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第三十七場)
——《海南省將健康融入
所有政策實施方案》專場
實錄
(2025年5月13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副處長(主持工作)、新聞發言人廖寶祺: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歡迎大家繼續參加海南省新聞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辦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本場發布會是“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十七個專場,我們來關注和聚焦《海南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施方案》。
那么,什么是“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背景意義是什么?海南省又將如何實施“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國家喊你來減肥”的背景下,海南在國家衛健委啟動的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活動中將有哪些具體舉措?等等。上述這些問題將在本場新聞發布會上給大家做出解答。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毓輝先生,中共海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海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孟梓巖先生,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陳建洪先生,三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吉才冠先生。
首先,請省衛健委的張毓輝先生向大家介紹《海南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施方案》的相關情況。
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毓輝: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健康海南建設委員會(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省衛生健康委,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海南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于2025年3月17日正式印發實施,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層面系統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文件。下面,我就《實施方案》有關情況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省出臺《實施方案》的背景意義。“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世界前沿的健康發展理念。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上,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作為大會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什么是“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呢?這其實是一種以更好地改善公眾健康和維護健康公平為目標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實施方式。它是根據健康影響因素日益廣泛、涉及的領域和部門日益增多的現實情況,系統地尋求部門間協作,一方面致力于避免政策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致力于將改善健康作為相關部門的共同價值方向,并能通過健康目標的實現協同推動其他社會經濟目標的實現。
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階段,海南以制度形式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12·17”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的有力舉措,體現了自貿港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精神,也標志著我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向規范化、制度化邁出了堅實一步。
第二,這是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現實需要。有研究表明,決定健康狀況的因素超七成是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因素,“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就是要統籌影響人民健康的廣泛因素,解決社會健康支持性環境的問題,用政策手段形成合力,不斷提升海南人民健康福祉。
第三,是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國際健康島”的需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全球健康促進新理念,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進行探索。海南率先建立“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制度體系和體制機制并扎實推進,能夠對全球衛生產生巨大引領作用,助力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貿港。
接下來,我簡要介紹一下《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框架。
實施方案可以概括為“2+2+3”,即2套體系、2個機制、3大行動。
2套體系是領導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2個機制是工作推進機制和公眾參與機制,2+2是“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體制機制保障和科學技術支撐。在領導體系方面,明確了省級層面和市縣層面的工作架構,例如在省級層面由省健康海南建設委員會(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負責統籌推動落實“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工作機制方面,明確了實行定期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協調相關工作。同時,明確了依托省內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專家庫,在公共衛生、醫療、規劃、環境等領域提供決策支持。此外還強調搭建公眾參與渠道,通過舉行聽證會、聘請社會監督員等形式,鼓勵公眾參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相關工作。
