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uuog"><dl id="iuuog"></dl></li>
  • ?
    2024年文昌市政府工作報告
    2024-02-06 12:52 來源: 文昌市政府辦 【字體:   打印

    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2月3日在文昌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上
    文昌市人民政府市長劉沖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海南穩步推進全島封關運作、文昌全力推進航天城“加速跑”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穩中求進,干中求成,以新發展理念“指揮棒”樹高質量發展“風向標”,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9.86億元,同比(下同)增長9.1%,兩年平均增長6.5%,排名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1.36億元,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8%,在第一類平臺市縣排名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6.54億元,增長4.0%,兩年平均增長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3.46億元,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1.7%,在第一類平臺市縣排名第二。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持之以恒轉動能,發展質效穩步提升。園區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文昌國際航天城園區完成營收221.01億元、固投63.22億元、稅收7.02億元,分別增長106.9%、43.5%、36.3%,增速分別排名全省重點園區第二、第二、第三。全國唯一的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竣工。以火箭院、中國星網、國家航天局高分中心、空天院為鏈主的“三鏈”[1]產業生態逐步形成。航天科工中國華騰海南區域總部基地項目落地文昌,中國星網海南文昌地面站建設項目、太空實驗室文昌基地(一期工程)主體完工,深空探測實驗室文昌基地掛牌,火箭衛星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約亭產業園完成營收56.58億元、稅收1.17億元、固投18億元,分別增長68.1%、56.2%、23.2%。產業服務中心、標準化廠房等基礎配套項目加快建設,園區發展承載力不斷提升。分別新增落地、動工、投產項目11個、7個和5個,新增服務貿易類企業6家、規上企業3家,以食品加工和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加快成型。入選海南省首批創建重點產業集群名單,已達升級省級產業園標準。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完成產值5.47億元,增長42%。永久海水取水工程、尾水治理項目等基礎設施陸續建成投入使用。實質性啟動關鍵科研項目3個,獲“馮家灣科技專項”支持項目4個。投產企業14家,祿泰、鯤誠、渤海等企業分別在提升育苗存活率、縮短養殖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取得突破,累計引導35戶退養戶入園養殖,單批次最高實現盈利17萬元,實踐驗證漁業轉型升級“新路徑”。完成全省首例4宗國有設施農用地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入選農業農村部現代設施農業投融資模式和案例匯編。產業基礎持續夯實。特色高效農業規模擴大,文昌雞產值37.75億元,增長10%;新增椰子種植面積9618畝,椰子加工產值21億元,增長40%。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工業增加值增長10.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9%,資質內建筑業總產值增長60.0%。旅游消費加快恢復,全市接待游客總數、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27.7%、31.9%。

    (二)創新驅動促改革,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堅持依靠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研發平臺。衛星總裝測試廠房、火箭裝配廠房、航天超算中心等航天產業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加快搭建,海南衛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海南省航天技術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實質性運行。創新投融資機制。設立航天產業基金,海南和城航天產業基金已完成基金管理人盡調工作,自貿港母基金已完成投決會流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加速融合。創新治水理念。推動珠溪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EOD[2]項目進入生態環境部金融支持庫。堅持依靠改革增強內生動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掛牌成立市營商環境建設局,新組建5家市屬國企。深化“放管服”[3]改革。在工程建設項目領域打造“1+N”[4]改革集成創新,共24個項目享受到政策紅利,實現“拿地即開工”的改革目標。在社會民生事務領域推行“無感審批”[5]、“一件事一次辦”[6]、“一業一證”[7]等審批制度改革創新。在全省率先為直通港澳道路貨物運輸企業核發“兩證”[8]。加快城市信用體系建設。創建17個“信易+”[9]應用場景,推行“信用+一證多址”[10]改革,率先探索打造“信用園區”,文昌城市綜合信用指數連續24個月排名全省縣級市第一。推動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土地超市”[11]上架貨源量和成交量均居全省前列。“標準地”[12]試點完成1122.39畝。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率達96.21%,處理量排名全省第三。

    (三)堅定不移擴開放,外向經濟持續向好。對外交流取得新成果。成功舉辦2023中國(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2023中國(海南)國際椰子產業論壇、第九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及首屆文昌國際智慧漁業發展論壇,簽約26個航天領域重點產業項目,投資總額高達46億元,加快推動國際大聯合、大協作,擴大文昌優勢產業在全球的“朋友圈”。對外合作取得新突破。海南衛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成功牽頭申報我國高分系統首個海外示范應用項目,實現了海南航天國際合作的重大突破。封關運作工作取得新進展。在全省率先建成清瀾港對外開放口岸升級改造及“二線口岸”封關項目主體工程并在全省率先開展反走私聯合演練。清瀾口岸首艘“零關稅”進口游艇入境。外向型經濟呈現新亮點。采取便利措施、優化監管模式助力種蝦進口增長,文昌“妃子笑”、無核荔枝等特色農產品首次出口阿聯酋、泰國等國家。服務貿易進出口增長31.3%,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28.6%。

