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應示村村民黃惠強返鄉開發黎錦文創產品
融合古今織精品 千年黎錦育新機
■ 本報記者 劉操
6月30日傍晚,在五指山市通什鎮應示村報巴村民小組的一間民房內,52歲的黎族服裝設計師黃惠強正在加緊制作一套黎族藝術類婚禮禮服。她精心運用多種復雜的織法,在一塊綢緞上織出精美的黎錦圖案。
這是過去3年多時間里黃惠強的工作常態。2017年,她辭掉了外地的工作返回家鄉,修房子、買設備,開始設計制作有黎族特色的服飾及其他文創產品。“如何讓我們設計出的少數民族服飾獲得市場青睞?要想辦法在現代服飾設計和保留傳統特色之間找到平衡點,讓我們的黎族傳統服飾走出大山,走向廣闊天地。”黃惠強說。
熱愛黎錦
潛心學習服裝設計
在黎族村落長大的黃惠強,兒時生活中處處可見美麗的黎錦,包括頭巾、腰帶和各類黎族服飾。“我小時候就開始跟著母親學紡織技術,每次織出那些漂亮的圖案,都讓我感到非常興奮。”
21歲中專畢業后,懷揣著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的夢想,黃惠強專門到服裝設計剪裁學校學習時裝設計,學成后進入服裝廠工作。因為對黎錦的熱愛,她還專門報名參加海南民族織錦工藝技術培訓班,學習圖案設計,并在25歲時進入海南省民族織錦所工作。此后,為了照顧家庭,黃惠強不得不暫別自己喜愛的黎錦,先后在省內外多所學校從事圖書館管理工作。
返鄉創業
制作黎錦文創產品
“在外多年,每每想起家鄉漂亮的黎族服飾,我都有回鄉創業的沖動。”2017年,黃惠強回到應示村成立了工作室,大部分時間都在村子里研究技藝、制作黎錦文創產品。
“你看,這些產品因為設計時尚,又融入了少數民族元素,受到不少消費者歡迎。”黃惠強拿出自己制作的服飾、挎包、錢包、手機帶等文創產品介紹著,眼神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
在海南七仙溫泉戲水節第二屆黎族苗族服飾創藝設計展演大賽上,黃惠強設計創作的黎族生活類女裝“花落黎家”榮獲金獎。談到獲獎心得,黃惠強說:“成為一名優秀的黎族服飾設計師,首先要熟諳這門技藝的要領,向有經驗的老織錦人學習。其次,必須意識到織錦技藝也要隨著時代的變遷改進和提高,與時俱進,突破創新,不能墨守成規。”
獲獎背后是艱辛的付出。很少有人知道,為設計出精美的黎錦樣本,她自己掏錢收藏黎錦,研究傳統圖騰和圖案;為找到創作靈感,她在工作之余到全國各地的服裝市場采風;她加入五指山傳藝織娘黎錦專業合作社,負責服裝服飾設計兼副理事,為合作社的社員提供織錦技術指導……
過去幾年,通過優化設計、創建品牌,黃惠強和她的團隊設計制作的黎族服飾等文創產品受到市場歡迎,訂單不斷。“目前,已經有三亞等地的經銷商找到我,提出希望經銷我們的產品。我很看好這一市場。”
未來期待
織錦技藝有傳承有發展
今年初,黃惠強入選第二批“南海系列”育才計劃“南海鄉土人才”。她說,黎錦的圖案花樣繁多,織錦是一門傳統手工技藝,文化內涵豐富,創作空間大,將這項技藝傳下去是當務之急。
“織錦技藝是黎族群眾千百年來不斷傳承和發展的結晶,黎錦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國際上也很有代表性。”現在,黃惠強一如年少時的她,每天穿梭在機杼中忙碌。她期待抓住海南自貿港建設帶來的機遇,打響品牌,也期待黎錦等少數民族文創產品走向更大的市場。
(本報五指山7月3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