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超過三十檔綜藝節目在瓊島取景
綜藝拍攝為何鐘情海南?
《此生要去的100個地方》第六期節目取景于保亭的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該手繪為節目中出現的景區特色項目。
陵水分界洲島旅游區,《完美的夏天》曾在此取景。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位于昌江的海尾鎮沙漁塘社區,是《向往的生活》錄制地點。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夢曉 劉陽秀
從熒幕走進現實,是何種體驗?
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沙漁塘社區,《向往的生活》中那座“小清新”風格的蘑菇屋矗立在海灣之畔,既充滿趣味性又不失時尚感,一批又一批的探訪者循著“向往”而來。
當《乘風2025》的“姐姐”們在陵水黎族自治縣香水灣驚艷亮相,細膩的沙灘、湛藍的天空、清冽的海水等一系列海島元素令這里備受關注,周邊酒店入住率明顯提升。
從《向往的生活》《哈哈哈哈哈》到《乘風2025》《披荊斬棘的哥哥》,越來越多熱門綜藝將鏡頭聚焦海南——這片擁有得天獨厚熱帶海島風光、濃郁民族風情和四季皆宜拍攝條件的熱土。而海南,也正崛起為國內綜藝圈的“頂流”取景地之一。
當綜藝遇上海南,海南有何“過人之處”?在抓住綜藝流量的同時,海南如何“恰好飯”?在以旅游為支柱型產業之一的海南,圍繞這道“綜藝+文旅”怎樣破圈融合的考題,海南正書寫著不同的答案……
A
海島風光加持“人文基因”
眾多國內熱門綜藝青睞海南這一“天然攝影棚”
“這間是何炅和黃磊住過的,這間是張子楓住的”“本來那個窗戶是綠色,后來又改成黃色”“《向往的生活》拍攝時樓梯是木質的,現在的是重新修了又刷過的”……站在蘑菇屋前,熟悉感撲面而來,作為一名綜藝“資深粉絲”,李萌萌如數家珍,難掩興奮之情。
蘑菇屋是2022年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錄制時節目組搭建的場景。當時的李萌萌還在陜西工作,3年前她調動來到海南某單位。就在不久前,綜藝節目《哈哈哈哈哈》播出,蘑菇屋再次出鏡。“追”這兩部綜藝的李萌萌決心要去一次現場。
與李萌萌有著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綜藝節目作為電視及網絡媒體的重要節目類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觀眾基礎。節目中,明星嘉賓的鼓動效應和聊家常般的電視話語,使播出內容在不經意間就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引起觀眾對其生活方式的共鳴,往往也更能激起觀眾潛在的體驗欲望。
近年來,綜藝節目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綜藝之火也“燃”到了海南。
據統計,近幾年,就有超過30檔綜藝節目在海南取景。《這是我的島》《完美的夏天2》《披荊斬棘的哥哥2》《清爽走,去大海》等綜藝節目陸續將錄制現場搬到海南。
隨著鄉村、景區曝光度不斷提高,海南作為綜藝節目錄制地的獨特風貌也展現在觀眾面前。
在沙漁塘社區,除了海邊落日等優美的自然景觀,這里的“人文基因”同樣獨具特色。當地保留著完整的漁業文化,村民世代以捕魚為生。《向往的生活》《哈哈哈哈哈》兩檔節目將漁民日常趕海、釣魚等勞作融入節目,讓觀眾感受到漁村生活的質樸與詩意。明星與漁民共同勞作的真實場景,碰撞出貼近生活的鮮活效果。
《披荊斬棘的哥哥2》中曾多次出現海南知名建筑物和景點,世紀大橋、海口灣、萬綠園等熟悉的畫面不僅點燃海南觀眾的熱情,也讓更多島外觀眾重新認識海南。
《山水間的家》來到三亞崖州區梅西村取景,觀眾的眼睛跟著藝人組成的“山水小分隊”,在火龍果、芒果、哈密瓜等瓜果叢中邂逅鄉村振興的“甜蜜事業”,盡顯海島鄉村特色風情。
《完美的夏天》第二季深挖海南島旅游特色,在全島進行整季拍攝,每一期內容融合海島風光、人文風情與嘉賓表現。海南多個市縣的著名旅游景區,如三亞西島、陵水分界洲島、萬寧日月灣、瓊中黎母山、五指山紅峽谷等也借此機會進一步“走出去”。
綜藝節目為何“鐘情”海南?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南擁有不可多得的熱帶濱海、熱帶雨林、少數民族文化等優質資源,以及一年四季皆可拍攝水下場景戲份的獨特優勢,加之酒店眾多,良好的配套和接待基礎,讓海南成為眾多綜藝節目組青睞的取景地,堪稱“天然攝影棚”。
“尤其是陽光、海水、沙灘、雨林與民俗文化相結合,地處熱帶的海南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海南省旅游發展協會會長王健生表示。
B
“潑天”流量怎么抓?