    (四)協調聯動保均衡,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城鄉規劃不斷完善。《文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獲省政府批復實施,全域航天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完成階段性成果。八門灣、高隆灣專項規劃加快編制,濱海旅游、休閑旅游產業集中向灣區布局。土地利用持續優化。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17個耕地開墾項目,產生新增耕地指標962畝,新增水田指標1182畝。耕地“非糧化”整改復耕4938畝,種植率100%;建設1.07萬畝高標準農田。“五網”設施日新月異。航天城起步區“三橫五縱”路網竣工通車,環島旅游公路文昌段、遷建工程項目全線通車。在2023年全省“四好農村路”發展督導考評中排名全省第三。完成東路水庫至木蘭水廠原水工程等3處重點水源工程建設,新增城鄉集中供水能力6.2萬噸/日。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9%,規模化供水率達83.5%。行政村5G網絡通達率達100%。城鄉環境創先爭優。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穩定保持100%。建筑垃圾信息化管理試點工作取得省內“三個第一”[13],打造了“文昌樣本”。高分通過鞏固國家衛生城市省級復審。鄉村振興成效明顯。投入銜接資金8853萬元,支持發展66個特色產業項目,打造重興斑蘭農莊及會文孟昌休閑集市等一批亮點,全市53.3%的行政村集體收入達10萬元以上,入選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單位。

    (五)攻堅克難抓環保,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百日大督察整改到期任務全部完成,國家海洋督察整改有序推進,在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堅持邊督邊改、立行立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5%。新增紅樹林濕地面積1680.1畝,清瀾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國家首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完成銅鼓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62處養殖場及建筑物清退協議簽訂。“六水共治”[14]深入推進。“三條河”[15]水質年均值實現達標,取得歷史性突破。6個納入考核的城鎮內河湖斷面全部達標,建制鎮生活污水設施覆蓋率達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7%。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超99%。綠色轉型步伐加快。新建充電樁761槍,總體車樁比低于2.5:1,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382輛。推廣裝配式建筑104.09萬平方米,覆蓋73.1%以上的新建項目。

    (六)初心不改踐宗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5%用于民生保障,十五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完成。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大力推動就業驛站建設,實現17個鎮就業驛站全覆蓋,城鎮新增就業635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528人,“文昌雞師傅”勞務品牌獲評“2023年脫貧地區特色勞務品牌”。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持續強化根治欠薪,獲評2023年度省“零欠薪市縣”。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完成3所小規模學校分流整合,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增設3所公辦幼兒園,學前教育普惠性覆蓋率93.7%。中考平均分較去年提高35.56分,高考高分人數創新高。醫療衛生提質升級。同濟文昌醫院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排名躍升124位。市慶齡婦幼保健院新院落成啟用,市人民醫院二期和中醫院新院區開工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現醫共體醫療資源統籌管理,在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工作推進會上交流“文昌經驗”。社會保障有力有效。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標準分別提高30%、51%、30%。農墾合同制工人社保費補繳重算率全省第一。完成559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基本養老保險擴面11695人,增長91%。推進普惠托育服務,每千人口托位數達3.04個。“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溫和上漲0.4%。文化體育蓬勃發展。增加優質文化產品服務供給,線上線下文化服務惠民207.91萬人次。“村VA”[16]賽事火爆出圈,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億元,擦亮“排球之鄉”金字招牌。

    (七)筑牢屏障守底線,社會大局保持穩定。自貿港風險防控扎實有效。全市7個反走私綜合執法站實體化運行,社管平臺建設實戰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清瀾港土地回收和“三無”船舶[17]清理整治工作有序推進。全年“保交樓”項目累計交付住房282套,交付率100%。平安建設走深走實。掃黑除惡斗爭和禁毒三年“固本防風險”行動持續走深走實,刑事案件立案數、治安案件受理數分別下降0.5%、3.4%,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每十萬人發案數為全省第二低,現有吸毒人員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降低至0.47‰。創建“平安村居”示范點37個,會文鎮煙堆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連續八年在全省平安建設考核中獲評優秀等次。信訪形勢總體穩定有序,信訪積案化解率達100%,被中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和國家信訪局評為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優秀集體。安全生產穩步向好。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監管和隱患排查整治,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8.2%、20%,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

    (八)黨建引領強作風,政府效能持續提高。從嚴從實抓好政府系統主題教育,完成11個調研課題成果轉化運用,落實推動發展任務40個、“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54個,解決重點難點問題12個。法治政府建設再上臺階。行政機關行政訴訟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9%以上,一審行政案件敗訴率低于10%,行政復議案件糾錯率低于4%。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46件、市政協提案103件,滿意率達100%。效能政府建設穩步提升。深入推進“審管法信”[18]試點工作,促進審批、監管、執法部門形成閉環聯動機制。順利穩妥解決了電纜廠破產及職工安置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2023年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考核排名全省第三。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快推進。推進“企業首席服務專員”服務機制[19],累計解決企業反饋問題239個。社保醫保經辦服務評價“逆襲”至全省第一。推行“直通聯辦”[20]改革,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數字政府建設提速升級。政務數據共享考核排名全省第四,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榮獲海南省市縣政務信息化優秀創新案例。廉潔政府建設不斷深化。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推進審計全覆蓋。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踐行政府“過緊日子”思想,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深化。

