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破題,以服務賦能,以園區為要
三亞錨定新招商激活新動能
近日,中國海南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和海南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項目加快建設。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航拍夜幕下的三亞大悅城綜合商業體。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封爍 攝
2025年種子大會室內展覽現場,與會嘉賓參觀高產棉花品種。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媛艷
閩瓊(三亞)跨境出海新基地授牌成立,世界知名種企法國利馬格蘭設立大田育種研發中心,“永不落幕的消博匯”首個線下空間落戶三亞……今年7月以來,三亞密集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招商引資,是促經濟、謀發展的重要抓手。三亞在認真分析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的基礎上,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高位謀劃、高點推動,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從“走出去”敲門招商到“請進來”共贏發展,從“一把手”抓招商到“全流程”跟進,著眼精準招商,以重點園區為主戰場,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要素招商扛起“挑大梁、當先鋒”的重大責任,賦能海南自貿港建設。
優化生態 強化鏈式招商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施行后,傳統招商模式面臨調整,不拼土地稅收和獎補政策,地方招商還能拼什么?
從補貼力度競爭轉向服務能力競爭,從“拼資源、拼優惠”轉向“拼服務、拼生態”,三亞謀定而后動,以“鏈式招商”為抓手,政府全力成為產業生態的引導者、護航者。
著眼頂層設計,三亞聚焦“四大主導產業”和“五向圖強”,以改革精神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打造招商引資的制度高地。“新春第一會”上,與會人員針對引資落地的企業列出一條條干貨,比如結合投資自由便利等制度設計,引導英特爾海南公司面向中國高科技企業開展股權投資業務;先行先試種質資源及相關物品進出境便利化措施和專門監管規則等政策,積極引進國際種業巨頭落地;發揮海南作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地區的有利條件,利用中國通航優勢加快布局通用航空市場,積極謀劃商務、觀光等低空經濟產品開發,創新發展低空旅游……
“目前圍繞疊加自貿港開放政策優勢,加快提升發展能級和產業化水平,三亞不斷創新應用場景。”三亞市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期該市先后在全國實施游艇乘員定額放寬至26人、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境種苗跨關區附條件提離等政策,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持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制度創新鼓勵更多優質企業投資興業。
“三亞持續強化政策及制度保障,努力推動招商引資量質齊升。”三亞市投資促進局黨委書記葉凱中說,該局將加快修訂《三亞市促進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辦法》,在印發實施的種業、瓊港經濟、數字經濟、熱帶水果產業鏈方案的基礎上,持續推出其他產業鏈實施方案,制定相關產業政策、發布機會清單和應用場景等,圍繞15條產業鏈精準開展招商活動。
三亞市財政局局長張山旭表示,三亞深入思考產業基金“以投促招”,全方位全要素推進新形勢下招商引資工作,研究“招投聯動”“投貸聯動”“投孵聯動”等方式,探索招商引資新路子、新辦法,全力筑巢引鳳,延長產業鏈條,構建產業“生態圈”。
從“拼資源、拼優惠”轉向“拼服務、拼生態”,在這場以創新為核心的招商引資革命中,鹿城高位謀劃、高點推動,三亞市委主要領導帶隊挺進招商主戰場,各級領導分批次帶隊外出、逐一敲門拜訪,點對點開展靶向招商、精準招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高水平安全工作”現場會開在項目一線,項目拉練看新不看舊、看大不看小,開展觀摩、考評、亮曬。
7月17日,“同享自貿新機遇 共拓閩瓊新未來”合作交流大會在福建廈門舉行。會上,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分別與廈門四家公司簽約;三亞郵輪游艇協會與廈門游艇行業協會簽約;三亞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分別與福建兩家公司簽約。
一批企業集中簽約的背后,是三亞堅持謀劃在前、靶向招引的生動縮影。“三亞精準謀劃推出招商項目,精心組織超過50場專題招商推介活動,既爭取龍頭企業,又關注成長型企業,還積極對接小微企業,努力提高招商引資服務質效。”葉凱中透露,今年上半年三亞引進28家“三類500強”企業和6家央企,招商項目簽約金額突破180億元,第三季度將全力推動中國黃金集團等項目落地,赴北上廣深等地舉辦黃金珠寶產業、瓊港經濟等專題招商活動,拓展招商引資渠道。
