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全島封關運作在即,“雙港”再度聯動。
9月9日,海南自貿港推介會暨政策解讀會在香港舉行,廣泛宣介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投資機遇。海南香港兩地有關單位和企業,現場簽約12個項目。
此次推介會,有何特別之處?為何要到香港舉行?瓊港合作又有哪些新動向?
不一般的聯動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都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在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倒計時100天之際,海南到香港舉行推介會,主題定為“瓊港合作、互惠共贏”,引發了各界對“雙港”深化合作的高度期待。
從活動細節來看,此次推介會呈現出三個“不一般”。
不一般的規格。省委主要領導出席推介會并致辭,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和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海南省財政廳、海南省發展改革委、海南省商務廳、海口海關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分別進行了產業推介和政策解讀。香港特區政府官員、中央駐港機構負責人、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及媒體記者等400余人出席推介會。高規格透露出高期待。
不一般的合作機會。推介會吸引了包括在港歐美重點企業、香港知名頭部企業、商協會等參加,其中,不乏珠寶產業、零售業、專業服務業、生物醫藥產業、金融、貿易等重點領域的企業,皆與海南現代化產業體系高度契合。
不一般的國際關注度。來自歐美、東南亞、中東、日本等地駐港媒體機構也到場見證,既為推介會傳播擴聲,也為全球投資者搭建了解海南自貿港封關機遇的渠道。
不一般的聯動背后,是瓊港兩地對深化產業協同、共享封關紅利、共拓國際市場的熱切期待。
當天,會上還進行了現場集中簽約,海南和香港兩地有關單位和企業簽約12個項目,涵蓋文旅、科技、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優勢互補、務實合作的鮮明導向。
據了解,除了推介會之外,還有政策解讀、現場交流、考察調研、座談、簽約等一系列活動相繼在港展開,持續推動瓊港合作走深走實、互惠共贏。
密集的活動安排、緊扣海南實際的合作洽談,可見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前的精準發力,折射出瓊港合作的決心和力度,也讓“雙港”協同賦能開放發展的路徑更清晰。
“雙向奔赴”與雙向成就
此次聯動,是對國家重大戰略協同推進的深層次考量,也是瓊港兩地多年來深化交流、互信互鑒的結果。
從國家層面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南自貿港建設都是重大國家戰略,二者的互動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推力。
從瓊港兩地實際來看,海南和香港人緣相親、商緣相連、優勢互補,近年來瓊港兩地經貿合作日益頻繁、人文往來不斷深化。
正因此,兩地呈現出“雙向奔赴”的良好態勢——
香港是海南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占海南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七成以上;也是海南最大的服務貿易伙伴,一批涉及法律、會計、咨詢的高端服務業合作項目已落地海南。
而海南也非常重視同香港的合作,專門成立了瓊港經濟合作發展咨詢委員會,正在推動建設瓊港經濟合作示范區。特別是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雙方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在經貿投資、金融、數據流動、旅游、人才交流五個領域深化合作。
這樣的良性互動,也在不斷釋放1+1>2的聯動效能——
比如,今年5月,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正式上市,鈞達股份成為國內光伏領域首家“A+H”股上市公司。
又如,今年6月,香港方面在??趪腋咝聟^注冊外資控股公司——佰唯基因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這不僅是自海南自貿港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從事人體干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以來,落戶的首個外資干細胞項目,更是瓊港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如此“雙向奔赴”,帶來的必然是雙向成就:
數據顯示,今年1-7月,香港在海南新設港資企業382家,同比增長7.3%,海南實際使用港資118.72億元,同比增長99.3%。目前,香港地區已成為海南第三大貨物貿易伙伴。
封關在即,到香港開推介會,不僅強化了“雙港”聯動,而且借香港這個國際平臺,向全球遞出“海南自貿港機遇”名片,讓海南與世界的合作對接更直接、更高效。
封關之后合作前景廣闊
選擇在香港開推介會,并推進一系列合作,不只是著眼當下的精準落子,更是布局長遠的深遠之策。
“互補”成為關鍵詞。
海南,生態環境優美、市場輻射寬廣、經濟外向度高、人才吸引力強;而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研發實力、金融服務優勢、國際化人才資源,可為海南企業提供技術、資金、人才等支撐服務,攜手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封關之后,這種互補優勢將進一步放大。
封關后,海南可借助香港地區發展優勢、開放優勢、國際網絡優勢,更便捷地聯通全球市場;而香港地區也可以依托海南地緣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推動香港優質產品以更優惠的價格進入內地消費市場。
具體來看,將釋放三重利好——
一是有利于激活雙方經營主體活力。比如,海南自貿港封關后,“零關稅”商品稅目大幅擴大,將促進更多香港地區優質產品“零關稅”進入海南。
二是有利于培育瓊港跨境產業集群。比如,依托海南“零關稅+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吸引香港地區電子、醫藥企業在海南設廠,構建“香港接單—海南生產—全球銷售”的跨境產業鏈。
三是有利于共拓“一帶一路”新興市場。比如,可借助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平臺優勢,打通海南產品出口渠道,將海南文昌雞、東風螺等本地特色產品拓展至美國、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簡言之,封關后,海南借香港打通全球通道,香港憑海南拓寬內地空間,兩地產業、市場深度交融,更多跨境產業鏈與創新業態也將由此催生。
封關在即,機遇無限。
“雙港”緊密聯動,預示著瓊港合作將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勢必進一步促進兩地繁榮發展,為我國改革開放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