    此外,全市老齡、工會、婦女兒童、共青團、殘疾人、紅十字、慈善、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實現新進步,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平穩過渡,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再上新臺階,軍民融合、人民防空、海防口岸等工作得到新加強,榮膺海南省雙擁模范城“七連冠”。民族宗教、審計、統計、氣象、僑務、檔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過去一年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拼搏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市部隊和武警官兵,向長期關心支持文昌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成績來之不易,困難挑戰不容樂觀,短板問題不能忽視。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宏觀環境依然嚴峻復雜,穩增長壓力較大,經濟外向度不高,部分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發展面臨困難;重點園區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水平不高,標志性引領性重大產業項目儲備不足,椰子、文昌雞等重點優勢產業創新轉型亟待提速;鎮域經濟支撐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需加快破解;生態環境質量有待持續穩定改善;民生保障水平與百姓期待還有差距,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還有不少短板;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夠到位,不擔當、慢作為、推諉扯皮等作風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效能建設還需持續推進。知不足而猛進,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不回避、不畏難,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4年工作計劃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是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和文昌國際航天城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重大。當前我市仍處于多重發展機遇疊加期、政策紅利向制度創新轉換期、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期、城鎮空間布局優化期和趕超跨越關鍵窗口期,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要乘勢而上、排難而進,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充分展現文昌“走在前列、多作貢獻”的責任擔當。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錨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21]戰略框架不動搖,聚焦“四地一區”[22]定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動科技創新,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掀起加快全域國際航天城建設的新高潮,努力打造富民強市的美好新文昌。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左右和9%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控制目標。重點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奮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對優供給、拓需求、穩增長的關鍵作用,高質量編制“五張清單”[23]項目表,謀劃實施省市重點項目76個、年度投資146.12億元。開工火箭產業園、衛星超級工廠等一批顯示度高、帶動性強的產業項目。用足用好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相關政策,推動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加快建設。強化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和全周期服務,不斷提高投資完成率、續建項目竣工率。精準把握政策投向,更好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撬動作用,推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老舊小區改造等重點領域建設,不斷提升產業項目、社會投資項目占比。

    激發消費活力。強化“政策+活動”雙輪驅動,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新場景。高品質策劃開展南洋文化節、航天嘉年華等系列活動,為消費市場引流量、增熱度、優環境、強氛圍,著力打造特色消費街區、集中夜市等,積極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有效提振批零住餐等大眾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鼓勵發展健康消費、數字消費、體驗消費等新型熱點消費,增加城市“煙火氣”。與兄弟市縣聯動,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游、周邊游、近郊游,全面激活旅游消費市場。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多措并舉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優化消費環境。

    強化招商引資。堅持吃政策飯、走開放路、打科技牌、贏企業心“四條路徑”不動搖。吃透用足自貿港和商業航天促進政策并轉化為制度創新和產業扶持,推動政策落地、落細、落實。健全高位推動常態化工作機制,做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積極爭取市委支持,推動四套班子齊上陣、大招商。按照“園區+行業”工作分工,聚焦文昌比較優勢,精準繪制、動態更新招商地圖,深耕重點產業鏈招商,推動落地一批補鏈延鏈強鏈項目。完善項目評估評審機制,以“畝均論英雄、質效配資源”為導向,把最好的資源精準配給最好的項目。建立招大引強“比武打擂”機制,主動“走出去”補齊招商引資短板,完善招商引資先進典型獎勵機制,激勵廣大干部擔當作為。

