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累計享惠貨值超98億元
“零關稅”飛機落地 臨空產業集群“起飛”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馬志
11月1日,一架新引進的空客A330客機抵達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后,穿越了象征民航最高禮遇的“水門禮”,正式入列海南航空機隊。
這架新飛機創造了一項新紀錄——海南自貿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單票享惠數額新高。受益于“零關稅”政策,企業可以享受減免稅款約1.14億元的利好,大幅降低企業飛機引進成本。
海南以實現運輸來往自由便利為目標,加快推進自貿港政策落地,持續釋放航權開放政策效應,有序擴容航空運力,新開和加密海南與RCEP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航線,積極推動海南機場航空樞紐能級提升,高質量高標準構建自貿港“空中橋梁”。
此次引進的A330新飛機,其最大航程較前代增加700海里,賦予了機隊更豐富的航程梯度,使航線規劃與運力調配更加從容。海南航空總裁余超杰表示,新飛機將重點投入歐洲、大洋洲和中東的約15條關鍵遠程航線,持續加密和拓展“空中絲綢之路”網絡。同時,新飛機也將服務于北京、海口出發的精品快線和自貿港快線,從而實現國際與國內航線網絡的高效銜接。
通過“零關稅”政策,民航客機持續上新,貨運飛機也加快飛向海南自貿港。
作為海南省首家全貨運主基地航空公司,中州航空陸續引進了兩架波音777型全貨機,新飛機航程可達17445公里,能連續飛行18小時,是國際貨運的“黃金搭檔”。這兩架洲際飛行貨機,貨值共13.97億元,減免稅款1.97億元,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中州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唐磊介紹,企業已將總部落戶到海南,持續擴大寬體遠程貨運機隊規模,構建覆蓋國內、連接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在飛航線超過50余條,為全球貿易往來搭建了高效快捷的“空中通道”。
自貿港不僅引進新飛機,更注重引進新產業。
航空維修產業的高效運轉離不開航材供應體系的強力支撐。海南自貿港設立了首個航空零備件寄售庫房,為國內外客戶提供更全面、更優惠、更便利的航材保障服務。
海口空港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燁介紹,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已完成超過2300架次飛機維修,承接了包括卡塔爾航空、菲律賓皇家航空、西班牙伊比利亞航空等20多家境外航空公司在內的百余架次進境飛機大修和噴涂業務,許多國家的航空公司已經成為這里的“回頭客”。
同時,聚焦補鏈強鏈,海南誕生首個臨空經濟千億級產業集群。近年來,依托海南自貿港最大的空港——美蘭國際機場,在自貿港政策紅利加持下,海口江東新區持續培育壯大航空客運、航空物流、航空維修、飛機租賃等核心產業,帶動上下游臨空型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當前,江東新區臨空經濟區重點圍繞航空客運、航空物流、跨境電商、融資租賃和航空維修等產業開展招商工作,已招引中州航空、華龍航空、中航租賃、傲基科技等63家重點企業,臨空經濟產業集群突破1000億元。
“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與其他兩張‘零關稅’清單最大的區別在于其進口貨物的高貨值屬性,其減免的高值稅款更是政策紅利最直接的體現。”海口美蘭機場海關綜合業務科副科長孟桓宇介紹,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目前政策不僅惠及飛機,還惠及輪船、游艇、多功能乘用車等領域,已實現了海、陸、空三類享惠商品全覆蓋。
截至今年9月,已進口“零關稅”游艇130艘,貨值共7.38億元,減免稅款2.7億元,主要進口原產國為法國、意大利、德國等。
為釋放更大政策紅利,海南自貿港政策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也在不斷優化調整。2023年,海口海關協助推動進口半掛車用的公路牽引車、機坪客車、全地形車、9座及以下混合動力小客車(可插電)等22項商品增列至《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交通工具及游艇清單》。
“海陸空”全覆蓋,政策賦能千行百業。海口海關關稅處處長馮云云介紹,政策實施以來截至今年9月,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項下進口貨值98.34億元,減免稅款25.85億元,享惠企業388家,惠及海口市、三亞市、儋州市、文昌市等地。(海南日報海口11月10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