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海南自貿港第十三批七項制度創新案例正式發布,海南省醫療保障局牽頭聯合省政務服務中心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共同完成的“醫藥招采價格引導機制”入選。海南在全國率先打造首個醫藥招采和價格監管新模式,有效破解過去醫藥招采和價格監管領域有政策缺手段、有手段低效率的難題,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推進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加強醫藥購銷領域監管,引導醫藥價格回歸合理空間打下堅實基礎。
海南自貿港制度集成創新案例新聞發布會現場
完善頂層設計 形成醫藥招采和價格監測管理機制
在國家統一的醫藥價格監測體系建立前,各省市醫藥價格監測能力隨信息化建設水平不同而高低不一,在履行掛網醫藥企業主動降價、醫療機構合理采購和回款等監管職能上缺乏手段。為解決這一問題,海南率先在全國出臺《海南省醫藥招采和價格監測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建立大數據分析與監測平臺系統、對各級醫療機構、藥品生產企業及經營企業實施第三方監測的定期量化評分、動態價格監測預警和信用評價與懲戒制度等完整體系,建立權責對等、協調聯動的醫藥招采和價格監測管理機制,營造公平規范、風清氣正的流通秩序和交易環境。
海南省醫保局副局長吳正一回答記者提問
引入預警機制 聯動全國掛網價引導藥價回歸合理空間
海南提出實時動態聯動各省掛網價,橫向比較本省醫療機構采購價,對全省掛網藥品、醫用耗材設定紅黃綠線和紅黃燈預警,督促企業主動調整價格,擠壓醫藥價格虛高空間。截至7月1日,累計獲取全國價格庫信息12萬條,預警后收到企業主動降價信息1356條,平均降幅39.18%,最高降幅超94.08%,部分藥品降幅超預期,如某腫瘤用藥由191.01元/支降至13.6元/支,降幅達92.88%。今年前5個月,按照降價前后的采購金額對比,預計可減少采購資金超7500萬。同時,主動采購低價藥的的醫療機構數量顯著提升,某三甲醫院住院患者表示,醫院原來銷售的某千元左右的抗癌藥,在監測預警后,藥品銷售單價降到全省平均采購價以下,最高降幅達70%,患者用藥負擔明顯降低。
積分考核機制與信用評價結合 行業自律水平不斷提升
匹配國家信用評價制度,通過企業報告和采購平臺記錄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全面、完整規范地采集醫藥企業失信行為信息,建立起適合海南實際的操作規范、裁量基準和失信事項目錄清單,對問題企業和醫療機構,由多部門開展聯合懲戒,為后續進一步放開全省醫藥掛網準入門檻打下基礎。截至5月底,積分考核低于60分的配送企業、生產企業占比下降到14.35%和37.41%。截至7月1日,醫療機構平均得分由考核初期的62.8分,提高到現在的70分以上,得分在60分以上的醫療機構占比72.62%。同時,引入的信用承諾制,對未履行信用承諾義務的企業,共注銷40家配送企業交易賬號,614個藥品品種、5450個耗材被撤網,全省所有掛網醫藥生產經營企業的承諾函提交率已達到100%。
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水平 不斷放開市場準入門檻
新機制是海南探索建立具有海南自貿港特色的行之有效的醫藥價格監測體系的系列組合拳之一,自貿港政策落地以來,海南在醫藥領域管理有關事前承諾即入制走在全國前列,對直接掛網品種,企業承諾為全國最低價的均可直接在全省掛網銷售。后續海南還將探索現有平臺掛網的投標競價和投標掛網藥品全部放開直接掛網,百姓用藥成本預計將進一步降低。但放得開的前提是管得住,新機制在醫藥購銷領域建立起防火墻,為更多醫藥企業進入海南提供實質便利,吸引企業來瓊興業。
探索解決企業回款難問題 不斷優化醫藥領域營商環境
改善海南自貿港營商環境不能空喊口號,過去一段時間,全國普遍存在醫療機構拖欠醫藥企業藥款的問題,有的甚至拖欠達一年以上,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大。新機制對集中采購的藥品耗材,回款時限明確為30天內或下月10日前,根據線上監測和線下核查顯示,集中采購藥品和醫用耗材的及時回款率達到90%以上。對其他藥品和醫用耗材,嚴格按協議期回款,最長不得超過120天,邁出引導醫療機構及時回款第一步,引導政策導向,逐步降低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聚力為企業發展創造一流營商環境。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