    (二)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提升園區平臺質量。一是推動文昌國際航天城園區乘勢“起飛”。確保園區固投占全市固投的三分之一。加快起步區次干路網、航天體育公園以及人才房等城市綜合體建設,確保年內投入使用。推動航天裝配及異地協同中心、遙感衛星應用產業綜合信息與服務平臺、太空實驗室文昌基地(一期工程)、中國星網海南文昌地面站建設項目投產。加快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實施,開工建設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特燃特氣配套項目、海南商發能力完善項目。加快推動星河動力運載火箭發射與回收文昌基地、星際榮耀海南可重復使用液體火箭復用廠房及試驗基地、箭元科技運載火箭發射回收中心、海南天兵火箭發射基地、國際衛星先進制造中心、國際星箭協同研發中心等火箭衛星產業集群項目開工建設,推動“出廠即發射”模式落地。強化教育、科技、產業、基金協同發力、聯動作用,開工建設海南莫動大學,推動新型研發機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共建共享,加快百億航天產業基金落地,構建“產學研金用”融合創新生態體系。二是推動文昌約亭產業園發展能級“躍升”。聚焦企業生產生活、產業升級需求,適度超前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啟動二期污水處理廠、三期配套路網、智慧園區系統等產業配套項目建設,完成標準化廠房、產業服務中心、一期污水處理廠、二期“標準地”路網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力推動油滴互聯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項目、潤園昌達椰子雞加工項目等在建項目早日竣工投產,確保投產企業達20家。招引主導產業上下游配套企業集中集聚、鏈式發展,確保入駐企業達50家。構建“園區事園區辦”的閉環運行服務模式,打造“一件事一次辦”的園區版本。確保獲省級園區創建批復。三是推動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突破“跨越”。謀劃“一園一院一基金”[24],打造漁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和南繁水產種業基地,爭創省級產業園區。“一園”方面,高標準啟動園區二期建設,推動328畝安置地自建廠房和1200畝安置區配套項目建設;推進二、三產招商突破,構建“熱帶海水養殖+高新技術產業、特色水產品精深加工、休閑漁業”產業結構。“一院”方面,用好漁業創新平臺,持續提升園區科研能級,引進15家企業和科研機構;持續對接省級科技專項支持,啟動高層立體智能化養殖建筑設計及配套裝備研發“揭榜掛帥”科研項目,建立南海水產種質資源庫,建成科研大樓、智慧漁業平臺,構建智慧漁業管理體系。“一基金”方面,加快設立園區產業基金,促進園區產業培育與集聚。四是推動華僑經濟區-邁號片區迅速“開局”。聯動文昌國際航天城園區,招引一批航天零部件制造與維修保障、無人機研發制造與應用服務、北斗低空綜合應用項目,加速布局航空產業、低空經濟、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強片區內產業用地征收、儲備和供應工作,加快推進華僑經濟區路網等基礎設施及華僑經濟區產業園項目謀劃建設,提升片區產業承載能力。優化調整邁號產業園城鎮開發邊界,加快土地征收,推動3個以上項目啟動建設,推動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流的現代物流及先進制造產業園。五是推動龍樓椰子產業園提質“增效”。加快推進華凈、星光活性炭等項目建設,升級打造春光椰子王國景區,推動椰子加工業與旅游融合聯動發展。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改革創一流。以制度集成創新推進營商環境領域示范活動、品牌建設,確保營商環境排名保持全省前列。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企業群眾需求和辦事便利為導向,謀劃實施一批“顆粒度”更細的改革舉措,新上線“高效辦成一件事”主題20個。深入開展政府數字化轉型“強基提能”五項攻堅行動,以數字化驅動政務服務模式、機關運行流程系統性重塑。以服務強一流。加強營商環境問題線索核查處理力度,做好表層修復。常態化開展企業走訪服務,健全“企業首席服務專員”工作機制,為企業解決問題不少于250個。增強政策可知曉可操作性和兌現剛性,保障惠企政策兌現,讓政策紅利快速從“紙上”落到企業“賬上”。持續推動金融服務向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等領域傾斜。以法治護一流。高效推進監管應用場景落地見效,探索“審管法信”一體聯動制度。推行“執法+服務”等柔性執法。以信用助一流。扎實推進以惠民便企為目的、信用信息平臺為載體、數據歸集共享為基礎、評價體系為核心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拓展“信用+”應用場景,爭創國家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三)更大力度推動改革開放

    落實自貿港建設任務。堅持底線思維,充分開展封關運作壓力測試,緊盯貿易、稅收、投資、金融、生態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抓實各項防控措施,不斷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持續做好口岸綜合服務保障,推廣“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等先進通關模式,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精準宣貫自貿港政策,擴大“零關稅”清單享惠面,推動加工增值30%貨物內銷免關稅等政策釋能增效,招引進口料件關稅率較高的先進制造業企業落地我市重點園區。爭取落地商業航天先行先試區,力爭在體制機制、協同發展、資源保障、金融支持、場景應用、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創新性、突破性成果。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市屬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有效盤活各類資源資金資產,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探索通過市屬國有企業搭建投融資平臺,引導銀行資金、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民生等重點項目建設。深化財政和投融資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園區、鎮(場)發展動力活力。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堅持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出發點,做到服務前移、優化流程、壓縮時限。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動落實帶方案出讓用地、聯合測繪、審批電子檔案歸檔等改革措施。加快投資自由便利制度建設,探索“承諾即動工”,在文昌國際航天城園區內試點推行“標準制+承諾制”改革[25]。積極推進墾地產業融合,加快實現墾地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墾地融合高質量發展。

