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宇
“現在通過EF賬戶向境外付款,就像國內轉賬一樣方便!”海口一家進出口企業的財務負責人欣喜地發現,以往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跨境支付,現在只需幾分鐘即可到賬。
這一變化,得益于中組部第六批選派來瓊掛職干部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組團兩年來的辛勤付出。
2023年10月,來自中央金融監管部門和相關機構的5名專業干部組成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組團投身海南自貿港建設一線。在兩年掛職工作期間,組團成員推動了一系列跨境金融政策創新落地,為自貿港封關運作積累了重要經驗。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背景和資源優勢,通過團隊協作,形成了1+1>2的效應。”組團負責人、掛任省委金融辦副主任的楊萬利表示,兩年來,組團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累計對接中央部委和相關單位近百次,為政策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撐,共同推動海南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政策落地見效,多項政策創新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比如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與跨境資管試點兩大核心政策正式落地實施。截至今年8月,全省10家試點銀行共開立EF賬戶547個,累計發生業務量折合人民幣1970.48億元。今年8月2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資產管理試點業務實施細則》正式施行,標志著海南自貿港在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上邁出重要一步。
跨境資金集中運營中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組團集成財稅、外匯、投資等跨部門政策,積極推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中心(CTC)建設,打造自貿港金融政策落地的重要平臺載體。目前已認定海膠集團、紫金國控、山東黃金、元誠科技等4家企業,引進中國中化、廈門建發等央國企新設運營中心,實繳資本合計22億元,并積極對接中國黃金、寧德時代等十余家大型跨國企業,推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中心在海南自貿港集聚發展。
跨境投融資規模持續擴大。離岸人民幣債券累計發行規模達203億元,發行主體涵蓋地方政府、銀行和央企等多個類型,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為“4·13”以來首家赴港上市的海南本土企業。
飛機船舶租賃政策實現創新突破。今年3月,省金融管理局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加快促進飛機和船舶租賃產業發展的通知》,為飛機船舶租賃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8月,浦銀租賃完成管理型項目公司注冊,成為國內成立的首家金融租賃管理型項目公司。
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便利化政策持續深化。2023年12月,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便利化措施由洋浦經濟開發區擴大到海南省全域并持續迭代擴展,進一步便利企業跨境資金收付和投融資。截至今年6月,累計發生跨境便利化試點業務金額426億美元,惠及優質企業268家。
“我們不僅注重政策制定,更關注政策落地效果。”楊萬利表示,通過定期跟蹤評估政策實施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協調解決,確保各項政策真正惠及市場主體。組團十分注重與市場主體的溝通交流,兩年間累計走訪企業近百家次,深入了解企業需求,精準施策,不斷提升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掛職即將期滿,組團成員紛紛表示將繼續關注和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大家說,“這兩年我們推動了一些政策從無到有,但更重要的是為后續工作打下了基礎,相信海南自貿港的金融創新將會持續深化,為企業帶來更多便利。雖然掛職即將結束,但我們與海南的情緣不會斷,將繼續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力量。”
(本報海口10月23日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