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君
優秀歷史文化是深化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載體。2024年1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保護好運用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資源,增強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备咝W鳛槿瞬排囵B的重要陣地和文化傳承創新的前沿場所,肩負著為黨和國家事業培養可靠接班人的歷史使命。用海南優秀歷史文化賦能高校人才培養,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重要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自貿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
錨定自貿港育人航向
當前,海南自貿港建設已進入成型起勢、即將全島封關運作的新階段,比以往更加需要大量兼具國際視野、家國情懷、法治素養、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具體而言,自貿港建設需要的人才,需具備堅定的政治定力,能在開放環境中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需具備高度的文化自信,能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站穩中國立場、講好海南故事;需具備深厚的家國情懷,能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和海南建設藍圖;需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能熟練運用國際規則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這為海南高校培育人才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
面對這一時代課題,答案要到文化中去尋找。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光輝典范,以“學用貫通、知行合一”的理論品格和“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實踐偉力,為海南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路徑。一方面,要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與自貿港建設實踐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將其與海南優秀歷史文化深度融合。海南歷史上曾出現過“五公”、蘇軾、海瑞、丘濬、冼夫人、黃道婆等文化名人,還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及民族文化等各類遺產瑰寶,需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用海南優秀歷史文化做滋養,引導青年學子激發報國之志、增強文化自信,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
著力構建特色育人體系
海南優秀歷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人文精神和藝術審美,是海南人民在歷史長河中積累的生活智慧和理性思辨,為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沃土。應激活海南優秀歷史文化中的育人基因,將其轉化為現代教育資源,以內容挖掘為根基、以形式創新為路徑、以價值引領為旨歸,構建海南歷史文化育人新體系。
堅持以內容挖掘為根基。海南歷史文化名人眾多,每一位歷史文化名人,都是一份珍貴的育人教材。海瑞剛正不阿的高尚品格,高度契合新時代廉潔自律要求;冼夫人的家國大義,是涵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生動素材。同時,海南獨特的黎族、苗族歷史文化,是幫助大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生態文明理念的載體。這些歷史文化內容,不僅是育人資源,更是涵養大學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石。深入挖掘其精神內核,是筑牢文化育人體系的關鍵。
堅持以創新為路徑。用海南優秀歷史文化育人,必須精準把握“Z世代”大學生的成長特點,以富有時代感的語言和方式,推動教育模式從單向灌輸向互動引導轉變,實現師生間的思想共鳴與雙向奔赴。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創新,更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生動踐行,有助于提升文化育人效能。
堅持以價值內化為目標。價值內化能夠有力鞏固文化育人成果。實現文化育人的價值內化,在于打通歷史與現實的“關節”:將海南優秀歷史文化的精神內核,自貿港建設所呼喚的開放、法治、國際視野、創新勇氣等時代品格熔于一爐。通過古今對話,引導學生從歷史符號中汲取精神力量,明晰自身在新時代的坐標與擔當。對此,須將海南優秀歷史文化全面融入大思政課的宏大敘事,促使優秀歷史文化內涵在學子當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轉化為服務建設自貿港的自覺行動。
堅持知行合一強化擔當
知行合一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以海南優秀歷史文化賦能高校人才培養,讓大學生在“行”中深化認知、在“行”中轉化知識,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擔當文化使命、提升文化素養,成長為既具備時代擔當、又富有創新活力的時代新人。
打造多元實踐載體。海南高校應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平臺作用,將優秀歷史文化融入文化創意與社會創新實踐,引導學生通過模擬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活動,將文化智慧轉化為創新成果。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打通歷史文化、課程學習、孵化研究與社會實踐的育人鏈條,讓古老的智慧在青年學子的創新實踐中煥發新生。
充分發揮社會實踐重要作用。海南高校要在教育教學中融入實踐觀,通過文化考察、實地調研,深化學生對自貿港社會現實與文化發展的認知與體悟;宣傳引導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消博會、亞沙會等大型活動、賽事的志愿服務,在服務中感知海南、融入自貿港建設;大力推進產教融合,為學生創造更多進入社會生產場景的實踐機會,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打造系統的文化傳承課程。海南高校應將海南優秀歷史文化、自貿港建設等內容納入課程體系,將文化傳承、專業知識與創新實踐相結合,為大學生實踐提供理論支撐與文化滋養。要發揮好高校文化學術資源優勢,通過文化活動、學術講座、非遺傳承、實踐教學等方式,推動學校課堂與實踐深度融合,構建“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育人閉環,從而實現知識內化、能力提升與文化認同的有機統一,培養兼具理論素養、實踐能力、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作者單位:瓊臺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2024年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政治哲學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及實踐研究——以思政教育專業政治哲學課程為例”(Hnjg2024ZC-126)階段性研究成果】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