瞄準賽道 園區集中發力
無人船龍頭企業華軟科技完成注冊,正謀劃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高新區設立船舶維修維保廠房;新能源船舶龍頭企業四川凱邁順利注冊,逐步開展首艘新能源船舶制造業務;科考服務龍頭企業珠海嘉海推動子公司注冊,將在南山港開展科考服務和機械加工服務業務……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園區持續優化前中后臺招商體制機制,組建南繁種業制造業專班與深海科技制造業專班,對接南繁種業、深海科技、生命科學、數字經濟等產業鏈企業信息線索,推動中化(海南)財資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公司落戶,當前將奮力沖刺第三季度目標,做強土地、資金等保障,推動今年已落地的招商引資企業拓展業務增加營收,努力爭取一批外資種業企業落戶,全力以赴拼招商、拼經濟。
園區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鹿城以園區經濟為牽引一體推進資源經濟、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等整合,著力提升園區開發能級,園區正逐步成為產業強市的主引擎、深化改革的先行區、科創資源的集聚地、招商引資的主戰場。
廈門建發、正大集團、天津建龍等“三類500強”,中旅投資、中化學建設等央企,曜石等QFLP企業,日本企業孵化中心、中意會客廳集聚外資企業,今年先后落戶三亞中央商務區。截至今年7月,園區入駐企業8000余家,“三類500強”企業數量超過百家。
在新一輪的招商引資中,贏得企業即贏得產業。三亞密切跟蹤重要行業的發展動態,梳理出更加清晰和精準的產業圖譜,更加緊貼市場一線、企業一線,努力找尋“市場所需、三亞所有、企業愿投”的投資合作共贏點,明確“招什么環節”“落哪個區域”“用什么保障”,針對產業招商關鍵環節推動政策和要素條件精準匹配。
“園區始終將招商引資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加大調度、系統梳理招商資源,形成四大主導產業招商引資工作任務清單,專人專項動態跟蹤87項重點項目資源庫招商項目,部署下半年35場集中招商活動,研究形成主導產業畫像及魚骨圖,制定樓宇招商、土地招商、鏈主招商等產業支持方案,系統推進招商引資增量擴容。”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黨委書記梅開志說。
優化環境 服務能“解渴”
7月17日,閩瓊(三亞)跨境出海新基地授牌成立。該基地是由三亞中央商務區與紫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攜手打造的綜合性平臺,將聚焦閩瓊合作三亞示范區、行業龍頭出海高地、新興產業發展基地三大核心板塊。
一個項目,引來一條產業鏈,形成一個產業集群。紫金礦業集團于2020年在三亞中央商務區設立紫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作為集團國際運營總部,負責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資及人才服務布局。截至目前,以紫金國控為核心,紫金礦業已在海南投資設立14家公司,注冊資本總額超過230億元。如今,企業再次攜手園區打造產業發展平臺,正如該公司總經理藍建明所言,“從三亞走向世界,讓有色更加出色,企業真切感受到三亞改革開放的強勁脈搏和發展機遇。”
企業堅定投資三亞,離不開一個個溫暖的服務故事。
“我們要豐富寫字樓整體的業態,向園區申請了一個寫字樓的戶型分割,多部門協同一天辦結,高效又便捷。”紫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報建經理孫然感嘆道,服務能“解渴”,配套不“操心”,這是三亞引商的關鍵吸引力。
俯下身子、轉變職能,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三亞努力從單一的“政策供給者”升級為“生態營造者”,由單向的“項目承接方”轉變為“發展合作方”,在市場、環境、服務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改進提升。
當前,三亞全力構建“1+4+2”營商環境建設體系,建立23項對標國內一流的指標優化體系,在用電保障、跨境服務等領域實現效率躍升;首創“審批要點標準化”“亮碼檢查”等9項智能監管模式,推動政務服務“無差別受理”;創新“營商直播間”“秒懂政務”等傳播矩陣,構建起政企雙向溝通的“一鹿快辦”服務體系。重點園區率先推行“極簡審批”工作指引,實現項目籌建時間縮短2個月,總體審批提速90.81%。
“三亞將推進營商環境指標提升、產業服務提升、企業滿意度提升、影響力提升‘四個提升’,全方位、多層次塑造三亞‘尊商、親商、安商、護商’的營商環境形象,全力構建‘便利化、國際化、智慧化’的營商環境標桿體系。”三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牛晶晶說。
以招商引資之“立”來“破”項目建設之難,以項目建設之“進”來“穩”經濟增長之勢,三亞正開展全市上下招商引資協同的“大合唱”,以機制創新破局、以實干爭先、以創新制勝,努力推動產業躍遷、區域發展。(海南日報三亞8月12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