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記者 李艷玫
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意義重大,創造了海南雙季稻畝產最高紀錄,完成了袁隆平院士生前的愿望。
關于2021年的記憶,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熱帶水稻研究中心負責人冀占東永遠記住了那個風吹稻浪,稻花飄香的日子。
那是10月26日,在三亞市崖州區(城西村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以下簡稱崖州壩頭試驗示范點),“海南雙季稻畝產3000斤新品種篩選及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以下簡稱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項目)晚稻測產結果出爐,平均畝產達660.36公斤,加上早稻測產結果畝產926.5公斤,兩季合計畝產1586.86公斤,這意味著超額完成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
“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意義重大,創造了海南雙季稻畝產最高紀錄,完成了袁隆平院士生前的愿望?!奔秸紪|說。
2020年底,袁隆平院士提出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早造水稻、晚造水稻合計1500公斤)目標,并在三亞召開了全國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項目啟動會,組建項目攻關領導小組,擔任首席科學家。在海南,經檢測土壤肥力、多方比較、反復論證,確定在??凇⑷齺喌鹊卦O置6個示范試驗點。
冀占東全程參與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項目三亞兩個示范試驗點工作。“5月9日,崖州壩頭試驗示范點實地測產驗收平均畝產926.5公斤,超過早造畝產量900公斤目標,為項目成功奠定良好基礎?!奔秸紪|說。
晚稻自7月播種以來,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頻發,不僅滋生了病蟲害,也讓抽穗水稻飽受風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稻減產。面對挑戰,包括冀占東在內的南繁工作者在肥水管理、農藥化肥使用等方面加強了田間管理,增加有效穗,提高水稻的抗倒能力,最終克服困難實現了雙季稻高產。
攻關雙季稻畝產3000斤不是終點,“冀占東們”仍繼續用腳步丈量土地,種植不同品種水稻,進行綜合評價分析,選出在熱帶地區適應性更好、抗性較強的品種,開展種植和推廣。(本報三亞12月20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