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日報觀察員 吳翠霞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2025年新年賀詞的字里行間,流淌的是對人民的深厚情懷,是對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視。
同樣的深厚情懷也流淌在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字一句中:“19件省市民生實事按期完成”“改造老舊小區96個”“新增幼兒托位1780個”……一樁樁一件件,夯實民生之基,提升發展溫度。沉甸甸的民生“成績單”背后,是海口聚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打造宜居宜業幸福城的生動詮釋,也折射出市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切身感受。
2025年,海口重點做好7個方面、25項具體工作,著力改善民生,用心用情增進民生福祉的承諾赫然在列。一諾既出,萬山無阻。讓群眾過上幸福生活,要從“近”“快”“穩”著力。
近:就近享
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省委八屆六次全會作出的部署。讓自貿港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是2025年海口的工作目標之一。承前啟后,一以貫之,讓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就要主動把民生服務送到群眾身邊,讓群眾抬腳可達、觸手可及、就近享有。
2024年,海口加快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得益于2.0版長者飯堂服務延伸至社區居民,老年人和社會公眾均能就近享受便民助餐服務。受益于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扎實推進,“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逐步實現,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優質醫療服務……一個個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群眾無需耗費太多時間、精力和成本,就地、就近就能感受到“穩穩的幸福”。
想更近一步,就要更進一步。讓群眾就近享有民生服務,不是簡單地把場地、設施建在家門口就了事,也不是只注重物理距離的縮短。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心貼心感受群眾冷暖,拉近與群眾的心理距離,才能厚植人民福祉,讓群眾生活多姿多彩,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快:辦事快
日前,秀英區化工二廠城市更新項目開發部負責人將一面錦旗送到秀英區營商環境建設局,并對該局推行的“以函代證”審批新模式連連稱贊。這一新模式將辦理環節從20個壓減至3個,辦理時限從48個工作日壓減至3個工作日,大幅縮短了企業等待時間,有效促進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達效,這就是辦事快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紅利。為企服務需要辦事快,為民服務亦應如此。
政府工作報告中,“快”是海口在民生領域的關鍵字。2024年,海口加快橫溝村、博雅二期等19個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努力早日滿足百姓安居新期待;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主題82類,最大限度便民利企……
2025年,海口將繼續在“快”字上做文章。比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及配售。持續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除了這些,“待辦清單”上還有許多事項。民生事項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面面,但說到底,都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等不得、慢不得更拖不得。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篇章”,既是彰顯為民情懷的民生答卷,也是衡量廣大黨員干部響應速度、工作實效的試金石。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大事小情擺在突出位置,把群眾“愿望清單”轉化為政府“履職清單”,件件上心、事事關心、時時走心,用心用力用情探尋“最優解”,才能變不利為有利,創造更好的條件、拿出最快的速度兌現承諾、如期履約,把群眾關切的事、牽掛的事、希望的事更快辦好。
穩:兜底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家家戶戶都盼著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養老服務,年輕人能有更多發展機會。這些樸實的愿望,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實際上,百姓的愿望很小,比如,社會能提供更好的“帶娃”服務,物價能夠更低一些,收入能夠再高一些……然而,百姓的愿望看似樸實無華,沒有那么“高大上”,但都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幸福,恰恰蘊含著民生之大。
過去一年,海口民生底線兜緊兜牢。加快實施好就業項目,城鎮新增就業6.7萬人。持續推行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19件省市民生實事按期完成。此外,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左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2%左右……就業、住房、教育、收入等,就是百姓更在乎、更關心的身邊事,海口兜住了,也兜穩了。
2025年如同一幅嶄新的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充分促進就業增收,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夯實社會治理根基……一字一句,彰顯了海口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信心和決心。
為人民謀幸福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無法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我們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高質量實施省市民生實事,讓自貿港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把群眾“心上事”當成“上心事”,從人民群眾的樸素愿望中找到工作著力點,讓群眾期盼的好日子、好生活變成真實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