    筑牢科技創新硬支撐。深入開展“海南自由貿易港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落實研發經費補助政策,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1.2%,規上企業研發覆蓋面50%以上。設立科創基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力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均達35家,新型研發機構、“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分別達10家、15家和5家。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外資“磁吸力”。落實利用外資獎勵制度,加大外資企業服務力度,加快推動中廣核、華林等外資項目建設,爭取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培育外貿“新動能”。積極發展跨境服務貿易、新型國際離岸貿易、數字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落實落細產業政策,助力外貿企業穩步發展。鼓勵發展“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的加工貿易模式[26],進一步暢通人員、貨物、資金、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加快推動“兩個總部基地”[27]建設。積極推進“數據出海”“衛星服務出海”,力爭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均增長15%。建設外向經濟“新載體”。加快推進清瀾港收回及總體規劃修編,推動清瀾港口岸同邁號物流園聯動發展,發揮港口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加快打造“一個平臺和樞紐”[28]。用好華僑資源“廣人脈”。持續擦亮“僑鄉”品牌,搭建“雙向橋梁”,推動經貿往來合作由吸引利用僑資向雙向投資轉變,凝聚僑心僑智僑力,答好高質量“僑”卷。

    (四)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協同創新打好航天牌。充分發揮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引擎作用,推動形成“出廠即發射、發射即運營、數據即服務、返回即復用”的產業組織創新優勢,加快全域航天城建設,重點打造四個“地”。聚焦航天產業前沿引領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協同攻關,全力爭取國家大科學裝置、國家級創新平臺布局文昌,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機制,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加快推進火箭衛星產業園、星箭超級工廠建設,快速形成低成本批量化制造能力,推動“出廠即發射”的流程優化和產業鏈整合創新,打造商業航天勝地。加快構建以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衛星互聯網為主導的產業體系,以整合利用數據資源、探索數據應用場景等為重點,加快發展數據服務產業,拓展衍生航天生命科學、航天科普研學等“航天+”產業,打造航天產業集聚地。推動新型和前沿遙感數據出口試點在文昌落地,加快推動建設北斗導航國際應用示范中心、商業遙感衛星數據國際交易平臺,推動宇航產品、衛星應用服務“走出去”,打造國際合作根據地。

    多元融合打好旅游牌。深化“旅游+”融合發展,做好“旅游+航天”“旅游+研學”“旅游+體育”文章,持續打造旅游消費新熱點、新場景、新業態。充分發掘航天旅游超級IP價值,打造組團式航天主題旅游項目,加快航天博物館招商,推進航天科普中心改造升級,加快推動商業航天發射場文旅項目建設,豐富航天觀禮旅游產品供給。推進海南環島旅游公路文昌段“精裝修”,持續提升交通功能、沿線景觀、旅游功能,推動旅游驛站開工建設,引進社會資本發展垂釣、趕海、農家樂等休閑旅游業態,加快發展路衍經濟。完善高隆灣、八門灣、淇水灣、銅鼓嶺-月亮灣片區旅游服務設施,引進打造更多旅游業態,增加旅游人氣,謀劃不夜城街區,大力發展夜經濟。支持銅鼓嶺景區、石頭公園文旅項目提質升級。引進民宿品牌運營者和高端民宿品牌,打造特色民宿集群。推動鋪前海的故事、潮旅空間等文旅項目建設,打造一批網紅打卡地。

    科技賦能打好漁業牌。依托馮家灣園區,深度發掘高價值的海水養殖品種,大力發展集約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推動海水養殖提檔升級。依托鋪前中心漁港經濟區,拓展建設高端漁貨交易市場,打造現代漁業產業鏈集群、亞洲高端漁貨交易產業集群,引領漁港數字經濟產業升級。加大海洋牧場項目、深遠海網箱、大型工船養殖項目和休閑漁業等方面的招商引資工作,持續跟進珠溪河流域水產養殖轉型升級EOD項目等招商服務工作,助力淡水漁業實現轉型升級。

    全鏈布局打好椰子和文昌雞牌。椰子產業方面,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利好,加快啟動國家熱帶木本油料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推動椰子產品標準制定與產品科技創新。加快落地國際椰子交易中心,打造椰子國際貿易優勢。加強椰子品種選育培優,提高椰子產量和品質。創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椰子產業創新與標準化,塑造“文昌椰子”品牌,加快推動龍樓椰子產業園建設。充分挖掘椰雕文化和椰樹精神,發展椰子林下經濟,推動椰子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做強做優文昌椰子全產業鏈。文昌雞產業方面,圍繞種源保護、標準養殖、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等領域同步發力,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貫通、產供銷整體配套。打造文昌雞多元化產品矩陣,做好文昌雞品牌保護、授權和推廣等工作。加強文昌雞營銷網絡建設,加快推動文昌雞進入和占據大灣區市場,逐步拓展國內外市場。在文昌雞溯源體系打造、冷藏保鮮技術引進等方面下功夫,為文昌雞擴大銷路提供保鮮工藝保障。

    合理統籌打好土地牌。持續深化“多規合一”[29]改革,結合省“土地超市”平臺,助推土地資源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讓土地要素交易更便捷。優化環島旅游公路沿線開闊地帶的田園景觀,提高見景見海率。突出城灣融合特點,利用好環八門灣區域集體建設用地,構建高品質、標志性的多元城市生態空間。堅持系統思維,統籌利用回收魚塘、鄉村建設用地、設施農用地和耕地等資源,集成推進“河湖治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村‘三塊地’改革試點”,推動“三條河”流域產業轉型升級。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探索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土地用途轉換、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合理調整城鄉建設用地布局,促進農村集體存量建設用地高效利用。規模化經營復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

