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囑托
要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著眼全方位實施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統籌安排好開放進度和節奏。聚焦實現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大力推進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做實做優各類開放平臺,加強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自由貿易園區的交流合作和功能對接。加強同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深化同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等區域的合作。加緊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精心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封關運作平穩有序。
海南加緊推進自貿港核心政策落地,確保封關運作平穩有序
改革發展立潮頭
一月初,航拍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線口岸”(貨運)集中查驗場所建設項目。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茂 攝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夢瑤 劉曉惠
瓊島三月,春潮涌動,萬象更新。
往北,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重點項目——海口南港“二線口岸”普鐵旅客查驗設施建設工程完工,新建的站房樓頂掛上新門頭,“南港站”紅色招牌十分醒目。
向西,海南國際船舶登記管理局順利完成海南中豪海洋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所屬船舶“風海達”輪船舶登記手續。至此,“中國洋浦港”籍登記在冊船舶數量突破52艘。
放眼全域,海南自貿港正“拔節生長”。
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今日的海南,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緊推進自貿港核心政策落地,精心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正全力確保封關運作平穩有序、萬無一失、首戰必勝。
政策落地見效
搶占發展先機
1月22日,隨著報關單繳稅放行,海南京潤珍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首批進口珍珠加工產品順利發往內地市場。
這是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下首票珍珠加工增值業務,貨值8.36萬元,企業享受減免關稅約1.76萬元。“政策紅利的釋放,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發展信心。”該公司業務負責人說。
不止于“首票”的突破性進展,還有由“點”到“面”的集聚成勢。
“在洋浦保稅港區積累先行先試經驗基礎上,我們逐步擴大該項政策的應用場景和適用范圍,2024年進一步擴大到海南島全島。”省商務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余翔介紹,截至2月中旬,海南共有113家企業獲批加工增值試點,內銷貨值超70億元。
由“1”到“113”的突破,是海南自貿港加緊推進核心政策落地的縮影。
“零關稅”進口藥械政策落地一個月,博鰲超級醫院累計開展44臺使用免稅進口耗材的手術,為患者節省近180萬元就醫成本;免簽政策實現升級“三連跳”,2024年海南接待入境游客量突破100萬人次……
從“先行先試”到“多點開花”,再到擴容擴圍、滾動升級,近年來,海南推動一批自貿港關鍵核心政策落地見效,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為主框架的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逐步構建,政策紅利加速變為發展先機。
如何進一步釋放自貿港政策紅利?這一話題也成為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們的關注重點。
“比如,海南要盡快推動海南自貿港免稅消費業態優化升級,支持海南分階段打造成免稅購物消費島,加快建成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國紅表示。
緊盯封關運作
確保首戰必勝
2月28日,服務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一項關鍵工程——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工程(一階段)一期工程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項目完成施工建設,正式進入投產籌備階段。
梳理幾個時間節點,會發現該工程建設“進度條”的刷新速度不可謂不快:2024年5月6日,該工程進入主碼頭主體和疏浚施工;2024年10月21日,全面進入碼頭主體結構施工;2025年1月2日,700米碼頭主體結構全部完工……
從一隅窺全局,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各項準備工作向縱深推進,“沖鋒號”持續吹響。
——按下項目建設“快進鍵”,打牢封關硬基礎。海口南港“二線口岸”普鐵旅客查驗設施完工,三亞封關運作7個項目全部竣工,海口海關智慧監管業務技術用房等4個封關運作重點項目全面竣工驗收并啟用……錨定封關運作目標,封關運作準備取得關鍵進展。
——跑出對外開放“加速度”,培育封關軟實力。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航空器、船舶暫時出境復運進入海南自貿港免關稅等30余項措施落地實施,海南自貿港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上線運行……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海南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繃緊風險防控“安全弦”,扭住最關鍵變量。離島免稅“套代購”走私打擊治理由治標向治本轉變,64個反走私綜合執法站強化實戰運轉……海南壓茬推進自貿港建設重大風險防控任務,全島閉環的反走私防線持續筑牢。
一項一項有序落地,一件一件干好干成。以“三張清單”為抓手,如今,海南舉全省之力推進封關運作“一號工程”,硬件項目全部竣工,政策制度體系逐步健全,測試演練壓茬推進,風險防控有力有效,正全力打好封關運作各項準備工作收官戰。
強化集成創新
改革協同高效
海南自貿港建設成色幾何?企業群眾的“獲得感”,是最重要的一把尺。
不必再找經辦人,也不必四處開證明,只需在“海南e登記”平臺上填報申請表單,并持有效身份證件進行身份認證、電子簽名,即可在線辦理企業登記注冊業務——這是來自中國香港的投資者詹偲塬前不久在海南的一次辦事體驗,“感覺特別便利”。
詹偲塬的“獲得感”,得益于外資企業登記“五位一體”改革的落地。
包括外資企業登記“五位一體”改革在內,2月19日,海南按照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共梳理發布6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制度集成創新案例,這也是海南自貿港第十九批制度集成創新案例。
創新成果密集“上新”,傳遞鮮明導向:以創新之鑰,解發展之鎖。
建設海南自貿港是一項全新的探索,沒有先例可循。換言之,今天的海南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怎么闖?梳理一批批改革創新成果,不難發現,海南始終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哪里問題突出,改革就指向哪里。
近年來,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緊緊圍繞落實封關運作任務、項目、壓力測試“三張清單”,圍繞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強頂層設計,深化制度集成創新,形成系列改革創新成果,有效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
今年,決勝封關運作,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對制度集成創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軍平建議,在防范金融風險、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保護、反走私等方面探索形成更多制度創新,助力海南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
“我們將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推出更多具有全國示范力、影響力和自貿港辨識度的改革創新成果,讓改革創新在海南自貿港蔚然成風,助力封關運作首戰必勝。”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常務副主任關繼榮表示。
(海南日報海口3月3日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