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實施南繁基地土壤地力提升行動
種田菁給土壤養好“身子骨”

省南繁管理局工作人員使用無人機進行田間管理。 省南繁管理局供圖
海南日報抱由11月5日電(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慧)11月5日,在樂東黎族自治縣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內,田菁長勢旺盛。隨著農機轟鳴駛入田地,田菁被粉碎還田、養田。
這正是由省南繁管理局組織實施的南繁基地土壤地力提升行動現場。該局通過在非南繁季種植田菁、撒施石灰、科學還田等措施,為國家南繁硅谷建設夯實土壤基礎。
南繁育種具有鮮明的季節性。每年10月到次年4月,1000多家單位到海南南繁基地開展科研育種,此后基地便會進入長達約5個月的“空窗期”,不僅面臨臺風暴雨沖刷導致的水土流失,更因長期連作、養分透支出現土壤酸化、有機質偏低和板結等問題,直接影響南繁育種質量與土地可持續利用。
省南繁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投入400余萬元啟動“萬畝田菁”綠肥種植計劃,目的是示范引導南繁單位樹立“用地與養地并重”理念,通過綠肥種植與綜合改良,將“空窗期”轉化為“養地期”。今年7月項目實施以來,已覆蓋樂東40家固定南繁基地約260家南繁單位,約萬余畝田地。
為何選擇田菁作為夏季綠肥?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博士鄭繼成給出專業解答:田菁喜熱、耐澇、耐鹽且抗病,生長2個月即可達2.5米高;其肥效優于同等重量豬糞,壓青還田后相當于每畝增施1至2噸有機肥,能顯著提升土壤有機質與氮磷鉀含量,同時降低土壤酸性、活化有益微生物。更關鍵的是,田菁通過擠占雜草生長空間,切斷病蟲害傳播鏈,為后續育種減少隱患。
為確保實施效果,該項目采用“全流程科學管理”模式:南繁季結束后,首先將各基地清園,清除地膜與作物秸稈并翻整土地;隨后通過無人機統一撒播田菁種子,保障種植均勻度;還田階段,搭配撒施石灰調節土壤酸堿度、旋耕粉碎田菁植株,既避免“綠肥影響農時”,又進一步改善土壤結構。項目實施過程中,省南繁管理局還組織技術人員定期赴基地指導監督,確保措施落地。
“往年,我們基地的土地因坡度大、含沙量高,閑置時水土流失嚴重,板結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焙邶埥∧戏被刎撠熑藦垥r軼說,“今年種上田菁后,土壤明顯疏松了,保水保肥能力也強了,這對我們后續育種太重要了。”
“以前夏季過后,光清理雜草、整地就要花不少錢,化肥用量也大?!眳⑴c項目的南繁單位工作人員介紹,土壤肥力提升后,下一季化肥用量減少,機耕成本也相應降低,這是“養地”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收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