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
儋州培育形成一批制度集成創新成果
海南日報那大11月19日電(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心怡)儋州先后推動實施洋浦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制度集成創新、改革創新“賽馬”行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三年行動等,培育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這是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從11月19日儋州舉辦的奮力打造海南自貿港“樣板間”系列新聞發布會“深化制度集成創新 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專場上獲悉的。
儋州聚焦自貿港政策落地見效,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航運貿易方面,以“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政策為核心,進口船舶“零關稅”、境內建造國際航行船舶增值稅退稅、內外貿同船加注不含稅油、啟運港退稅等一系列航運政策全部落地,疊加發揮作用,大幅降低航運貿易的經營成本。在進出口貿易方面,洋浦保稅港區率先實行海南自貿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逐步擴大到海南島全域,特別是圍繞加工增值政策,率先制定企業備案機制,對企業資質備案、業務申報、風險防控進行全鏈條規范管理,為政策在全島范圍內實施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儋州聚焦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圍繞企業服務,率先實行建設項目跨部門“四評合一”改革,成功經驗在全省推廣。創新推出“企業點單 政府跑腿”服務模式、行政處罰失信“預修復”服務機制、“信用+遠程踏勘”模式。建立海南自貿港首個“四位一體”航運爭議多元解紛平臺。圍繞通關效率,在全國首創進口水泥智慧商檢采信通關,通關時間從40天大幅縮短至5天,壓縮通關時間超過90%。探索洋浦保稅港區物流分離監管制度,為企業打通了原料供應堵點。創新實施“三同三溯”監管模式,將同一企業、同一批原料、同一生產線上生產的產品作為監管單元,企業生產產品隨到隨驗、隨驗隨走。
儋州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激發市場動力活力。在港航物流領域,創新“一船兩用+跨關區直供”集成模式,突破了保稅燃油加注船舶的功能限制,除開展保稅油加注業務外,可以兼營國內油品短程運輸業務,允許同時進行本地和跨關區兩種加注業務,服務范圍擴大至北部灣,大幅提升船舶使用效率。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