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專場實錄
(2023年8月8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四級調研員茹英英: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加快推動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專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田原先生,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馬育紅先生,海南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岳陽先生,海南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敏女士,海南省教育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邢孔政先生,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二級巡視員李勇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田原先生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
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田原:
各位媒體朋友下午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高效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海南省委八屆三次全會提出,要構建開放型生態型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提檔升級旅游業,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培育壯大種業、深海、航天等未來產業,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實體經濟根基。這是省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鮮明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全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亮點頻現。2022年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70%,較2018年提高17個百分點,產業“房地產依賴癥”逐步擺脫。2023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9%,增速比全國高16.1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1。我省已初步形成以四大主導產業為“主力軍”、以三大未來產業為內生動力、以13個自貿港重點園區為“主戰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是“旅游+”新業態全域拓展。2023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4607萬人次,同比增長32.8%;其中入境游客14萬人次,同比大幅增長85.3%。海口國際免稅城正式開業,自2020年7月1日全省離島免稅新政實施以來,三年銷售額超1300億元。推動海口觀瀾湖度假區(二期)、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等省級重點(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即將通車。
二是現代服務業釋放強勁動能。雙向開放的金融新格局日漸形成,2018年以來全省金融業年均增速9.1%,高于同期GDP增速(5.2%)3.9個百分點。現代航運物流擴容增量,2021和2022年全省全社會物流總額連續兩年突破萬億元大關,順豐、京東、普洛斯等國內外物流龍頭企業紛紛落地。2023年上半年,全省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3.7億元,同比增長23.3%,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32家。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1151.6億元,歷史同期首次突破千億元,增速居全國第4。
三是高新技術產業亮點紛呈。2023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收2143億元,同比增長14%。互聯網產業自2015年以來一直保持30%以上年均增速。2022年石化新材料62家規上企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100億元。全球首臺7MW級抗臺風漂浮式風機和首臺“海南造”10MW海上風電機組正式下線。全球首臺海南昌江“玲龍一號”反應堆核心模塊完成驗收。全省新能源汽車在新增車輛中占比達4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6.6%)約19.4個百分點。
四是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持續擦亮金字招牌。2022年,全省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達1090億元,比2018年增長43.7%,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76.9%,產業規模在四大主導產業中排名第二。漁業轉型升級取得突破,文昌、萬寧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三亞成功申報2023年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謀劃種好“六棵樹”,創建以天然橡膠為主導產業的儋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海南省天然橡膠產業集群。
五是三大未來產業發力起勢。種業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完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掛牌運行,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南繁育種科技服務中心、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合作平臺等種業創新項目已開工建設。推動深海技術創新,成立三亞海洋實驗室。文昌國際航天城商業發射項目開工,航天技術創新中心掛牌成立。
六是自貿港重點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強勢領跑。2023年上半年,13個自貿港重點園區營收破萬億元,同比增長16.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3.6億元,同比增長7.2%,高出全省增速4.8個百分點,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超100%。百萬噸乙烯項目、17萬噸/年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項目、海南精細化工二期工程丙烯腈系列裝置項目建成投產。文昌國際航天城發展進入快車道,營收同比增長134.7%,稅收同比增長203.5%,固投同比增長179.4%。
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繼續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帶領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是加強對外開放合作及對內協同發展。以全島封關運作和封關后全方位實施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為契機,加快打造“兩個總部基地”“兩個網絡”和“兩個樞紐”。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的緊密聯動,全力推進湛海高鐵開工,加快推動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加快構建“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新發展格局,促進特色產業協同發展。
二是創建高質量產業集群。重點扶持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口國家高新區、海南生態軟件園等自貿港重點園區,培育壯大深海科技、航天產業、現代種業以及高端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從財政金融、制度創新、要素保障和人才引進等方面,對產業集群創建給予大力支持,打造高能級產業平臺。依托制造業產業集群,搭建研發知識產權、信息、金融等服務平臺,構建圍繞集群的區域服務體系,形成產業共生、資源共享的協同發展格局。
三是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圍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海南清潔能源島,積極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鏈供應鏈。依托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南(昌江)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園區,大力發展核能、氫能等清潔能源,以電動汽車、智能汽車等為重點發展壯大清潔能源汽車產業鏈。打造云龍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基地,支持臨高金牌港開發區、定安塔嶺工業園等園區加快發展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等產業。
四是高效集聚產業創新要素。深入推進“智慧海南”建設,搶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加快數字產業化。著力培育服務業數字化新業態,促進現代化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引導企業全流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種業競爭力,發展深海產業。
謝謝大家!
