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著人、水、城共存共榮協調發展的道路不斷邁進
濕地??冢喝绠嬅谰白碛稳?/strong>
??诿郎岷峪P翔濕地公園的優美風光。 本報記者 李幸璜 攝
在??诿郎岷峪P翔濕地公園游玩的市民游客。本報記者 李幸璜 攝
■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李夢瑤
當人類文明的第一行腳印踩在濕漉漉的河灘邊,便注定了要依水而生。
全長136公里的海岸線東西綿延,河流、沼澤、湖泊、水庫縱橫交錯,一呼一吸間,勾勒出“水城”??诘穆钌碜?。從空中俯瞰,一條條迂回蜿蜒的水系如同莖脈,攤開在一片綠葉上。綠樹成蔭、蛙鳴魚躍與南歸候鳥一路串聯,濕地幽景便在自然更替中舒展成城市生生不息的血脈。
從啟發人類早期的漁獵、農耕文明,到承擔生態穩定調節功能,再到構建生態文明教育課堂……區別于傳統“走馬觀花”式的旅行模式,當扮演多重角色的??跐竦丶せ钌鷳B旅游市場時,一開始就站位頗高。以獲評“國際濕地城市”為新起點,而今椰城正朝著人、水、城共存共榮協調發展的道路不斷邁進。
游人如織 | 擦亮濕地旅游招牌
大約一萬年前,位于海南島北部的火山群完成最近一次噴發,一路咆哮翻滾的灼熱熔巖漸漸冷卻,形成玄武巖。那些滲入玄武巖裂隙、蘊藏在層層臺地的水,則形成淡水泉、河流、洪泛區、沼澤、湖泊、庫塘等,由此形成獨具特色的羊山火山熔巖濕地。
地處羊山濕地南部的潭豐洋,核心部分是超過320公頃的火山熔巖濕地景觀。沿著田洋行走,只見千年農耕文化形成的自然機耕道與獨特的火山地貌、濕地生態圈相交融。
2017年底,潭豐洋正式獲批為省級濕地公園。眼看節假日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緊挨著潭豐洋的龍華區新聯村雅詠村民小組村民莊才宏和另外兩個村民一起開辦農家樂。
若論吃上濕地“旅游飯”的前輩,非??诿捞m區演豐鎮東寨港一帶的漁民莫屬。“往紅樹林里鉆一趟,收獲的都是最地道的家鄉海鮮?!毖葚S鎮演海村祿尾村小組村民蔣月香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從海外歸來尋根問祖的華僑,是東寨港迎來的第一批游客。
作為迄今為止我國紅樹林中連片面積最大、樹種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在東寨港生長了四個多世紀的紅樹林濕地,潮漲潮落間抵御住狂風巨浪,也引得水清魚歡、鷺鳥棲息。
深呼吸、賞紅樹、觀魚游、吃海鮮……盡管在此后的30多年里,東寨港的旅游產業歷經了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而今隨著??诔蔀槿虻谝慌皣H濕地城市”,紅樹林景區也再度迎來游人如織的場景。
秋意漸濃,正值候鳥南歸。抬頭望望天空,會發現除了城郊濕地萬鳥翔集,城市中心也引來不少鳥兒盤旋覓食。
自古有“水城”之稱的???,全市濕地面積近3萬公頃,經歷不斷變遷逐漸呈“一軸(南渡江流域)、一帶(近海與海岸帶)、兩區(東寨港紅樹林、羊山地區濕地資源價值核心區)、多點(鳳潭水庫、鐵爐水庫等散點分布的重要濕地地塊)”分布,濕地率達12.7%。
位于美蘭區三江鎮的“鶴舞九湖” 片區旅游景點將濕地文化與農耕文化相融,每年吸引游客近5萬人次;將濕地景觀、生態農業、民俗文化、創意產業等多元素融合的馮塘綠園,為當地村民帶來戶均2萬多元的年收入;依托紅樹林濕地開展民宿體驗,美蘭區演豐鎮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旅行社乘勢推出“紅樹林深呼吸”、濕地健康騎行徒步游等系列旅游產品……
從濱海到內河,陸地與濕地像肢軀與血脈一樣相互滋養,在提升城市顏值的同時,而今也正為海口新添一張張生態旅游名片。
織保護網 | 全民共筑濕地之城
在依水而生的???,流淌千年的美舍河穿城而過,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椰城兒女。然而伴隨著城市化發展的大潮,雨污分流不徹底、污水截留不充分等多重問題疊加帶來的水源惡化,讓美舍河自凈能力不斷減弱,最終淪為讓人掩鼻的黑臭水體。
始于2016年的海口濕地保衛戰,首先瞄準的便是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2016年底,海口全面啟動美舍河綜合治理工程,綜合考慮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通過“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的路徑進行治理。不到一年,美舍河河水漸清、岸線漸綠、鳥飛魚躍的美麗場景重新回歸。2017年9月,美舍河獲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將水生態與水休閑功能相統一,變身后的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相繼舉辦“深呼吸游??凇蓖讲接?、定向運動挑戰賽等活動,吸引市民游客紛至沓來。
從城市周邊走向城市中心,而今人們會發現濕地正“見縫插針”地出現在家門口。
