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瑤
全島封關運作在即,海南自貿港很熱鬧。
8月28日至29日,一場“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政策項目推介會”在??谂e行,吸引全國百余家民營企業代表組團到訪。
這也是7月23日國新辦發布會后,海南舉辦的首場大型自貿港推介活動。
劉永好、黃宏生、李書福、俞敏洪……一眾業界“大咖”扎堆亮相,究竟因何而來?首場推介面向民營企業,又有何深意?
封關機遇釋放巨大“磁吸力”
企業的嗅覺永遠靈敏。
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將于12月18日正式啟動的消息“官宣”后,過去一個多月里,來瓊考察的投資者一波接一波,不少項目簽約落地,已然掀起一輪小高潮——
新紫光集團海南產業基地揭牌,三個項目集群蓄勢待發;大唐集團宣布在瓊新增投資300億元;飛書深諾、神州租車、益普索等20家企業簽約落地……
無疑,即將迎來開放發展新階段的海南自貿港,向全球投資者釋放出了巨大的“磁吸力”。
正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推介會上所說,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標志性工程,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
與前期不少投資者處于觀望狀態不同,近段時間,隨著一批高含金量的封關政策及配套措施密集發布,國際國內市場對海南自貿港發展的預期更穩、信心更足,進一步激發企業投資內生動力。
換句話說,明確的政策信號讓投資者的心里有底了,形成了想投、敢投、愿投的火熱氛圍。
一方面,投資者迫切希望搶抓自貿港封關前的“黃金窗口期”,提前布局贏先機;另一方面,海南同樣需要“奮力一跳”,加快凝聚各方力量,尤其是各類優質企業、產業項目,為全島封關運作、擴大開放提供強有力經濟支撐。
這一背景下,海南必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為投資者與海南自貿港“雙向奔赴”、深化對接提供平臺。而這場大型自貿港推介活動的舉辦,恰逢其勢、正當其時。
部省聯動彰顯重商親商誠意
再將目光轉向會場內,從多個視角觀察,這場推介會相當不一般——
規格很高。
此次推介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指導、海南省政府主辦,國家部委相關司局負責人,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人以及相關廳局、市縣負責人悉數參會。
部省聯動推介地方,如此規格,既傳遞出國家部委對海南自貿港的大力支持,也彰顯了海南重商親商的滿滿誠意。
大咖很多。
梳理企業名單,可謂星光熠熠。既有新希望、吉利、華為、創維、新東方等“老牌名企”,也有宇樹科技、億航智能、百度蘿卜快跑等“新晉頂流”。
兩個細節值得關注——
其一,此次參會的企業家中,有些幾天前便已帶隊來瓊考察,有些今年已多次到訪海南,有些則是凌晨轉機也要趕來參會,足見他們對此次推介會、對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的重視程度。
其二,當天的活動還未開始,企業代表落座區前便架起各路媒體的“長槍短炮”,不少“自帶流量”的企業家更是被媒體記者、其他企業代表“圍追堵截”,足見與會企業分量之重。
內容很實。
企業來參會,當然是希望有所收獲。梳理活動議程,可以看到此次推介會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既是一次形象與機遇的展示,也是一次全方位的深度對接。
比如,國家部委相關司局負責人權威解讀自貿港封關政策細節,海南相關廳局負責人對自貿港重點項目及政策進行推介,毫無保留地端出“干貨”“硬菜”,為投資者“投什么”“怎么投”劃明了重點。
會后,海南還安排了兩組實地調研,考察線路將多個重點產業園區串聯,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更多企業看到自貿港“成型起勢”的生動縮影。
可以說,這場推介會釋放出海南自貿港敞開大門,誠邀企業共謀發展、共享市場新機遇的強烈信號,也見證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用實際行動為海南自貿港投出“信任票”,成為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力量。
首場推介面向民企的三重考量
作為7月23日國新辦發布會后的首場大型海南自貿港推介活動,此次推介專門面向民營企業。如此安排,至少有三重考量。
從來路看前路,海南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一以貫之——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長期以來,海南旗幟鮮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規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政策項目推介會”,細看推介會主題,一個“支持”足見海南對“自己人”參與自貿港建設的鮮明態度,而這正是海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的具體實踐。
從體量看分量,民營企業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生力軍——
97.5%,這是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實有經營主體的含“民”量。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營經濟組織貢獻了約60%的GDP和近90%的就業崗位。它們體量大、覆蓋廣,幾乎分布在各行各業,在實現自身快速成長的同時,也反哺著地方經濟民生,在穩就業、促增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此次參會企業中,不少早已深耕海南多年,并在推動自貿港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海航航空集團在瓊投放運力超100架,助力海南加快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區域門戶樞紐;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在海南打造全球領先的海洋能源裝備,助力“海上海南”建設打開新格局。
海南自貿港建設離不開民營經濟的積極參與,支持民營企業深度融入自貿港發展新格局,既是使命所在,也是必然要求。
從個性看共性,海南與民營企業“性格相投”“志趣相投”——
先看“性格”。當我們討論海南與民營企業時,常常會用到同一個形容詞:敢闖敢拼。一個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一個勇立時代發展潮頭,兩個“弄潮兒”干事創業的動力活力競相迸發,自然一拍即合。
再看“志趣”。當前,海南正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著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或深耕智能制造、現代種業、清潔能源等領域,或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新賽道……梳理此次參會企業涉及的領域及發展方向,同樣新質生產力元素滿滿。
脾性相投,目標一致,且雙方有著扎實的合作基礎。如此背景下,民營企業進一步融入海南自貿港建設大潮,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就像新希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在會上提出的暢想:未來,會有“十萬企業下海南”。
“畢竟,這里有太多發展優勢了?!?/p>
劉永好說。
眼下,距離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還有不到4個月時間,留足政策預熱期、企業研判期,再加上不少封關政策及配套措施還將陸續發布,可以預見的是,海南自貿港投資熱還將再掀高潮。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