3大行動是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從理念變為現實的載體和抓手,分別是:重大健康風險干預跨部門專項行動、主動健康協同行動和健康影響評估行動。
其中,健康影響評估行動我省有一定工作基礎的,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安排,從2021年開始在三亞、瓊海等市縣開展了試點,評估公共政策、重大工程項目等可能對健康造成的影響。
另外兩項行動是我省謀劃開展的創新性工作:
重大健康風險干預跨部門專項行動,是針對嚴重影響群眾健康的重大健康問題、危險因素等,通過強化相關部門間協作,進行有效干預,真正實現“大衛生,大健康”。
主動健康協同行動是我們提出的一個創新的理念,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確定改善健康與其他部門職責目標協同共促的領域,實現在增進健康的同時,推進其他部門和其他領域目標實現,如促進就業、提升經濟、環境可持續等。
我們目標是,通過努力,到2030年,全面落實重大公共政策、規劃和項目的健康影響評估工作,威脅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健康風險顯著降低,全省人均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進一步提升。
結合當前實際,下一步,我們將在建立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并有效運行的基礎上,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第一,持續擴大健康影響評估工作。在前期實踐基礎上加快建立健康影響評估實施路徑,形成相對完善的模式和流程,供市縣、有關部門在對公共政策、重大工程項目,開展健康影響評估評價時參考使用,把健康的范疇從傳統的疾病防治拓展到影響健康的廣泛領域。
第二,實施跨部門干預重大健康風險。通過分析發現,當前,兒童健康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影響了我省整體健康水平。針對這部分人群,我們研究提出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愛行動計劃和兒童健康促進專項行動,從體系建設、服務提升、設施完善、健康科普、危機干預等多個方面發力,守護孩子們的健康。
第三,謀劃體重管理相關主動健康項目。體重水平與人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超重和肥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腫瘤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海南省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也超過30%,是重要健康風險因素,因此我們結合國家正在開展的“體重管理年”活動,謀劃了健康體重管理與健康食品產業為主的發展協同行動,以建立體重管理社會支持性環境為載體,涵養健康飲食文化,加強健康食物品牌建設,推進食品產業健康轉型和多元化、個性化發展,實現減重和產業互促。
總而言之,保障人民健康是一個系統工程,《實施方案》的出臺,將有力推動各地區完善治理機制、落實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切實營造有利于健康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支持環境,促進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不斷取得新突破。
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廖寶祺:
感謝張毓輝先生的詳實介紹。接下來,進入答記者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在提問前先通報所代表的媒體機構。現在開始舉手提問。
答記者問
香港商報記者: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兒童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請問在兒童健康促進方面,海南主要采取了哪些舉措?
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陳建洪: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近年來,我省兒童健康核心指標持續向好,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2020年的4.02‰和5.72‰,下降至2024年的2.95‰和3.98‰。
今年我們兒童健康促進工作也納入“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作為“重大健康風險問題跨部門干預專項”的一個重點,進行全面鋪開。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大的舉措:
第一,我們圍繞婚前、孕前階段,認真落實婚前醫學檢查。與民政部門密切配合,推動各市縣實現婚育“一站式”服務點全覆蓋,真正將婚姻登記與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指導等工作結合在一起,把好出生缺陷防治的“第一道關口”。
第二,抓實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在孕期、產前階段,我們強化孕產婦妊娠風險評估以及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同時,持續強化地中海貧血、先天性心臟病、遺傳代謝病、聽力障礙等嚴重出生缺陷防治監測,完善早篩早診早治機制,使產前篩查診斷網絡更加規范、更加嚴密了。
第三,優化兒童保健服務管理。這方面我們的服務項目有很多,例如,強化嬰幼兒營養喂養與運動指導,加強對0—6歲兒童口腔保健、眼保健和殘疾評估,以及強化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暴露兒童管理隨訪,鞏固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等等,目的就是要對孩子們的異常情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實現“早干預”。
第四,我們多部門協同配合,持續落實織牢護苗防護網。其中發改、財政部門落實相關投入政策;衛健部門加強產科、新生兒科,以及兒科和婦幼保健人才隊伍培養和能力建設,完善“網格化”兒童健康管理救治體系。同時推動各市縣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公立婦女兒童??漆t院、綜合醫院兒科標準化建設。
除了聚焦醫療專業領域,我們還重點關注校園、社區等協同聯動監管服務。比如,教育、衛健部門密切協作,促進醫校協同,支持醫務人員擔任幼兒園、中小學校健康副校長;婦幼保健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學校建立協同機制,強化健康教育、疾病篩查和咨詢指導;持續健全社區照護服務,著力預防兒童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溺水、燙傷、窒息、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意外傷害和暴力侵害,持續健全兒童意外傷害應急救援隊伍,提升救援能力,織牢全民健康體系的“護苗防線”。