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五源河濕地公園、東西湖三角池公園……通過編制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趯⑷袧竦厣鷳B功能區劃分為4個一級功能區和12個二級功能亞區,正著力建設1個濕地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及45處濕地保護小區,保護面積達6369公頃,占陸域濕地面積的64.38%。
與此同時,??诔闪⒁允虚L為組長的“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領導小組”,配備濕地保護專職人員,構筑起完善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
隨著人與濕地的距離不斷拉近,??跐竦乇Wo隊伍的規模正越來越龐大。今年6月,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掛牌成立,四個區有超過54支濕地保護志愿服務隊,已吸納9000余名志愿者。
除了濕地保護志愿服務隊,也有很多市民在為保護濕地而奔走。高高從2014年開始做松鼠學堂自然教育工作室,濕地保護一直是她關注的重要內容?!耙婚_始帶著小朋友去了解自然狀況,慢慢發現海口的濕地太棒了?!蓖ㄟ^辦講座、開展生態旅行、培訓生態導覽員等一系列活動,這個民間環保公益組織正用各種有趣的實地科普傳播著濕地保育知識。
由政府、協會與志愿者構筑起的這張??跐竦乇Wo網,得到中央環保督察組、聯合國濕地公約組織、國家林業局和相關專家學者及市民游客的廣泛點贊,更贏得《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全體會議的認可。日前,海口被授予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這也意味著椰城生態文明建設自此邁上新臺階。
內涵漸豐 | 培養全民生態思維
沿河岸慢行棧道從五源河濕地公園內穿行,一處綠色“竹屋”吸引了市民王慧琳的注意:“瞧,這個昆蟲旅館和生物塔的樣子可真特別?!?/p>
王慧琳口中的“昆蟲旅館”和“生物塔”,是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樂園的一處獨特景觀。這種利用多層、多結構、多單元、多空隙原理,在不同層次、不同小單元立體種植多種植物的建筑,為蜜蜂、胡蜂、甲蟲等昆蟲提供庇護生境及營巢生境,不僅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而今更成了公園的“網紅”。
在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副院長張明祥看來,了解與熱愛是保護的前提,濕地的保護與發展也并非對立。
兩個月前的開學第一課,??谑卸〈逍W和五源河學校將課堂搬進鳳翔濕地公園和五源河濕地公園。在這兒,城里的孩子交到了荔枝樹、龍眼樹這些“新朋友”,也第一次明白了紙莎草、美人蕉、睡蓮分別有著什么樣的凈污效果。
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讓??谕鹑粢粋€超大的生態學堂。
如果說濕地用它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肥沃土壤,啟發了人類早期的漁獵文明與農耕文明,那伴隨著生態旅游的發展,以濕地作為觀光、游覽研究對象的旅游活動,無疑正憑借自然保護、環境教育和社區經濟效益等一系列功能,成為經濟、社會、民生共贏的一種高級旅游形態。
“夫地之有水,猶身之有血脈。”在工業文明的今天,人們依舊偏愛“逐水而居”,卻曾淡忘自己與自然的依存關系。直到??谂e全市之力打響濕地保衛戰,親眼見證生態“負資產”變身城市新名片的市民與游客,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良好生態環境帶來的幸福感。
省委常委、??谑形瘯洀堢寡?,國際濕地城市的創建過程,就是不斷培養全民建立生態思維、樹立生態觀念、提高生態素養的過程。
憑借獨特的生態景觀和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散落在城市各個區域的濕地公園早已成為最具潛力的生態休閑旅游風景區,游客認識濕地、享受濕地的同時,也不斷提高濕地生態環保意識,而這正是濕地生態旅游開發的目的所在。
人在城中,城在濕地中。不僅是城市一景,濕地旅游更改變著現在與未來。
(本報???1月7日訊)
海口濕地資源簡介
大約一萬年前,海南島上的瓊北火山群完成最近一次噴發后,漸漸安靜下來,滾滾流淌的熔巖冷卻變得堅硬。島上最大的淡水河——南渡江,穿過火山熔巖臺地間的溝壑,奔流入海。滲入玄武巖裂隙里、蘊藏在層層臺地里的水,以涌泉、深潭、淺灘、河流、沼澤等方式滋潤萬物。
大約900年前,南宋在南渡江入??谶呍O“??谄帧?,海口因此得名。從此,一個依河傍海的城市開始留下歷史的印記。“水城”??诘某鞘邪l展史直至今日都與濕地、水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大約400年前,瓊州大地震發生,震中70多個村莊陸陷成海。此地位于今天海口東北海岸的東寨港,如今數萬畝紅樹林守護著岸線,曲折迂回的潮水溝分布其間。這里是中國首個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紅樹林連片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