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對俄村有序恢復生產生活
村干部跑銷路 村民抗疫有收入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通訊員 李剛 陳倩茜
“上秤,看準啰!今天每公斤干膠是10.5元,這兩桶乳膠一共是416元,微信已經轉賬,收到了吧?”8月24日一早,在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對俄村,乳膠收購管理員符光操作專用儀器測完乳膠含量后,俯下身子來十分利落地將一桶桶乳膠導入膠池中。有序排隊的膠農看到手機微信入賬后難掩笑意。
早在2天前,按照上級部門部署,在聽到村級廣播里播放關于陸續恢復生產的通知后,村干部符明智當即就帶上2名收膠管理員快速清理膠水池和周圍衛生,并提前備好了電子秤、理清賬單、清空登記牌等。連日來,為有效解決疫情防控期間的乳膠銷售問題,該鄉村振興工作隊積極打通供銷對接“綠色”通道,在認真檢查收購人員防疫健康碼、行程碼及測量體溫的前提下,敦促收購商對車輛進行消毒后,按規定停至該村防控設卡點外開設的“一對一”收購點,再有序組織膠農們前往收購點,并以微信為主要支付方式開展“一對一”購銷。
據介紹,在這輪疫情防控工作中,幫扶單位海南省委辦公廳、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集團)、白沙人民法院統籌調度駐村干部及18名青年幫扶聯系人,積極配合村黨支部開展疫情防控宣傳、核酸檢測采樣、排查監測等工作,確保全村4個村民小組共計163戶村民在每一輪核酸檢測采樣中都做到了“應檢盡檢”“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同時,協調各個部門及志愿者力量,持續加大“嚴防死守”力度,堅決阻斷疫情輸入風險。
“恢復生產,得抓早、抓實。”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秦禧介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該村還協同上級部門積極開發疫情防控臨時公益崗位,并組織全村幫扶責任人通過“線上”摸排的方式,最終擇優招募了其中14名脫貧群眾參與到該村疫情防控工作中。“協助村干部做好疫情防控巡查等工作,每天能拿到的補貼差不多是100元。”脫貧群眾符志龍說。另據了解,自陸續恢復生產以來,對俄村還有序組織村民分時、分組、分段盡快恢復生產,截至目前,該村已有30戶村民共計備地60余畝計劃用于種植朝天椒,這也為該村今年的產業多元化、規模化發展打好基礎。
目前,海南省委辦公廳17個幫扶黨支部及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集團)37個黨支部正在跟進了解各自幫扶戶的實際生產生活困難;下一步,還將分批組織黨員干部下村,積極助農“多點開花”發展產業或就地、就近就業實現穩定增收。
(海南日報牙叉8月24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