    (五)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著力提升城市品質。推進文城鎮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城市基礎功能。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改造7個老舊小區,謀劃建設1個沿江“口袋公園”[30]、1個農貿市場。加快海綿城市[31]規劃落實,完善城市排水基礎設施布局。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優化文昌河河堤綠地景觀,深化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推動社區垃圾收集點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形象品質。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省級森林城市聯創聯建,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群眾幸福感。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32]經驗,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強傳統村落和特色民居保護利用,打造13個和美鄉村、整治提升390個清潔鄉村。加快推進蓬萊、潭牛、公坡3個省級特色產業小鎮建設。依托“一所對一縣”行動計劃[33],科技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全產業鏈發展文昌雞、椰子、漁業、斑斕、胡椒產業,打造三產融合發展體系。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服務,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持續推進農業品牌建設,開發椰子雞等預制菜新業態,培育深遠海捕撈、休閑漁業等漁業生產新增長點,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模式,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突出做好“引、育、用、留”文章,促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工作。進一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開展常態化監測預警,穩定和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抓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促進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推動海口至文昌段公交化列車項目開工建設,配合推動省道S325、S309等項目前期工作,打造X187馮鳳線安全精品路。推進城鄉電網建設,推動220kV東群輸變電新建工程建成投產,適度超前布局重點園區、片區電力設施,做到“電等發展”。加快燃氣管網建設,推進燃氣管道向鄉鎮延伸。加快擴建北山水廠、東路水廠、重興水廠,加快推進湖山、東路、石壁灌區續建和現代化改造工程建設,著力構建安全高效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加快推進海口文昌共建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項目,補齊廚余垃圾、糞便處理終端短板。

    (六)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高標準抓好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統籌推進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耕地保護、礦山整治和綠色礦山建設、人工島生態修復、海洋生態修復等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扎實推進禁養區復養清退,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控、農村廢棄物污染防治。

    系統推進六水共治。健全“六水共治+河湖長制”體制機制,深入抓好農村黑臭水體、城鎮內河湖治理,持續推進“三條河”等重點河流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統籌推動水產養殖轉型升級及群眾生態文明習慣養成。力推文城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主體完工,建成文城重點區域雨污分流、月亮灣污水處理等工程。加快推進飲用水源保護區“劃、立、治”,確保城鎮級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持續推進入海排污口整治,推進“海上環衛”,建設美麗海岸。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34],深化濱海藍碳及漁業碳匯應用研究。倡導綠色消費,鞏固擴大禁塑、垃圾分類成果,加大裝配式建筑推廣力度,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重75%以上。推廣新能源汽車1450輛以上,依法依規推動“僵尸樁”“故障樁”有序退出,合理布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七)傾力惠民生解難題

    全力穩就業穩物價。努力推動就業質量齊升,城鎮新增就業36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00人。落實落細減負穩崗擴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一攬子政策。培強做優“文昌雞師傅”勞務品牌,推動勞動力跨區域有序流動,以“就業驛站、三支隊伍、勞務品牌、職業指導”為抓手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強化高技能人才培養,精準幫扶就業困難人員,保持根治欠薪高壓態勢,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進水、電、氣價格改革,進一步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機制,保障民生物資供應充足。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蔬菜自給率保持65%以上。持續完善“菜籃子”平價網點建設,確保“15+N”[35]種基本蔬菜綜合均價控制在合理區間。

    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雙減”工作[36]、“五育并舉”[37]持續發展,爭取2024年學前教育順利通過國家評估認定,全市每千人擁有省級優質幼兒園學位數量提升至3個以上。拓展集團化辦學覆蓋面,重點推進文匯小學、第五幼兒園、第五小學、第六小學、清瀾片區學校等項目建設。持續推動午餐午托工作,逐步化解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全面統籌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高質量協同發展,推進市中職校整體搬遷至月亮灣片區,積極引進境內外高級職業教育資源。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入推進“護苗”專項行動[38],常態化抓好控輟保學。

    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成安居房1000套,持續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健全社會保險體系,推進社會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加大困難群眾救助保障,兜準兜牢基本生活底線。開展老年助餐和“1+N+X”居家社區養老服務[39]試點工作。保障婦女兒童、殘疾人等群體合法權益,扎實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安置、社保接續和其他優撫對象撫恤優待工作,全力創建第十二屆全國雙擁模范城。

    全方位守護人民健康。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質年”活動。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二期、中醫院新院區等項目建設,在市級醫療機構打造5個重點專科。將錦山鎮中心衛生院打造成區域醫療副中心,啟動羅豆農場醫院向養護院轉化試點。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快形成“2+3”疾病防、篩、治、管、康的閉環醫防融合服務體系,推進醫療資源全面下沉,建設慢性病一體化門診,打造10個以上示范村衛生室。改革完善醫療衛生人員管理機制,加快建設高素質醫療人才隊伍。推動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確保3歲以下嬰幼兒每千人口托位數達3.7個。穩步推進DIP[40]支付方式改革和信息化工作,提升醫保基金“非接觸式”監管能力。

