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發展分論壇上,專家學者熱議南繁硅谷建設
建設南繁硅谷 助推種業創新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楠
7月30日,在2022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南繁發展分論壇上,眾多業內大咖圍繞南繁硅谷建設,振興種業發展暢所欲言。
“南繁硅谷的建立,對種業振興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在論壇中開門見山地指出,這種作用,首先表現在對種質資源的搜集和利用上。
如果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那么種質資源是芯片的核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孫坦對此深有感觸。“育種家如果沒有材料什么都做不了,我們生物育種也需要基因資源,基因資源就來源于我們的種質資源。”
孫坦認為,借助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及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助力全世界的種質資源在此集聚,給予科研人員充分挖掘優質種質資源潛力的基礎條件,對種業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當前,南繁硅谷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國家精準設計育種中心相關項目基本建成,農業農村部基因編輯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海南)揭牌成立,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南繁育種科技服務中心等科研育種項目先后開工或籌建,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加速,助推種業創新。
“以前我們看中這里良好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但我認為未來全球的農業科學家或育種科學家到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一個種業創新的圣地。”孫坦透露,農業的創新周期很長,一個品種的選育短則需要六七年,如果是動物要花費近30年。如今,南繁事業的各項政策、科研設施條件逐步完善,種業創新所要求的各種創新要素日趨完善,將大大縮短育種周期。
如今,國家南繁硅谷開工或籌建的創新科研育種項目總面積超過24萬平方米,已有17家科研院校和60余家國內外知名種業企業落地,南繁科研力量不斷增強,種業企業紛紛入駐,南繁硅谷建設初現雛形。
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玉平表示,要乘著國家政策的春風,加大與科研院所的合作規模,通過加強科企深度融合,開展協作攻關,借助南繁優勢,助力種業振興。
“目前,越來越多的種業公司選擇來此開展擴繁、制種及生產等工作,海南也要提前布局,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蓋鈞鎰建議,海南要加強對南繁用地的規劃及管理,做好相關的服務保障工作,積極適應未來種業發展的需求,助力打好種業“翻身仗”。
(海南日報三亞7月30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