茹英英:
謝謝田原先生詳細專業的介紹。接下來,我們進入答記者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們就關心的問題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現在開始提問。
香港商報記者:
今年3月份省政府出臺了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和三年行動方案,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水產養殖業作為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推動下都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馬育紅: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一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今年3月省政府專門出臺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和三年行動方案,拿出真金白銀,以最大的政策力度支持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79.8萬噸,同比增長5.9%,高于全國增速1.5個百分點,漁業發展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一、水產養殖在漁業產量中的比重不斷增大
大力發展水產養殖,調整優化養捕比例,是促進漁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全省水產養殖產量34.6萬噸,同比增長6.9%。其中海水養殖產量12萬噸;淡水養殖產量22.6萬噸,養殖增速明顯快于捕撈增速,養殖產量占比提高到43%以上。
二、政策支持保障力度正不斷加大
一是省部共建海南漁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與省政府簽署全國首個共建漁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戰略合作協議,從十個方面支持我省漁業綠色發展。二是加快落細財政獎補配套政策。及時研究制定《海南省深遠海養殖項目管理細則》《海南省水產養殖項目直接獎補資金管理實施細則》落實深遠海養殖項目、水產種業、工廠化養殖等方面的財政獎補政策,將于近期印發實施。三是加快漁業政策標準的制定。修訂印發海南省省級水產原(良)種場建設及配套管理文件,《海南省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規劃(2023-2027)》已完成制定和專家評審。
三、現代設施漁業建設不斷壯大
一是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挖掘最大潛力。海南深遠海養殖水體規模達到719萬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三位。今年全省新建成大型桁架類養殖網箱1個、重力式深水網箱102個,推動在建大型桁架類養殖網箱10個、重力式深水網箱81個,計劃開工建設深遠海養殖裝備216個。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增加養殖水體270萬立方米,較2022年增長37.6%。
二是大力推動現代漁業園區建設,提升產業效能。我省著力支持推動馮家灣現代漁業產業園建設,目前園區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引進項目41個,園區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實現產值1.1億元。文昌、萬寧兩個國家級現代漁業產業園分別完成建設任務的83%和67%。
三是大力發展水產種業,突出最強特色。水產種業是我省的優勢特色產業,全省水產苗種企業500多家,年產水產苗種2300億尾,年銷售種蝦30多萬對,石斑魚、南美白對蝦、東風螺、羅非魚等特色苗種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特色水產苗種基本實現種源自主可控。今年以來,全省水產苗種產量626億尾,同比增長14%;新通過國家認定的水產新品種2個,累計通過國家審定新品種4個;新增11家企業申報水產原良種場,創歷史新高。
下一步,我廳將以漁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和部省共建海南漁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為引領,進一步完善制度、落實政策,圍繞漁業園區建設、深遠海養殖發展和水產種業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推動水產養殖綠色發展。
中國網記者:
近幾年,海南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自貿港建設的核心地位,在打造南繁種業、海洋科技、航天科技“陸海空”科創高地、培育發展創新主體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請問今年以來,科技創新如何推動海南自貿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海南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敏:
非常感謝您對科技工作的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建設由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的產業體系。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錨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技強省戰略,讓科技創新成為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今年以來,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錨定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打造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雙高地”的目標,用科技支撐海南自貿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主要推動三方面工作。
一是做強“陸海空”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能級。我們全力支持崖州灣實驗室高質量入軌。聚焦水產養殖等方向,優化調整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功能定位和運行機制。成立三亞海洋實驗室,建設國家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海南基地。推動深海技術創新中心、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加大科研能力培養,組織開展“陸海空”等專項,實施“軍令狀”制管理。推動首艘深遠體系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開建,海洋科技助力我國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發現,填補我國深海考古空白。
二是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聚焦四大主導產業,我們加快科研攻關布局,大力組織實施“揭榜掛帥”項目,發布2023年度首批省重點研發專項“揭榜掛帥”項目榜單23項,與農業農村廳聯合謀劃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首批攻關任務,與衛健委首次開展省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聯合項目。新增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領域部省聯動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保持10%以上增長。我們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力度,強化科技成果應用場景建設,積極發布應用場景和高新技術產品,建立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應用創新體系,我省的技術合同交易額持續保持快速增長。
