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舉辦紀念海南解放75周年暨烈士尋親活動
AI技術讓烈士與親人“重逢”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君 通訊員 王洪
“為了祖國獻身,我無怨無悔,希望你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爭先創優,這是對我最好的紀念。”4月29日下午,在位于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的紀念海南解放75周年暨烈士尋親活動現場,用AI技術復原丁均國烈士形象,讓侄子丁社峰和70年前犧牲的大伯“重逢”了。這一刻,令人動容。
丁均國烈士是河南洛陽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0147部隊1支隊1分隊通信排長,于1956年1月在海南犧牲,當時只有20余歲。“我大伯當兵時,我父親才4歲。后來,我奶奶跟我父親講述了大伯的事跡,但是一家人都不知道大伯葬在哪里,也從沒有來看過他。”丁社峰說,今年,志愿者通過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發布的尋親信息和我們取得聯系,并且還在中華英烈網看到過大伯的信息,不過因大伯參軍后改過名,信息對不上。好在父親知道大伯改過名,最終確認了大伯的身份。
為了家人的心愿,4月28日,丁社峰隨海南當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來到屯昌縣橫嶺公墓烈士園,給丁均國烈士祭掃,還帶來家鄉河南的泥土等,讓長眠在海南的丁均國烈士有鄉味鄉情陪伴。
說起這次活動采用AI技術復原烈士形象,丁社峰坦言,有一種親切感,仿佛大伯就在身邊,內心十分激動。
為紀念海南解放75周年,傳承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舉辦了此次紀念活動,通過AI的幫助,讓那些模糊或只能在記憶中追尋的英烈身影變得清晰可見,表達對其的深情致敬和懷念。同時,活動利用“科技+人文”創新的結合,深入挖掘烈士事跡,講好海南紅色故事,為建設海南自貿港凝聚力量。
據悉,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已持續3年開展“祖國不會忘記·我為烈士尋親”專項活動,累計為35位烈士找到親人。今年,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創新工作方法,借助多個社交媒體平臺以及公益組織,共同創建“海南烈士尋親”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烈士信息精準匹配,目前已成功為5位烈士找到親屬,以實際行動告慰烈士忠魂。
(海南日報海口4月29日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