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 源
【土地資源】海南省土地總面積351.13萬公頃。其中,濕地12.16萬公頃、耕地48.42萬公頃、園地122.2萬公頃、林地115.53萬公頃、草地1.79萬公頃,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5.16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6.35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8.41萬公頃;其他土地1.11萬公頃(數據來源:2024年海南統計年鑒)。
【作物資源】海南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蘭稻,其次是番薯、木薯、芋頭、豆類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芝麻、茶葉等。熱帶水果種類繁多,主要有芒果、香蕉、菠蘿、荔枝、龍眼、火龍果、柑橘、橙、柚、菠蘿蜜、紅毛丹等,2022年累計引進冰淇淋果、手指檸檬、燕窩果、馬梅果、榴蓮、釋迦、榴蓮蜜等優良品種或種質資源450余種,推廣種植面積達4666.67公頃。蔬菜有100多種,其中空心菜、四棱豆、番薯葉、五指山野菜等為特色蔬菜。熱帶作物資源豐富,種植面積較大的主要有橡膠、椰子、檳榔、胡椒、咖啡等。
【植物資源】海南省植被生長快,植物繁多,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的原生地。至2022年底,海南島有維管束植物4689種,包括喬木723種、灌木1246種、草本2315種、藤本405種。海南省列入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127種,其中一級有8種,二級有40種。熱帶森林植被類型復雜,垂直分帶明顯,且具有混交、多層、異齡、常綠、干高、冠寬等特點。熱帶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黎母山等林區,其中五指山屬未開發的原始森林。熱帶森林以生產珍貴的熱帶木材而聞名,屬于特類木材的有花梨、坡壘、子京、荔枝、母生5種,一類材34種,二類材48種,三類材119種。
【動物資源】至2022年底,海南省陸生脊椎動物有698種,其中兩棲類46種,爬行類113種,鳥類455種,獸類84種,23種為海南特有。列入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162種,其中一級30種,二級132種。世界上罕見的珍貴動物有海南長臂猿和坡鹿,水鹿、獼猴、黑熊等亦珍貴。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恢復到6群37只。
【南藥資源】海南省有“天然藥庫”之稱,檳榔、益智、砂仁、巴戟四大南藥聞名遐邇,種植的主要南藥品種超過30種,種植面積最大的為檳榔,其次為胡椒、益智、海巴戟(諾麗)、草豆蔻、牛大力、裸花紫珠、砂仁、高良姜、石斛、優盾草等也有較多種植。檳榔、益智等大宗藥材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95%。
【海產資源】海南的海洋水產資源具有海洋漁場廣、品種多、生長快和魚汛期長等特點,是全國發展熱帶海洋漁業的理想之地。海洋水產在800種以上,魚類就有600多種,主要的海洋經濟魚類40多種。許多珍貴的海特產品種已在淺海養殖,可供人工養殖的淺海灘涂約2.50萬公頃,養殖經濟價值較高的有魚、蝦、貝、藻類等20多種。淡水魚(不包括溯河性的魚)有15科57屬72種。
【海鹽資源】海南島是理想的天然鹽場,純凈的海水和豐富的礦物質以及傳統的匠人工藝造就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海南島鹽。海南已建有東方鹽場、鶯歌海鹽場兩個大型鹽場,其中鶯歌海鹽場是我國三大鹽田之一。兩大鹽場生產總面積約5萬多畝,年產鹽量約4萬噸。
【礦產資源】海南的礦產資源種類較多。至2022年底,全省發現各類礦產89種,查明資源儲量的有69種,查明資源儲量位于全國前列的礦產有天然氣、玻璃用砂、鋯英石砂礦、鈦鐵礦砂礦、富鐵礦等。除建筑用砂石土類礦產外,保有資源儲量達礦產地規模的有40種,礦產地244處。已查明玻璃用砂礦產地25處,其中大型16處、中型6處、小型3處,主要分布于文昌、儋州、昌江、東方等地;已查明鋯英石砂礦產地20處,其中大型3處、中型8處、小型9處,主要分布于海南島東海岸;已查明鈦鐵礦砂礦產地21處,其中大型1處,中型10處,小型10處,主要分布于海南島東海岸;已查明黃金礦產地18處,其中中型4處,小型14處,保有資源儲量72.56噸,主要分布于東方、昌江、樂東等市縣;富鐵礦保有資源儲量2.49億噸,分布昌江石碌鎮,是國內少有的富鐵礦之一;醫療熱礦水、飲用天然礦泉水富集在海口、瓊海、萬寧、儋州、三亞、保亭、陵水、白沙等市縣。
【水利資源】2022年,海南省水資源總量363.8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356.1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00.30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27.57%。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不重復量7.73億立方米,產水系數0.51。
【旅游資源】海南旅游資源豐富,極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海岸帶景觀在海南島長達1944.35千米(不含海島岸線)的海岸線上,沙岸約占50%—60%,沙灘寬數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為5°,緩緩延伸;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潔柔軟;岸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海水溫度一般為18—30℃,陽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數時間可進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風浴。當今國際旅游者喜愛的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這5個要素,海南環島沿岸均兼而有之。自海口至三亞東岸線就有60多處可辟為海濱浴場。環島沿海有不同類型濱海風光特色的景點,在東海岸線上,特殊的熱帶海涂森林景觀———紅樹林,熱帶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觀———珊瑚礁,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已在海口東寨港、文昌清瀾港等地建立紅樹林保護區。海岸線上有22個海角、25座燈塔、68個海灣、26個潟湖,還有9個成熟的濱海旅游度假區、32個景區、216處名勝古跡。
