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聯歡 共譜和諧曲
——2025年三亞市慶祝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系列活動開幕式暨主題文藝晚會側記
在開場歌舞《豐盛年代》中,各族兒女伴隨著喜慶的音樂旋律,載歌載舞。本報記者 李學仕 攝
臺灣同胞表演阿美族傳統舞蹈。
本報記者 符府 張慧臏 實習生 黎仁培
又是一年春花爛漫時,“三月三”的春風在玫瑰谷輕輕吹拂,奏響了民族團結的悠揚樂章。3月30日晚,2025年三亞市慶祝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系列活動開幕式暨主題文藝晚會在璀璨燈火與熱切期盼中拉開帷幕,為市民及四海賓朋獻上一場視聽與心靈的雙重盛宴。
懷揣著“錦繡向未來”的美好愿景,攜手共繪民族團結的同心圓。晚會以千年文化為墨,以民族情感為筆,書寫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壯麗篇章。在鹿回頭的浪漫傳說與萬泉河的澎湃浪潮中,各族兒女在南海之濱共同赴約,見證著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璀璨交融。
舞臺上,節目精彩紛呈,每一幀畫面都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情感與獨特的文化韻味。載歌載舞間,黎族苗族兒女的幸福生活躍然眼前。當AI技術將千年黎苗文化的基因密碼解碼成一場數字藝術的狂歡時,鹿城的古老文化在科技浪潮中煥發出璀璨新生,向世界展示了它的獨特魅力。
在歌曲《哥在這坡妹在那坡》中,阿哥阿妹隔山對歌,唱出了黎家兒女的情真意切,也唱出了三亞被山水滋養的千年文脈。觀眾仿佛聞到了檳榔林的清香,看到了稻浪翻滾的歡暢,感受到了這片土地上的勃勃生機。
舞美設計的斑斕錦繡,一針一線間繡出乾坤萬物,兩面風華映照古今。這是穿梭千年的指尖藝術,更是黎家兒女對天地萬物的深情禮贊。舞者的輕盈身姿,在經緯交織間訴說著文化傳承的動人故事。
崖州民歌的蒼勁、竹竿節奏的歡快、疍家漁歌的悠揚……在《非遺音樂地圖》中,多種民族元素匯聚成一幅用音符繪制的山海地圖。演員們用崖州民歌、竹竿節奏、疍家漁歌等民族元素,串聯起一幅幅動人的音樂畫卷。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音樂與文化的世界,被這份獨特的韻味所深深吸引,陶醉其中。
“這是獨屬于我們海南的節日盛宴,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傾情表演,讓更多人領略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并助力其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在演出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崖州民歌的代表性傳承人麥宜斌、陳喜姑等自豪地說:“這次演出不僅保留了崖州民歌獨有的對話演唱方式,還融入了一些現代音樂元素,力求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希望通過舞臺演繹,讓這些千年傳唱的海南傳統民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原創歌舞《我在三月三等你》以優美的旋律和輕松的歌詞,將觀眾的情緒拉進了節日的歡樂氛圍中。舞臺上,絢爛的舞美燈光如夢如幻,與演員們身上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舞臺下,觀眾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臉上洋溢著幸福與喜悅的笑容。
還記得去年,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和賽場上,有一支隊伍讓三亞的觀眾深受感動。他們跨越海峽而來,與中華各族兒女共譜團結樂章。今夜,他們再次踏浪而來。臺灣同胞帶來的阿美族傳統舞蹈《一年一度》讓鹿回頭的海風與阿里山的云霧在今晚相遇。從運動會的競技場到“三月三”的歡慶舞臺,變的是場景,不變的是“家”的召喚。演員們身著傳統的阿美族服飾,以歡快的舞步展示著阿美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份來自海峽彼岸的祝福與問候,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諧與團結。
在情深意切的話語中,舞臺兩側各族演員涌出,將臺灣代表團圍在舞臺中央,手挽手形成了“同心圓”。隨后,《遠方的祝福》視頻播放了其他省份代表隊的同胞發來的遙遠祝福。共飲華夏水,同筑中國夢!
七十五載崢嶸歲月,萬泉河水奔涌不息!在海南這片熱土上,各族兒女共同努力創造了今日的幸福家園。男子群舞《萬泉河》以剛勁的舞姿致敬歷史,以赤子之心禮贊新時代!
潮起海之南,揚帆正當時!自貿港建設成型起勢,海南正以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歌伴舞《大海的召喚》展現了時代的澎湃與壯闊征程。
在《母親是中華》節目中,晚會緩緩落下了帷幕。三亞以“三月三”為舟,載滿民族團結的深情;以自貿港為帆,駛向四海同心的錦繡未來。各民族和諧共處、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是這片熱土最生動的注腳。各族兒女將繼續永結同心,共繪民族團結進步新畫卷。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