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21日,美亭決戰中的黃竹巷戰。高懿翻拍
聳立于澄邁美亭責任區黃竹村的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碑。
中共澄邁縣委宣傳部供圖
風門嶺阻擊戰中幸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3勇士。高懿翻拍
■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懿
從澄邁縣城出發,驅車行駛10公里,便來到一個綠樹蔽日、靜謐安詳的小村。微風吹來,綠樹底下村民悠閑乘涼,偶見三兩孩童互相追逐嬉鬧,一片平和的景象。——這便是澄邁金江鎮黃竹村,一座紀念碑矗立其中,碑的正面自上而下鐫刻著13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碑”,以此紀念75年前,在這一帶發生的慘烈戰斗。
1950年4月,英勇突破“伯陵防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瓊崖縱隊的接應下,與國民黨軍隊在美亭展開海南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殘酷的一次決戰,戰場局勢變幻詭譎,包圍與反包圍輪番上演,你爭我奪,犬牙交錯,戰況慘烈。這場戰役的勝利為我軍解放海南島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史稱“美亭決戰”。
序幕
一舉突入福山墟
走進澄邁縣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園,園內松柏蒼翠,靜謐肅穆。75年前,解放軍戰士曾為解放海南在這里浴血奮戰,美亭決戰也由福山突破戰拉開序幕。
1950年4月17日拂曉,人民解放軍43軍2個加強團在玉包港成功登陸后,迅速向福山一帶推進。晚上,登陸部隊圍殲留守花場國民黨軍,在芬華、文生、大吉村同接應部隊會合。
18日拂曉,登陸部隊在文生村與從福山向橋頭進犯的國民黨軍暫編13師38、39團展開激烈的戰斗,人民解放軍實施前后夾擊,擊潰國民黨部隊。
與此同時,在福山外圍大吉村防御的解放軍128師383團渡海先鋒營(一營一連)在副營長于日仁的率領下,一舉突入福山墟,與國民黨軍隊開展巷戰、拼刺刀。
隨后,解放軍主力和瓊縱第三總隊第一團協同作戰,向福山墟的國民黨軍發起攻擊。下午4時,解放軍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防守,占領福山墟。
福山戰斗結束后,根據渡海兵團指揮部的命令,第43軍向澄邁東北一帶進發,澄邁縣委派出縣財政科長李平山、交通員吳乾儒等當向導,帶領第43軍主力和瓊縱第三總隊兩個團揮師黃竹、美亭地區。
激戰時,中共澄邁縣委組織擔架隊,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病員,組織群眾為部隊送開水送飯,為作戰部隊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
此仗摧毀國民黨第62軍前進指揮所及所屬151師453團作戰指揮所,擊斃國民黨少將參謀長溫轟(為海南戰役被擊斃的國民黨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及其部下200余人,俘虜600多人,繳獲敵軍車10輛、迫擊炮2門、重機槍11挺和其他槍支及彈藥一批。渡海大軍和瓊縱接應部隊傷亡100余人。
奮戰
兩百戰士血染風門嶺
說起“黃竹美亭大決戰”,不得不提到一場重要戰斗——“風門嶺阻擊戰”。
風門嶺(軍事地圖稱“105”高地)位于海榆公路西干線(原線段)西側,距黃竹、美亭約兩三公里,原為國民黨軍隊駐守陣地。
1950年4月20日晨,人民解放軍包圍黃竹、美亭戰斗打響后,瓊崖國民黨當局為救援被圍的部隊,與人民解放軍決戰,隨即由海口出動大部隊向黃竹、美亭地區緊急集結。
至此,能否阻擋海口方向來敵,成為黃竹、美亭圍殲戰斗勝敗的關鍵。
風門嶺為阻擊海口援敵戰斗重地,為了控制風門嶺陣地,人民解放軍127師命令其381團警衛連迅速攻占風門嶺,后交由381團一連接防。
4月21日,戰斗開始打響。
