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代表團
組成一支包括15個民族的隊伍
海南日報三亞11月24日電(海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徐慧玲 范平昕)11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黑龍江、福建、西藏代表團新聞發布會在三亞舉行。黑龍江代表團秘書長,黑龍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陳青介紹,本屆運動會,黑龍江代表團組成了一支包括漢族、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等15個民族的180余人的隊伍,將參加押加、板鞋競速、民族式摔跤、民族健身操、民族武術等5個競賽項目,以及摔馬跤、塔木格、搶樞、奴根任、魚皮球等5個表演項目的角逐。
陳青介紹,在黑龍江,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兼收并蓄,民族民間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氛圍濃厚。通過定期舉辦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項目比賽,以民族傳統體育作為載體,展示各民族特色的生產生活和風俗習慣,展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場景,既提高了各民族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也讓各民族共同參與、共同傳承發展了許多體育項目,更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福建代表團
首次邀請臺灣花蓮表演隊參加表演項目
海南日報三亞11月24日電(海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范平昕 徐慧玲)11月23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黑龍江、福建、西藏代表團新聞發布會在三亞舉行。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二級巡視員黃黎鋒表示,本屆運動會,福建組織了漢族、畬族、高山族、回族等13個民族的運動員、教練員等232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蹴球、射弩、陀螺、龍舟、民族武術、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民族健身操等8個競賽項目和7個表演項目角逐,是歷屆運動會中參與人數最多、參加項目最廣的一屆。
近年來,福建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實現“共同家園、共同富裕、共同進步”為目標,以“福籽同心愛中華”工作品牌為總攬,持續推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福建樣板,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本屆運動會,福建代表團首次邀請臺灣花蓮表演隊參加福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表演項目。”黃黎鋒表示,福建堅持以體育文化活動促進兩岸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兩岸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窗口,不斷促進海峽兩岸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有形有感有效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西藏代表團
參加15個競賽項目及7個表演項目
海南日報三亞11月24日電(海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范平昕 徐慧玲)11月23日,在三亞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黑龍江、福建、西藏代表團新聞發布會上,西藏代表團副團長,西藏自治區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尼瑪次仁介紹,本屆運動會是西藏自治區代表團參賽項目最多,備戰時間跨度最長、準備相對充分的一屆運動會。
據了解,西藏自治區代表團共有338人,運動員中包括有漢族、藏族、珞巴族、門巴族、壯族、彝族、滿族、蒙古族等11個民族的運動員,參加民族馬術、民族式摔跤、押加、花炮等15個競賽項目以及打牛角、抱石頭、響箭、達妥察澤、強桿踏許、鍋弦、確堆達哉等7個表演項目。競賽項目在上屆參加13個項目的基礎上,增加獨竹漂和秋千2個項目;表演項目在上屆基礎上,新增1個《鍋弦》節目。
西藏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而又特色鮮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西藏民族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現今,西藏自治區正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為契機,全區各族干部群眾‘一條心’,同心同德、開拓進取,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豐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內涵,如同蒸蒸日上的民族傳統體育事業一樣,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過程中譜寫新的篇章。”尼瑪次仁表示。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