三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持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工程,培育科創型中小企業和入庫高新技術企業,擴增量、提質量,組織認定領軍企業、瞪玲企業、種子企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精英梯隊”,首次舉辦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大會。建立與省重點園區、市縣聯動招商機制,以海南自貿港產業園區投資合作大會、中關村論壇等為契機,開展科技精準招商。研究制定支持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大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惠企政策入園區進企業。健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機制,發揮“瓊科貸”補償金作用,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累計發放貸款達5.1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收官之戰、深入開展科技體制改革攻堅、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實施國際科技合作創新發展三年行動、加快構建與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創新生態,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更好地支撐海南自貿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如何評價上半年我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情況?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在拉動境外消費回流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海南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岳陽:
謝謝您的提問。上半年,全省現代服務業保持增長態勢,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較快,占GDP比重有所提升,企業創收能力繼續增強。
一、現代服務業引擎作用凸顯,占GDP比重有所提升
上半年,全省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054.1億元,現價增速10.7%。其中,生產性現代服務業增加值827.2億元,現價增速10.8%;生活性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26.9億元,現價增速10.3%。從占GDP比重情況看,上半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0.5%,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
二、企業營收總體保持增長,八大行業實現正增長
上半年,全省現代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收10119.7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生產性現代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收9238.9億元,同比增長15.1%;生活性現代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收880.8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9.1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九大行業中,有八大行業企業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分行業看,在“五一”黃金周、端午小長假及各類文體活動相繼開展的帶動下,相關行業企業營收快速增長。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企業營收同比增長59.0%,增速較上年同期回升84.1個百分點;現代交通運輸業企業營收同比增長38.6%,增速較上年同期回升47.5個百分點;現代文旅服務業企業營收同比增長32.0%,增速較上年同期回升68.1個百分點。
三、離島免稅已經成為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金字招牌”
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力促進了境外消費回流。5年來,海南免稅購物從100億元增長到約500億元,占國內免稅行業市場份額從24%增長到80%,占全球份額從2%增長到17%。借助海南離島免稅政策優勢,中免集團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免稅零售商。離島免稅購物成為吸引境外消費回流的“強磁場”。
二是有力拉動海南經濟增長。今年上半年,全省12家離島免稅店總銷售324億元,同比增長31%,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7%,免稅店銷售總額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經從6%提升到27%。在離島免稅的帶動下,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帶動了旅游業、國際貿易、航運物流、保稅倉儲等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是有力促進海南高水平對外開放。去年,免稅商品進口占全省貨物進口額的25%,已成為海南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的有力抓手。借此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海南正全力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兩洋南向的航空區域樞紐和中轉站,加快構建“兩個總部基地”“兩個網絡”,即中國企業進入東南亞的總部基地和東南亞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空海國際交通網絡和國際經貿合作網絡,這當中,免稅購物在提升外貿流量、促進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國際旅游島商報記者:
今年以來,省旅文廳在推進旅游業提質升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實現了哪些升級?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二級巡視員李勇: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一直以來對海南旅游業的關心和支持。今年以來,省旅文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全力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旅游文化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謀劃,主動作為,推動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發展,海南旅游業實現“半年紅”目標,推進旅游業提質升級。據統計,上半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4606.59萬人次,同比增長32.8%;其中入境游客14.10萬人次,同比增長85.3%;實現旅游總收入916.11億元,同比增長42.4%。下面,我向大家通報具體工作措施和提質升級情況:
一、創新開展旅游宣傳推廣,全省旅游市場展現新活力
