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于學會一門技藝,以后可以在酒店做廚師了,再也不用東奔西跑打零工了。”6月23日,三亞市天涯區扎南村村民林亞河說,在三亞市人大常委會幫助下,該村共有15位村民在海南東榕餐飲有限公司學習廚藝,3個月的學習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林亞河今年35歲,初中畢業后,在廣東打零工多年,由于沒有一技之長,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也很低。因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后他一直在家閑著。3月23日,村干部通知林亞河,在三亞市人大常委會的支持下,有意愿的村民可以去三亞學習廚藝。林亞河與其他3位村民一起報了名。
到達海南東榕餐飲有限公司后,林亞河被分配到茶冰室后廚水吧部學習,該公司為林亞河制定了培訓計劃,廚師長一對一講授和實操培訓。經過3個月時間,他學會制作菠蘿包、奶茶和檸檬水等,并熟練掌握吧臺各種設備的使用及保養。
“我們第一批4個人都學會了不同的特色廚藝,對村里其他人觸動很大,村里又陸續來了兩批共11人在海南東榕餐飲有限公司學習廚藝。”林亞河說,如今,他們第一批4個人都找到了廚師工作,下一步,他會不斷學習,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
據悉,三亞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扎南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為積極探索出符合扎南村實際的鄉村振興新路子,三亞市人大辦和天涯區人大辦組成聯合調研組,采取全程蹲點調研方式,對扎南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開展專題調研,引導組織村民開展廚師技能培訓,幫助扎南村村民吃上“廚藝飯”,擴大村民就業,增加村民穩定收入。
三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耿要求,要按照三亞市委關于做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部署要求,將加強村民職業技能培訓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有力抓手,為村民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幫助他們增加穩定收入。參訓學員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勤學苦練,真正做到學有所成、學以致用,主動融入社會,在三亞打造國際旅游勝地中大顯身手。餐飲企業要積極探索推進“培訓+孵化+創業就業”模式,為山區青年就業搭建良好平臺。要積極借鑒青海化隆“拉面經濟”、廣東順德“美食扶貧”的成功經驗,將美食文化與鄉村振興有效融合,探索一條具有三亞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撰文/悅光)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