    推動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加快推進文化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繼續實施送戲下鄉、“紅色輕騎兵”“村晚”等文藝演出下基層活動,提高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基層覆蓋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完成中山公園、韓家宅等文物修繕,引入社會資本推動文物的保護和活化利用。推動旅游和體育深度融合,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濱海運動、射箭等體育特色產業,引進全國高水平賽事活動。辦好辦火“村VA”系列賽事,持續擦亮文昌“排球之鄉”招牌。

    強化安全風險防控。加快推進封關運作準備工作,加快落實封關運作“三張清單”[41]及壓力測試各項工作。強化食品藥品監管。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金融風險。有序推進“平安文昌”建設,縱深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持續嚴打突出違法犯罪活動,提升“四位一體”能力建設,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抓好抓實隱患排查整治、強化應急管理基礎和抓好災害防御應對,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實現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重大隱患閉環整改,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堅決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各位代表!適應時代之變、順應時代之需、回應時代之問,更好地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文昌新實踐,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一心向黨鑄忠誠。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第一時間落實中央大政方針、省委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實干實績詮釋對黨絕對忠誠。我們必須一往無前勇擔當。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把從嚴監督管理與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建立完善激勵和保護機制,對無意過失者寬容、給改革創新者撐腰、為實干擔當者護航,讓敢擔當、有作為的干部有干勁有奔頭。錘煉真抓實干的硬作風。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抓落實,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讓抓落實、促發展成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以政府的有為激發市場的有效,煥發人民群眾創造的無限活力。大力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以不躺平、不認慫、不服輸的勁頭,勇挑大梁、多作貢獻,讓爭先進、創一流成為文昌大地的時代強音。我們必須一以貫之講法治。始終堅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把依法行政貫穿于政府工作的全過程,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誠信施政作為重要準則,強化契約精神,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打造誠信政府。我們必須一心一意為人民。時刻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持續優化“辦成事”機制、打造“好辦事”環境、形成“辦好事”生態,把難事辦成,把要事辦好。堅持走群眾路線,認真開展“企業大走訪”“民生大體驗”活動,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一批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力辦好15件為民實事,讓群眾有更直接、更現實的獲得感。我們必須一身正氣葆本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加強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和環節監管,深化標本兼治,以完善的制度強化約束、堵塞漏洞,嚴肅整治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堅持政府過“緊日子”,讓人民群眾過“好日子”,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讓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精力謀發展、抓落實。

    各位代表,新征程上惟有不懈奮斗,方能不負時代!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篤行實干、敢為善為,奮力譜寫全域航天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名詞解釋

    [1]“三鏈”:火箭、衛星、數據產業鏈。

    [2]“EOD”:即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采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和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

    [3]“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4]“1+N”:“1”指的是“1”個改革總體目標,即“簽約即拿地”“拿地即開工”。“N”指的是圍繞“簽約即拿地”與“拿地即開工”主題創新“N”項改革配套政策,包括“預審批”“零審批”“簡易審批”“聯編聯審”、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證等。

    [5]“無感審批”:以企業群眾辦事“感受度”為出發點,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打破以往“前臺接件,后臺審批”的傳統模式,實現對企業群眾辦事需求的精準預判、定向告知和代辦幫辦,免費快遞審批證件批文。整個過程無需辦理人主動申請和填寫表單,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使群眾在“無感”審批中收獲便利“可感”的服務。

    [6]“一件事一次辦”:按照省級部署,依托省一體化平臺,按照不同應用場景、業務情形,將多個相關聯的“單項事”合理歸集,優化業務流程、辦理要素等內容,強化部門間業務協同、數據共享,減少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實現多個事項“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網辦理”。

    [7]“一業一證”:通過事項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將一個行業所有審批事項信息集成到一張綜合許可證。

    [8]“兩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和《道路運輸證》。

    [9]“信易+”:“信”是守信的信,“易”是容易的易,“+”就是加各種應用——合到一起。即通過各種應用,讓守信主體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便利、更容易獲得社會各方資源支持。

    [10]“信用+一證多址”:企業總部登記注冊在文昌市行政區域內,且擁有經營項目(范圍)相同的連鎖直營門店時,連鎖直營門店無需申請同一事項許可,由企業總部獲取一張載明多個經營地址的相關許可證,即可正常開展經營活動,同時將信用信息嵌入審批流程,讓信用良好的市場主體享受信用帶來的便利。

    [11]“土地超市”:通過建立“土地超市”信息平臺,實現歸集產權明晰的存量建設用地、發布公開透明的土地信息、配對有效精準的項目要素、提供方便快捷的用地選擇、實施規范高效的服務監管為一體的土地全生命周期監管制度體系。