一是開展國內市場宣傳促銷。推出“酷酷的海南”新概念,在央視黃金時段等渠道播放“酷酷的海南歡迎您”廣告,展現了海南旅游的全新形象。成功舉辦黎苗風情旅游推廣周、湖南和廣東等六省巡回宣傳推廣、自貿港旅游推介會等活動,有力挖掘了國內主要客源市場潛力。二是開展入境市場宣傳促銷。完成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意大利、西班牙和港澳地區等地共計6批次境外宣傳促銷工作,入境游順利重啟。三是開展旅游產品宣傳促銷。通過參與量超過900萬人次的評選,針對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娛,推出海南“十佳”旅游產品,受到各方歡迎。全行業抓住今年跨省游強勁復蘇機會,各類商家、平臺推出多樣化促銷活動,旅游消費快速回暖,實現了旅游市場紅紅火火。
二、成功組織多場有影響力的活動,文旅融合影響力得到提升
一是舉辦首屆東坡文化旅游大會,活動規模大、影響范圍廣、經濟效益好,贏得了社會高度評價。據統計,大會全域傳播累計總閱讀量超過2億人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對大會進行了長達15秒的報道。二是聯合發布南海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引起各界極大關注,全網媒體報道超1.5萬余篇(條),微博話題閱讀量累計超過2.2億次,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1億次。三是承辦“藝海流金·陽光海南”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動。文旅部、澳門、香港等方面重要嘉賓近200人參加開幕式,活動受到好評。四是首次在意大利舉辦米蘭設計周中國海南黎族文化展示交流活動,歷史性地將海南黎錦推向了國際時尚舞臺,受到了世界時尚界的關注。
三、積極推進旅文發展提質升級,國家級品牌創建取得新成效
一是景區景點打造獲認可。瓊海博鰲東嶼島旅游度假區獲評國家級度假區,是今年全國評定僅有的3家之一。三亞鴻洲碼頭旅游休閑街區獲評文旅部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二是文化建設獲認可。三亞成功申創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我省9個村(社區)入選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瓊劇《路博德》等4個項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立項。三是行業服務獲認可。三亞銀泰陽光度假酒店、海口觀瀾湖旅游度假區獲評第二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海南省代表團榮獲全國星級飯店從業人員服務技能競賽總決賽團體項目三等獎。
四、全力服務企業發展,旅游招商取得新進展
貫徹落實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獎補、“瓊旅保貸”、促進海南文體會展活動恢復振興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幫助企業發展。其中,將按程序為涉及文旅的81個項目,發放獎補資金1.58億元。同時,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先后赴意大利、西班牙2個國家以及鄭州、長沙、成都等8個城市開展或參與招商活動10余次,招商效果顯著。
以上是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全力做好高端購物、醫療、教育“三篇境外消費回流文章”。請問,在“國際教育消費回流”方面,有何進展?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海南省教育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邢孔政:
近年來,在“中央統籌、部委支持、省抓落實”的統籌謀劃、傾力推動下,省教育廳以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為抓手,積極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引進一批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品牌效應,以及對各類生源的虹吸效應,暢通了教育國際消費側和供給側,初步實現了教育消費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為加快推動國際教育消費回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將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一、進展情況
一是教育對外開放重大平臺效益初顯。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簽約引進國內外名校22所,已獲批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及項目8 個,其中,中國傳媒大學考文垂學院、北京郵電大學瑪麗女王海南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海南學院等已于去年秋季正式招生開學,長安大學也派出首批研究生層次國際學生到試驗區學習;2023年,試驗區秋季計劃招生數1324人,辦學規模達到1744 人。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已累計招收研究生5000余名,已有30余名院士落地開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現有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及項目21個,專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在校生總人數2828人,預計2023年秋季招生總規模2130人。
二是境外高水平大學獨立辦學穩步推進。教育部與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境外高等教育機構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辦學暫行規定》,為境外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來瓊設立理工農醫類學校提供政策遵循。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已于5月8日獲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今年開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2個專業招生。
三是一批國內外名校相繼落地。依托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洋浦經濟開發區、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文昌國際航天城等重點園區,引進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45 所。“一市(縣)兩校一園”工程成效顯著,相繼引進人大附中附小、北師大附中附小等85所知名中小學校,特別是海口哈羅學校、海口盛彼德學校等世界名校的落地辦學,帶動了海南基礎教育質量持續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積極與國內外知名高校溝通,爭取引進頂尖高校到海南辦學。
二是加快推進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永久校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夯實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的基礎。
最后,也衷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海南教育一直以來的關心關注。
茹英英:
感謝邢孔政先生的精彩解答。今天的現場答記者問環節就進行到這里。各位記者朋友如果有進一步采訪需求,發布會結束后,請與我們省委宣傳部的現場工作人員對接,也歡迎大家關注“海南發布”融媒體后續推送的相關新聞信息。
希望記者朋友們持續關心關注海南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的最新進展,為海南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