人民解放軍駐守部隊僅一個連,而國民黨進攻部隊先后糾集3個步兵團、 一個山炮連、3個迫擊炮連、并配有5門火箭炮、6架飛機。在激戰中,國民黨軍隊先后向風門嶺發射炮彈數千發,空投炸彈 600余枚,炮火將風門嶺削低達1米。
戰斗還在繼續,風門嶺的戰斗也越來越艱苦。
面對敵人的兇猛來勢,人民解放軍戰士毫無畏懼,英勇頑強,沉著應戰,在連長朱國勝的指揮下,連續13次打退國民黨部隊的輪番進攻,200余名(含戰時增援的381團警衛連1個多排)戰士戰至最后僅剩13人,但他們仍然堅持戰斗,堅守陣地直至最后勝利,不讓敵人越過風門嶺一步,用血肉之軀筑起一道鋼鐵防線。
風門嶺之戰在美亭決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為解放軍圍殲美亭、黃竹的國民黨軍隊創造條件,也為人民解放軍第40軍的增援爭取了時間。
決戰
奠定解放海南島堅實基礎
在風門嶺阻擊戰開展的同時,加嶺山爭奪戰打響。
加嶺山位于澄邁縣城金江鎮東北,是黃竹、美亭西南的一道屏障。1950年4月19日,人民解放軍攻打黃竹、美亭戰斗打響后,加嶺山因地處金江至美亭的交通要道,對戰局發展影響重大,旋即成為國共雙方軍隊爭奪的重要陣地。
4月20日上午9時,國民黨軍32軍252師2個團由金江增援黃竹、美亭,首先攻占加嶺山,直逼人民解放軍128師,對128師主力形成反包圍態勢。
為打破國民黨軍隊的反包圍局面,人民解放軍第382團團長趙浩然命令團政治部主任王泮文帶領一營、二營向加嶺山國民黨軍隊進行反擊。先頭部隊二營五連迅速發起進攻,奪取加嶺山。
敵軍不甘,隨即組織大部隊反撲,由于國民黨軍隊兵力占據優勢,且裝備精良,來勢兇猛,五連戰士傷亡較大,加上后續部隊未能及時到來,支撐不住,加嶺山失守。
但不久,隨著主力的到來,人民解放軍再次對加嶺山發起沖鋒,經半小時激戰,重奪加嶺山陣地,繼而又是敵軍瘋狂進攻,加嶺山爭奪戰斗異常激烈,雙方陣地數度易手。
下午5時,人民解放軍第383團渡海先鋒營(一營)從福山增援協同作戰,最后,加嶺山被人民解放軍占領并牢牢控制,直至黃竹、美亭國民黨軍被殲。
加嶺山戰斗的勝利,是人民解放軍圍殲黃竹、美亭國民黨軍隊的重要保障之一。
21日下午3時,人民解放軍第40軍120師進至金江鎮東北面的北排山,殲滅國民黨軍252師一部。下午5時,40軍118師、119師、120師近2萬人直穿黃竹、美亭東西兩側的白蓮、風門嶺、安仁、加嶺山、北排山一帶,對國民黨軍隊展開鉗形大包圍,迫使國民黨軍隊陷入兩面作戰,首尾不能相顧。
此時,雙方軍隊包圍、反包圍與反反包圍,犬牙交錯,內線、外線作戰,陣地爭奪戰、短兵肉搏戰、反反復復,相互替迭。晚上10時,人民解放軍128師攻克黃竹,殲滅國民黨守軍,隨后聚集力量攻打美亭,人民解放軍作戰主動靈活,愈戰愈勇,戰爭形勢迅速發生變化。
在第40軍、43軍與瓊崖縱隊密切配合下,發起猛烈攻擊,經過2個多小時的浴血奮戰,摧毀國民黨部隊師部1個、團部1個,打垮國民黨62軍和32軍主力,擊潰6個團,全殲6個團。
22日凌晨1時,美亭地區國民黨軍隊全線潰敗,向海口逃竄。
至此,美亭決戰取得完全勝利,給國民黨軍隊予以沉重打擊,從而為解放海南島奠定堅實的基礎。
時光荏苒,歷史將永遠銘記75年前的那場大決戰。如今,槍炮和硝煙已經遠去,但巍然聳立的“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碑”將永遠銘記著參戰勇士們的英勇和犧牲。
“澄邁有玉包港、風門嶺、美亭決戰勝利紀念園等豐富的紅色資源,要用好用活這些紅色文化資源,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把紅色基因注入血脈、融入靈魂、化為行動。”澄邁縣委黨史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光輝歷程中,澄邁這片熱土,曾經是瓊崖革命的重要根據地,涌現出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他們的汗水和鮮血,為這面紅旗增添了光彩。
一問一答
兩軍為何會在
黃竹、美亭決戰?
答:1950年4月20日晨,人民解放軍包圍黃竹、美亭戰斗打響后,瓊崖國民黨當局為救援被圍的部隊,與人民解放軍決戰,隨即由海口出動大部隊向黃竹、美亭地區緊急集結。至此,能否阻擋海口方向來敵,成為黃竹、美亭圍殲戰斗勝敗的關鍵。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