政策扶持、服務優化、主動出擊……多種“招式”齊上陣
綜藝節目對錄制地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對推動旅游業以及相關產業如餐飲住宿、廣告傳媒、文化創意等的發展尤為顯著。
近幾年,諸如西安大唐不夜城、開封清明上河園等景點因為上了綜藝更加火爆。綜藝“種草力”帶來的流量,正通過“文化共鳴—消費轉化—長效運營”來影響地方產業。這一過程對沙漁塘社區而言頗為明顯。
沙漁塘社區第一家民宿海塘旅租在《向往的生活》節目組到來前就已經布局。
“第一年開張的時候,不少村民說我們村都沒人來,還貸款開民宿,不理解我們為什么要在這里浪費錢。”民宿負責人陳秀源回憶道,開民宿前,一家人的生計以捕魚和做生意為主,直到海南修建環島旅游公路,大兒子陳友國嗅到了商機,圍繞“海洋”“漁家”等設計元素,張羅著在村里開起第一家民宿。
《向往的生活》錄制地點定在沙漁塘社區后,陳秀源的民宿成了節目組工作人員的居住點。節目播出之后,民宿的16間客房經常爆滿,陳秀源一家成為當地第一批吃上“流量飯”的人。
面對綜藝節目帶來的“流量”機遇,政府部門也行動了起來。
“在《向往的生活》節目組來此選擇取景地時,政府就敏銳地捕捉到機遇,在基礎設施升級、環境綜合整治、服務標準制定等方面提供支持。”沙漁塘社區蘑菇屋項目經理陳志敏認為,抓住“流量”就像一次“押寶”行動,需要對自身和節目定位都有著清晰的認知,以小支點撬動大流量,從而吃上流量紅利。
意識到綜藝帶來流量的重要性之后,昌江還出臺專門舉措吸引綜藝節目:2024年7月,《昌江黎族自治縣旅游高質量發展獎勵辦法(試行)》印發,鼓勵綜藝節目、電影和電視劇拍攝,影視企業(含境外影視企業)在昌江攝制期間,攝制組人數、攝制時間、在縣屬范圍酒店(賓館)住宿總間夜數達到相關要求的,給予相關資金獎勵。
“有了《向往的生活》作為先例,再加上昌江諸多政策支持,使用同一個攝制組的《哈哈哈哈哈》這次主動找到我們溝通,繼續到沙漁塘社區錄制,讓這里成為綜藝的‘回頭地’。”昌江旅文局副局長曹傳龍介紹。
隨著沙漁塘逐漸“出圈”,過去3年間,不少村民紛紛開起民宿,并經常向陳秀源一家“取經”,包括每間客房多大面積、室內怎么設計。“甚至還有村民拿尺來量每間房多大。”陳秀源說。目前沙漁塘社區共開設8家民宿,20多戶村民開起飯店、小吃攤。
曝光度的接續提升,也促使更多景區、鄉村“自我加壓”,適時主動“出擊”。
外景紀實類讀書節目《我在島嶼讀書》選址陵水分界洲島,正是得益于景區的爭取。“我們得知節目組意向之后,就主動對接并提供服務,保障錄制順利進行。”海南分界洲島旅游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主動對接節目組,景區挑選到了符合景區定位的綜藝節目。這也意味著要付出更多,比如在交通、場景設計、人員管理上探索出一定經驗,能夠為節目組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促使景區與綜藝節目“雙向奔赴”。
C
綜藝“火”如何變成“文旅熱”?
增強游客記憶點,因地制宜打造“綜藝+旅游”IP
當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為海南帶來大流量,如何用好“綜藝+旅游”IP更好地展現海南,變流量為“留量”呢?
“旅游目的地作為供應方,要主動調整自身策劃,做好營銷。”參與過《天涯情緣》綜藝節目錄制的徐草芬是一名新聞節目編導,在她看來,“出圈”只是第一步,營銷策劃以及不斷推陳出新,增強游客記憶點更為重要,旅游產品同樣講究市場化、品牌化。
放在綜藝賽道上,同樣需要錄制地結合當地的資源、人文、產業等優勢,開發深度體驗型項目,設計更多游玩內容,因地制宜打造“綜藝+旅游”品牌。
走在沙漁塘社區蘑菇屋旁的落日集市上,記者看到多處居民住宅的墻上畫滿藝術涂鴉,熱鬧的村民集市沿路排開,炒粉、粉湯、燒烤等美食香氣撲鼻,不同攤位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這座被綜藝帶火的小漁村,正在嘗試更多的發展路徑。5月17日,一場海邊沙灘婚禮在蘑菇屋旁舉行,新人在海邊迎風宣誓,溫馨又浪漫。眼下,這里正嘗試發展“旅游+婚禮”這一新的旅游增長點。
面對旅游淡季,沙漁塘社區的應對策略也頗具巧思。“我們會不定期舉辦音樂節、篝火晚會以及研學趕海等活動,爭取把線上流量轉為線下長紅。”陳志敏透露,社區還計劃利用周邊林地資源開發“林下經濟”,建設生態木屋營地,努力打造“四季無淡季”的旅游生態。
“旅游產品和營銷不是一成不變的,都需要創新。從長遠來看,整個市場的熱度還是離不開政府的規劃和推送。”王健生認為,政府可以成為一只隱形的手攪熱市場,不斷推動新熱點、新話題,制造更多“出圈”可能。
當綜藝濾鏡褪去,唯有將流量沉淀為文化資產與民生效益,才能讓屏幕中的“向往”真正扎根大地。
(本報海口6月29日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