    [12]“標準地”:在完成建設項目相關區域評估基礎上,明確建設項目投資強度、年度產值和年度稅收等履約承諾控制指標后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

    [13]“三個第一”:第一個建成建筑垃圾信息監管平臺的市縣、第一個開展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審批的市縣、第一個使用建筑垃圾運輸電子三聯單的市縣。

    [14]“六水共治”:治污水、保供水、排澇水、防洪水、抓節水、優海水。

    [15]“三條河”:珠溪河、寶陵河、文教河。

    [16]“村VA”:海南(文昌)鄉鎮排球聯賽。

    [17]“三無”船舶:無船名船號、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的船舶。

    [18]“審管法信”:審批、監管、執法、信用。

    [19]“企業首席服務專員”服務機制:企業首席服務專員不僅服務于各類市場主體,同時負責包聯若干家企業,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主動宣傳惠企政策,積極響應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搭建政企溝通橋梁。

    [20]“直通聯辦”:以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臺為依托,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主要做法是通過落實“月通報”制度,市“直通聯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對各鎮(場)和職能部門“響應率”“滿意率”和“解決率”情況進行考核排名并在全市范圍內通報。對考核排名靠后的單位,由市委書記在市委常委會或專題會上點名并由市委組織部領導進行約談。

    [21]“一本三基四梁八柱”: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根本遵循,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制度基石,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為目標定位,以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營商環境、生態環境、經濟發展體系、社會治理體系、風險防控體系、組織領導體系為穩固支撐。

    [22]“四地一區”:國家重大戰略承載地、航天科技創新主陣地、產業集群崛起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全域生態文明示范區。

    [23]“五張清單”:盯引、儲備、開工、在建、竣工五張項目清單。

    [24]“一園一院一基金”:依托一個重點產業園區,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研究院所設立分支機構,吸引一批創投基金入駐形成創投基金群。

    [25]“標準制+承諾制”改革:以文昌國際航天城園區內科研類項目作為試點,企業拿地后,由政府部門根據行業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分類制定標準和承諾內容,企業對照標準、按有關規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政府部門直接作出開工許可的改革創新舉措。

    [26]“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的加工貿易模式:指“來料在外,市場在內”和“來料在內,市場在外”的加工貿易模式。

    [27]“兩個總部基地”:中國企業進入東南亞的總部基地和東南亞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

    [28]“一個平臺和樞紐”:海南東部沿岸與東南亞貿易交流的核心平臺和門戶樞紐。

    [29]“多規合一”: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融合到一個區域上,實現一個市縣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解決現有各類規劃自成體系、內容沖突、缺乏銜接等問題。

    [30]“口袋公園”:又稱袖珍公園,是規模很小的城市開放空間,常見的口袋公園包括城市中的各種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社區小型運動場所等。

    [31]海綿城市:指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的城市,海綿城市能在降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將蓄存的水加以利用,增強城市水生態系統調節能力。

    [32]“千萬工程”:即“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浙江基層農村的成功實踐。

    [33]“一所對一縣”行動計劃: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以海南省18個市縣農業發展需求為中心,結合科教單位研究領域和學科方向,分別為18個縣(市)選定一個科教單位為技術依托,鼓勵從對口技術牽頭單位中選派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同志長期駐縣(市)指導。

    [34]碳達峰、碳中和:“碳達峰”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通過節能減排、能源替代、產業調整等方式,讓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實現正負相抵,最終達到“零排放”。

    [35]“15+N”:15種基本蔬菜指國家可比的品種,全省統一,包括芹菜(西芹)、油菜(上海青)、黃瓜、蘿卜(白蘿卜)、茄子、西紅柿、豆角(長豆角)、土豆、胡蘿卜、青椒、尖椒、圓白菜、韭菜、大白菜、蒜苔;“N”為各市縣自選的蔬菜品種(不多于7種),包括小白菜、菜心、生菜、空心菜、地瓜葉、冬瓜、苦瓜。

    [36]“雙減”工作: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

    [37]“五育并舉”:在現代化的教育中通過重視并實施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8]“護苗”專項行動:以“家庭防護”行動、“教育防護”行動、“社會防護”行動、“司法防護”行動為抓手,有效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的專項行動。

    [39]“1+N+X”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以一個街道或鄉鎮的養老服務中心為樞紐,通過專業化的團隊來運營,把專業力量注入多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為多個家庭提供專業化的養老服務。

    [40]DIP:全稱“基本醫療保險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是用一個模糊數學的辦法來解決醫保支付的問題,包括了按病種付費和總額預算管理,這種付費方式將統籌區域內所有醫療機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醫療機構結合成“命運共同體”,彼此之間相互監督和約束。

    [41]“三張清單”:任務清單、項目清單和壓力測試清單。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移動版|電腦版

    法律聲明|網站地圖|聯系我們|網站支持IPV6|無障礙閱讀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日本中文字幕高清|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中文字幕av高清有码|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乱码专区| 日韩三级中文字幕|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