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常思其源 精神歷久彌新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座談會側記
■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2020年4月30日,對瓊崖縱隊老戰(zhàn)士王集賢而言,注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上午,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座談會在海口舉行,他的座位被安排在省委書記劉賜貴和省長沈曉明中間。明亮的燈光下,91歲的老戰(zhàn)士坐姿端正,軍裝上的軍功章熠熠生輝。
飲水常思其源,精神歷久彌新。在海南解放70周年紀念日前夕,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全面回顧海南解放的光輝歷史,深切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從中繼承革命傳統(tǒng)、弘揚革命精神、汲取力量智慧。
“當年,要進行大規(guī)模渡海作戰(zhàn),對人民解放軍而言是全新的戰(zhàn)爭樣式,需要解決渡海工具、渡海樣式、渡海時機這三大問題。”承擔海南島戰(zhàn)役任務的解放軍原第15兵團主要領導人后代代表、鄧華將軍之子鄧穗在北京通過視頻形式,把解放軍由“陸上雄獅”化身“水上蛟龍”的歷史娓娓道來——部隊沒有軍艦,就將卡車上的發(fā)動機拆下來,硬是把木帆船改造成了機帆船,造出了幾支用于海上攻防作戰(zhàn)的“土艦隊”;沒有海軍,就用幾個月時間對陸軍進行培訓,最終培訓出的用船能手近萬名。
原瓊崖縱隊主要領導人后代代表、馮白駒將軍之女馮爾曾說,海南島戰(zhàn)役的勝利,還得益于瓊崖縱隊的強有力接應配合和海南人民的大力支援,馮白駒等瓊崖革命先輩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即使多年與黨中央失去聯(lián)系,也始終以此作為瓊崖長期堅持革命斗爭的基本方針,建立了母瑞山、六連嶺、五指山等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和支持,為解放海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周恩來總理評價馮白駒是海南人民的一面旗幟,這既是對馮白駒的肯定,也是對包括王文明、楊善集、馮平等瓊崖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繼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輩的高度贊揚。”
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毛志華說,面對國民黨的陸海空立體防線,人民軍隊一無艦艇渡海登陸,二無空中火力支援,三無渡海作戰(zhàn)經驗,但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從來都不是武器和裝備,而是“道”和“氣”——這“道”是人民解放事業(yè)的正義,這“氣”是人民軍隊浴血沖鋒的亮劍精神和戰(zhàn)斗意志,這“道”和“氣”讓解放海南島戰(zhàn)役氣吞山河、光耀千秋。他認為,建設中國特色自貿港,面臨的各種矛盾、風險、挑戰(zhàn)前所未有,必須永遠保持革命戰(zhàn)爭時期那么一股子氣、一股子勁,堅韌頑強,無私無畏,知重負重,攻堅克難,才能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的新業(yè)績。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座談會現(xiàn)場與革命先輩后人一同重溫這段壯麗的史詩,澄邁慧牛種養(yǎng)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蔡於旭感慨頗多。他認為,“海南解放是千千萬萬革命烈士用流血犧牲換來的勝利。70年后的今天,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迎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關鍵之年,應當知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將傳承發(fā)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和偉大精神,為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今天的會議讓我很有感觸,尤其是劉賜貴書記的總結講話,為我們如何通過大力弘揚革命精神,把建設海南自貿港的偉大事業(yè)奮勇推向前進指明了方向。”海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李紅梅說,海師是海南教師的“搖籃”,培養(yǎng)的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接下來,海師將利用好馬克思主義學院等載體,把“孤島奮戰(zhàn)、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瓊崖革命精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qū)精神,“扎根守土、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椰樹精神更多更好地融入學生的課堂教學和日常教育,為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匯聚起更加磅礴的青年力量。
(本報海口4月30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