謝謝。
改革網記者:
我們了解到,三亞市是全國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制度建設的試點城市。可否介紹一下三亞試點工作的進展成效,具體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三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吉才冠:
感謝記者的提問。三亞市作為全國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制度建設試點城市,自2021年啟動以來,我們市政府堅決壓實自身主體責任,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加大保障力度、充實專家力量等措施,打造出一套制度化、規范化的實施路徑,即:落實“部門初篩、選取界定、組建專家組、實施評估、結果備案、結果運用、跟蹤監測”7個階段完整的評估流程;現在專家達81名,相較2022年專家數量增長160%,有效促進了試點建設。目前我們已完成15例公共政策和4例重大工程項目的健康影響評估。
總體來說,試點所評估的政策,都與群眾息息相關,主要圍繞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居民飲用水環境、殘疾人托養服務、突發事件應急以及重大工程項目等,收集的評估意見建議達201條,已采納138條。比如,我們開展《三亞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健康影響評估時,發現該細則存在環境健康風險管控漏洞。擬稿對于“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選址要求并不完善,對部分環境敏感目標的防護距離沒有作出明確規定,針對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公園、河流、海岸線等重要區域沒有設定緩沖要求。而此類點位的選址布局,又直接關系到公共健康安全、關系百姓的切實利益。如果這類點位設置不當,未來就很可能導致環境污染風險擴散、公共衛生安全隱患增加。于是,我們通過開展健康影響評估,完善規范了選址條款,明確要求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應與上述各類環境敏感目標保持科學合理的防護距離。這些建議的采納及落實切實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風險,保障公眾健康權益,真正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政府決策更加科學化、“健康化”了。
下一步,三亞將進一步擴大健康影響評估覆蓋范圍,通過制度創新與本土實踐結合,進一步拓展健康影響評估工作的廣度、深度,力爭為健康城市建設和“健康中國”戰略落地提供可復制的熱帶海濱城市范式,傾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城市”標桿。
謝謝!
海南特區報記者:
近年來,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凸顯。請問海南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當青少年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學??梢詾樗麄兲峁┠男椭??
中共海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海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孟梓巖: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近年來,針對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省教育廳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開展了工作。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夯實保障根基。統籌規劃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廳年度工作要點,將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心理健康教師配備情況”列入對市縣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強化市縣責任落實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印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指導意見,持續完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機制。二是優化師資配置,建強專業隊伍。基本實現全省中小學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全覆蓋,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納入中小學教師國培和省培項目,在省、市、縣三級教研部門在班主任及各學科教師崗前培訓、業務進修、日常培訓等各類培訓中作為必修內容予以重點安排。三是深化教育實踐,提升育人實效。落實心理健康課程,豐富課程形式。開展全省心理健康月案例征集和研討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園巡講、情景劇展演、繪畫比賽等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提升師生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和認識。四是完善預防體系,強化應急處置。組織各學段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工作,對排查出問題的學生及時制定“一人一策”干預方案。在全省82.5%的中小學配建心理輔導室并面向師生開放。推動市縣教育部門及衛生健康部門指導中小學校與醫療機構初步建立心理危機預防、干預和轉介機制,與省安寧醫院建立青少年心理干預“專門轉介就診通道”。五是凝聚家校社合力,共筑心理防線。打造基于“五育并舉”的校家社協同育人體系,面向全省中小學師生家長廣泛宣傳推廣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務臺,為青少年學生心理咨詢和求助提供路徑。實施“海南家庭教育微課堂”項目,目前已播出30期,微信視頻號渠道觀看近2000萬人次。
當青少年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學校的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師、心理咨詢室都可以為同學們提供心理咨詢和幫助,也可以撥打12356青少年服務熱線,在遇到特殊情況時,學校會聯動家庭、其他職能部門協同解決,共同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謝謝!
海南日報記者:
剛剛教育部門介紹了學校圍繞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開展的工作。我想請問一下,海南省衛健委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落實了哪些具體工作?
