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推行劃線經營,有效化解小攤小販管理難題
“小方框”劃出好日子
見習記者 吳心怡 特約記者 符文倩
“陳大哥,又來巡邏啊?”10月30日一早,涼風習習,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北路百貨大樓段熱鬧了起來,昌江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陳明陽剛一走近,就有人熱情地向他招呼。
說話的人是擦鞋匠萬全珍,她正坐在路邊一個一米見方的“小方框”里,身邊整齊地放置著縫紉機、小板凳和一筐工具。從事擦鞋補鞋工作數十年來,這些“老伙計”始終陪伴著她。
“來巡邏,順便來補鞋!”陳明陽笑呵呵地說,因為每天都到該路段巡查,他與萬全珍已經成了老熟人。然而在兩年多以前,他們之間的關系可沒這么融洽。
“以前沒有固定的位置擺攤,只能拖著這些工具滿大街跑,就怕遇見他們!”回憶起以前的日子,萬全珍唏噓不已,“我們這是小本生意,掙幾個小錢過生活,怕被罰款,更怕不讓干了。”因此,萬全珍每天都得和執法人員“捉迷藏”。
這場“捉迷藏”沒有贏家。萬全珍每日提心吊膽,陳明陽也萬般無奈,“小商小販需要養家糊口,不能強硬地一刀切,但他們的占道經營,確實也影響了市容市貌。”
多重考慮之下,昌江結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提出了劃線經營這一“兩全之策”,在合適的路段用黃線劃出“小方框”,設為便民單元格,在不影響行人通行、不污染環境、不影響安全等前提下,允許小攤小販在劃線范圍內合法開展經營活動。
2021年6月,10個便民單元格出現在百貨大樓前這段100多米的道路上,像萬全珍一樣的攤主陸續“拎包入住”,在“小方框”里做起了生意。
“我這鞋前面開膠了,你看能補不?”陳明陽當天提著一雙鞋過來,需要萬全珍幫他修補一下。不一會工夫,萬全珍就利索地將鞋補好了。
“多少錢?”陳明陽問。
“不要錢!小事!”萬全珍爽朗地回答。
“那可不行,是多少錢就多少錢,不然下次我不來了。”陳明陽和小攤小販打交道多年,很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少給一塊錢都會過意不去。
“那好吧,您付三塊錢,”萬全珍特意強調,“我收別人也是三塊錢。”
得到了滿意的答復,陳明陽迅速掏出手機掃碼付款,他身后,等著修鞋、補鞋的顧客還有不少,萬全珍熱情地招呼著他們。
“有了這個固定的擺攤點后,我的心情放松多了,還多了很多‘回頭客’,也比以前賺得多了些。”萬全珍說,一天下來,自己能修補上十余雙鞋。
方框雖小,裝下的不僅僅是萬全珍一人的安穩日子。據了解,目前昌江主城區共有16個流動攤疏導點,共計516個便民單元格。和萬全珍一樣,數百名攤主不用再東奔西跑、躲避執法人員,做上了穩定的生意。
“有了‘小方框’之后,攤主安心了,我們放心了,昌江也更整潔干凈了。”陳明陽高興地說,巡查完百貨大樓段后,他又朝著東風路延伸段進發,那里還有7個小“方框”等著他。(海南日報石碌10月30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