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文明東越江通道已完成工程量的85%,預計今年下半年竣工通車
24小時作業 多工序同步施工
航拍海口文明東越江通道項目施工現場。本組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袁琛 攝
5月20日,在海口文明東越江通道江東新區入口處,工人們在加緊建設遮陽裝飾物。
編者按
戰鼓聲聲,催人奮進。當前,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海南自貿港建設“三個大考”,“超常規”成為我省各條建設戰線的“標配”。如何落實“超常規”,不僅要有超常規的認識,還要拿出超常規的舉措和行動,最終體現在超常規的實效上。為此,本報今起推出“走一線看‘超常規’”專欄,深入一線觀察報道全省各地項目建設中的超常規舉措、經驗、成效,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習霽鴻
“我們頭頂上就是南渡江的河床。”5月20日10時許,站在已經貫通的海口文明東越江通道中央,該項目的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嚴嘯坤仰頭指著上方,高興地說:“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文明東越江通道是海口首條越江隧道,建成后將強化主城區和江東新區的聯系,增加南渡江跨江通道,緩解瓊州大橋通行壓力。該項目西起文明東路與白龍路交叉口,沿文明東路往東,在美苑路以西約300米及以東約350米處設置敞開段,下穿濱江西路、南渡江至江東新區東橫二路,終點位于東橫二路與瓊山大道交叉口。全長4380米,其中隧道段全長2720米。
5月20日,海南日報記者隨嚴嘯坤來到江東新區南渡江東岸,遠遠就瞧見一個白色網狀鋼結構“蓋”在一個隧道口上,那就是文明東越江通道的江東入口。“通道內外光線對比強烈,這個‘大檐帽’完工后能在一定程度上遮擋光線,避免影響駕駛員的視線。”嚴嘯坤解釋道。
在通道內,海南日報記者看到,兩壁的搪瓷鋼板安裝和頂板防火漆刷涂作業已經完成了大部分,一切正有序推進。如何把因疫情耽誤的工期搶回來?這要靠政府、企業共同發力。
“2月初,返鄉工人回不來,政府部門安排專車去白沙招了一批工人,解了我們的‘用工荒’。”文明東越江通道項目經理黎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后來,工人們陸續返瓊,房東們卻因擔心被感染不愿再給工人們租房,“跟房東怎么都談不攏,我們心里急啊。這時也是政府部門出面,幫我們與房東們逐個溝通、逐個做工作,終于為工人們解決了住宿問題。”
工人們返崗后,項目部想盡辦法仍買不到足量的口罩提供給工人,“又是政府,陸續給我們捐贈了2萬多個口罩。”黎民回憶道。
為將疫情對項目建設的影響降到最低,3月,項目建設單位海口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專門成立了以紀檢書記為組長的督導組,督導組定期到項目現場督導,協調解決問題。“有一小片區域的拆遷問題遲遲未解決,項目的排水溝建設因此被卡住了,幸好督導組出面協商,順利完成了拆遷工作。”黎民介紹。
繼續往越江通道深處走,海南日報記者看到,3車道寬的通道主線上整齊地碼放著搪瓷鋼板和角鋼等材料,數百名工人或裝飾裝修,或安裝機電,或切割鋼材,各自在緊張忙碌著。
“我們倒排工期,實行‘三班倒’,24小時施工。”嚴嘯坤說,“考慮到很多設備要從島外調運,項目部精心籌劃、嚴格把控調貨時間,不讓設備長期占用儲存空間,不耽誤工期。”
“為了加快建設進度,哪里有工作面,我們就在哪里上人員、設備。”嚴嘯坤指向通道內壁的搪瓷鋼板說,“從3月起,通道內的裝飾裝修和附屬工程開始多步序同時施工。例如砌防撞墻時要占用工作面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新增工人和設備,到其他地方去安裝搪瓷鋼板。”
“目前,項目工程量已完成85%,預計下半年竣工通車。”駕車駛出位于濱江路上的越江通道出口,嚴嘯坤說,“大家都在全力以赴,確保按時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本報海口5月20日訊)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