陳建洪: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兒童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乎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更關系到社會和諧與穩定。一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并將此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來抓,積極采取措施,全力保障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一方面,我們努力搭建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實現問題早發現、早干預,疾病早治療、早康復。近一年來,我們已經對全省800余所中小學校和大中專學校的孩子們,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檔案數量累計達53萬余份。并且,我們特別注重科普和預防。這一年里,我們在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這些地方,開展了550多場心理健康科普宣傳活動。
另一方面,我們持續提升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服務水平。加大心理援助熱線建設,強化專業人員隊伍培訓,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和水平。目前我省12356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已經開通4條線、9個專席,并與12355熱線建立工單鏈接,24小時不打烊地給大家提供心理援助服務。近一年來,心理援助熱線受理量達4700余份,回訪1700余人次。
我們還在三亞市創新啟動“青鹿校園心理護航行動”,探索“家-校-醫-社”學生心理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累計為三亞5個區共計53所學校提供團體心理輔導;海口市推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經驗,搭建心理服務平臺,開展青少年心理測評篩查工作。
第三方面,我們不斷加大資源投入,持續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各級財政安排專項經費支持醫療機構強化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省醫保局將心理咨詢費和心理治療費納入醫保報銷范疇。目前,全省有47家醫院設置心理門診,13家醫院設置睡眠門診,3家醫院設置學習困難門診,為全省青少年提供相應的心理健康服務;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住院治療病區也建好了,開放床位100張。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省安寧醫院正在建設海南省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醫學中心,預計將于2025年7月1日正式開業,逐步構建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診療、咨詢、援助與危機干預、評估與康復、健康教育和技術指導“五位一體”的服務體系。
謝謝!
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國家衛健委啟動了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活動,今年“國家喊你來減肥”火爆出圈。我們也注意到,在《海南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施方案》中,提出要開展健康體重管理與健康食品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請介紹一下這一行動的具體內容。
張毓輝: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正如您所說,“健康體重管理與健康食品產業協同發展行動”是海南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施方案中的創新行動,它屬于三大行動中的“主動健康協同”行動,是衛生健康發展的新理念,也是我們海南的探索創新。從傳統的觀念來看,衛生健康領域是投入需求型的部門,衛生健康工作是需要其他部門支持配合。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家越來越認識到,衛生健康工作、健康的改善同步會對社會其他領域的工作起到推動的作用。很多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賦予健康的要素是能夠推動這些產業轉型升級,甚至從一個夕陽產業變為朝陽產業。我舉個身邊的例子,很多研究表明,在學校里如果營養和健康狀態好、水平高的學生,他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更強、成績更好。所以,健康的改善和其他領域工作的提升,包括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是共同促進協同推進的過程。所以,海南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過程中專門設計了主動健康協同行動,目的是尋找多部門之間、多領域目標之間協同共促的重點領域開展工作。在具體工作中組織各部門從健康的視角出發挖掘健康的多元價值,在實現健康改善目標的同時,促進其他社會經濟目標的實現。這里面一個方向是分析健康對相關產業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健康紅利。
基于上述新理念,我們在落實國家“健康體重管理三年攻堅行動”時,提出了將“體重管理”與“健康食品產業”協同發展。大家都知道,體重與人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體重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食品是日常所接觸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如果食品是營養均衡、熱量低、低鹽少油、飽腹感強的食品,更有利于進行減重,并在減重的過程中保證營養均衡和健康。所以我們緊扣這個關鍵點,探索提出此項協同發展行動。
協同發展行動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健康飲食文化、打造社會支持性環境、推動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強化食品營養健康標志使用、推動健康食品開發利用、打造中醫藥優勢特色健康食物品牌等六大方面內容。小到關注居民體重管理細節、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居民就近健身空間,大到利用海南省優質特色食物資源,比如挖掘海南熱帶中藥材資源,研發生產藥食同源系列健康食品,推動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再到發揮人工智能和數字療法等海南特色優勢,利用數字技術指導居民科學飲食、精準減重、科學減重等等。
我們希望通過健康為導向的多部門合作,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也同步實現其他目標,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數字療法在海南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成為助力我省“向數圖強”的大戰略。推動海南健康食品向高質量、多元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推動健康食品產業轉型升級,使海南健康食品成為我省的“新名片”。
謝謝大家!
廖寶祺:
謝謝張毓輝先生的回答。本場發布會的答記者問環節就進行到這里。會后,記者朋友們如果有進一步的采訪需求,請與我們省新聞辦現場工作人員聯系,也請大家關注“海南發布”“健康新海南”等官方微信公眾號后續發布的相關信息。
通過本場發布會,希望記者朋友們能夠持續關注《海南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施方案》的實施進展和成效,加大宣傳報道力度,助力海南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扎實推進健康海南行動、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健康島貢獻新聞媒體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再次感謝4位發布人,同時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的積極參與。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