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
向海圖強激活“藍色引擎”
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
樂東黎族自治縣龍棲灣向外約8海里,“普盛海洋牧場3號”半潛深海,打造智慧漁業建設“海上糧倉”;東方明陽新能源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全球最大風輪(292米)葉片成功下線,標志著海南已具備超大型風機部件的生產制造能力;三亞亞龍灣,游客深海潛水,解鎖海上新玩法……
靠海吃海,海南要發展,離不開一個“海”字。
時間回到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指出,海南是海洋大省,要堅定走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加快培育新興海洋產業,支持海南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要發展海洋科技,加強深海科學技術研究,推進“智慧海洋”建設,把海南打造成海洋強省。
海南有發展深海科技和產業的“深度”優勢。為做好“向海圖強”大文章,海南堅持“陸海統籌”,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服務海洋強省戰略實施。
推進傳統漁業轉型升級——
海南是全國率先開展深遠海養殖的省份,2022年樂東深遠海養殖平臺下水投產試養成功,實現了我省深遠海大型桁架類養殖網箱零的突破。當下,海南正積極推動三亞崖州灣、儋州峨蔓、瓊海潭門、澄邁馬裊灣、東方四更等海洋牧場建設。
2023年,海南出臺17條舉措,加快推動漁業“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大力發展水產種業、深遠海養殖,支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全年新增深遠海養殖水體30萬立方米,漁業養捕比優化至4:6,休閑漁業產值增長90%。
持續加快海洋科技創新——
海南不斷探索新興產業,在海洋信息、海上風電裝備、海洋油氣這片產業“新藍海”里加快挺進。
當下,“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大型深海超高壓模擬試驗裝置等海洋科技重大裝備已正式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并實現開放共享應用,集聚深海領域科技資源,開展海洋科技創新活動;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建設按下“加速鍵”,計劃月底實現首臺風電機組下線。
不斷豐富海洋旅游新業態——
水上運動釋放“旅游+體育”活力。隨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加快推進,如今在海南旅游有了更多新玩法,人們正從沙灘走向海洋,從“看海”轉變為“玩海”。近年來,海口、三亞、萬寧等地突出各自地方特色,發展沖浪、潛水等體育旅游項目,體育旅游已成為海南旅游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政策利好助推游艇產業“乘風破浪”。目前,海南游艇行業已涵蓋制造、維修保養、培訓、銷售、金融保險、運營服務等產業,基本實現游艇產業鏈上中下游全覆蓋,游艇碼頭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政策創新不斷激發市場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海南出臺《關于加強海洋旅游業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的若干意見》,這是全國第一個專門從用海要素保障和活動規范層面支持海洋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文件。
……
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海南。向海圖強,海南奮楫前行。
(本報海口3月29日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