海島海南島周邊有海島600余個,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西沙群島有島嶼22座,陸地面積8平方千米,其中永興島最大。這些島嶼地處熱帶,日照長,光能充足,四周海水清澈,水生資源豐富,極具旅游價值。已開展旅游項目的島嶼有蜈支洲島、西島、分界洲島、西沙群島等。
山岳、熱帶原始森林海南島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綿延起伏,山形奇特,氣勢雄偉。頗負盛名的有山頂部成鋸齒狀、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氣勢磅礴的鸚哥嶺,奇石疊峰的東山嶺,瀑布飛瀉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嶺、尖峰嶺、吊羅山、霸王嶺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的勝地。海南的山岳最具特色的是密布熱帶原始森林,有樂東尖峰嶺、昌江霸王嶺、陵水吊羅山和瓊中五指山4個熱帶原始森林區,其中以樂東尖峰嶺最為典型。有全國最大的熱帶季雨林區,以及五指山、霸王嶺、尖峰嶺、吊羅山等9大國家森林公園。
大河、瀑布、水庫風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河流,灘潭相間,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觀景之佳處,尤以萬泉河風光聞名全國。大山深處的小河或山間小溪密布,瀑布眾多,其中五指山太平山瀑布和瓊中百花嶺瀑布等久負盛名。海南島上還有不少水庫,特別是松濤、南扶、長茅、石碌等水庫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勝似湖泊。
火山、溶洞、溫泉歷史上的火山噴發,在海南島留下許多死火山口。最為典型的是位于海口的石山,石山有海拔200多米的雙嶺,嶺上有2個火山口,中間連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嶺。石山附近的雷虎嶺火山口、羅京盤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還有不少千姿百態的喀斯特溶洞及石林景觀,其中著名的有三亞的落筆洞、保亭的千龍洞、昌江的皇帝洞、東方的俄娘洞、仙安石(土)林等。島上溫泉分布廣泛,多數溫泉礦化度低、溫度高、水量大、水質佳,屬于治療性溫泉,且溫泉所在區域景色宜人,有6個成熟的溫泉旅游度假區。興隆溫泉、官塘溫泉、南平溫泉、藍洋溫泉等,適于發展集觀光、療養、科研等為一體的旅游。
古跡名勝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跡主要有為紀念唐宋兩代被貶謫到海南島的李德裕等5位歷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居瓊遺址——東坡書院以及為紀念蘇軾而修建的蘇公祠,清代雷瓊兵備道焦映漢所修建的瓊臺書院,明代名臣丘濬墓,明代大清官海瑞墓,相傳受漢武帝派遣率兵入海南的將軍馬援為拯救兵馬而下令開鑿的漢馬伏波井,以及崖州古城、韋氏祠堂、文昌孔廟等。
革命紀念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瓊崖革命精神是海南省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中著名的革命紀念地或紅色經典景區以海口瓊崖紅軍云龍改編舊址、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臨高角海南解放公園、瓊海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等為典型代表。還有白沙起義紀念館、張云逸大將紀念館、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金牛嶺烈士陵園等承載著海南紅色記憶的紀念地。
民族風情海南島的世居少數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至今保留著許多質樸敦厚的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使海南的社會風貌顯得獨特而多彩。海南是全國唯一的黎族聚居區,黎族頗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風情,有獨特的旅游觀光價值。
熱帶作物及田園風光海南島上生長著大量的熱帶作物,擁有豐富的熱帶水果和蔬菜資源,極大豐富了自然景觀。海口桂林洋農業公園、瓊海世界水果之窗、瓊中綠橙生產基地等,依托現代農業和林業基礎,通過建設熱帶林果品種園、熱帶作物博覽園等系列項目,推進全球熱帶果蔬種質資源培育、引進和產業化推廣。游人上島既可欣賞熱帶田園風光,增長見識,又可品嘗熱帶水果,一飽口福。
醫療康養優越的氣候資源和生態環境讓海南成為醫療康養的極佳目的地。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是全國唯一的醫療旅游先行區,享有包括加快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口注冊審批、臨床應用與研究的醫療技術準入等優惠政策,逐漸成為世界一流的醫療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海南不僅能享受到國際頂級醫療技術,也能深度體驗中國最有特色的傳統中醫藥文化和康養服務。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