚴重,李澤民下令撤退轉移。因文嶺溪水面被日偽密集火力封鎖,第一大隊無法返回豪豬溝。在李澤民的指揮下,戰士們背水一戰,擊退日偽追兵,向西北方向的大庵山轉移。在民坡屯戰斗中,第一大隊及縣武工隊共有42人壯烈犧牲。
1944年6月27日,陳求光、李澤民帶領短槍班的戰士們離開駐地——篤禮鄉牛根肚,來到附近的椰子埇村躲避風雨,與一股路過的日軍相遇,雙方展開激戰。在戰斗中,一顆子彈擊中了李澤民的臉頰,他倒在了戰場上,犧牲時年僅35歲。
本版圖片均由瓊海市委黨史研究中心提供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