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項目復工
項目復工干勁足
海南日報記者 徐慧玲 李夢楠
“來,搭把手。”9月13日下午,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以下簡稱科創平臺)項目現場,來自河南商丘的工人王圣銀一邊抬起鋁型材,一邊扯著嗓子和工友喊道。伴隨機器的轟鳴聲,一根根鋁型材被機器切割成統一尺寸。
王圣銀和工友頭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額頭上冒出豆大的汗珠順著口罩不斷滴落。“今天是工地復工第一天,大伙兒干勁十足。”王圣銀說。
海南日報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工人在施工中規范佩戴口罩,自覺遵守防疫規定。“疫情期間,項目工地嚴格落實‘兩個閉環’管理,外部后勤補給、材料供應、垃圾轉運等人員與工地內部施工、管理人員實施兩個閉環之間人員物料‘非接觸’管理;內部閉環嚴格采取全封閉及點對點管理,避免與外部人員接觸。”中建六局深海科創平臺項目相關負責人于振山說。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科創平臺作為我省科技產業發展的重大支撐項目,未來將重點建設成為國家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并采用“大共享+小學院”模式,通過政府統一建設教學、科研及公共服務設施,滿足涉海高校開展深海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公共需求,打造成為深海科技高層次人才產學研的集聚地。
“科創平臺項目共有11個單體,除了學術交流中心,其周邊還建設了10棟深海科研實驗樓。”項目施工方、中建六局執行經理常曉龍指著一棟半圓弧狀建筑說,學術交流中心為整個項目的一大亮點,“它橫向跨度最大達28米,外環長達372米,猶如伸開的雙臂,擁抱茫茫大海。”
“在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的指導下,工地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規定,按照分批次、分時段的方式有序復工,目前項目共有260余名工人奮戰一線,剩余700余名工人也將有序復工。”于振山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工人每天通過內部通道進入工地,下班后直接回到工地生活區,并實行分餐制,避免工人扎堆吃飯,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
“建筑工地目前疫情防控按省指揮部文件要求實施‘黃色管控’,規范工地‘閉環式’管理。管理局成立了建筑工地復工復產專班指揮部,下設5個專項工作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規劃建設處處長林玉婷透露,該局將持續對企業防疫工作進行督導,并全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精準發力,力爭把受到疫情影響的工期搶回來。
(本報三亞9月13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