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職能部門“靠前服務”,助沿海漁民有序出海作業
復工出海去 帶回魚蝦肥
■本報記者 李佳飛 通訊員 宋紫欣
3月2日清晨,飄著“海味”的文昌市清瀾環球碼頭,漁民陳忠喜麻利地規整好冰塊等物資,通過機器搬運至漁船上,準備開赴漁場作業。不遠處,出海歸來的漁船將一筐筐新鮮的魚、蝦、蟹運送上岸。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漁民也一樣。你瞧,沿海碼頭的漁船都出海了,海上的‘春耕’也繁忙!”陳忠喜笑著說話時,手上的活兒一點也沒耽誤,不一會就收拾妥當。起航前,他遠遠地向碼頭上的工作人員揮了揮手,表示感謝。
岸上工作人員來自文昌市海洋執法大隊。連日來,為方便漁民群眾復工復產,文昌按照“申報一艘、審核一艘、審批放行一艘”的要求,主動“靠前服務”,安排人員在各漁港碼頭核對船員身份信息、監測船員體溫、檢查漁船防控防護用品配備和防護措施落實等情況,并在現場快速完成出海審核程序;漁船進港時,則要登記好船上人員信息和漁船停靠位置等情況。
“要有利于漁民開展作業,也要嚴格落實防控措施。”文昌市海洋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劉軍說,一般每艘船由船長或船東代表申報、配合完成檢查和登記,不僅要檢查船上是否備有口罩、消毒液、體溫計等,還要測量每個船員的體溫。
在文昌市鋪前鎮鋪漁村,全村413戶都是疍家人,祖祖輩輩以出海打漁為生。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鋪漁村200多艘漁船都按疫情防控要求停靠在鋪前港碼頭。為將漁民損失降到最低,鋪前鎮政府早在2月20日便組織工作人員強化漁民篩排登記,協調配備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指導抓好在防疫的前提下有序復工復產。
“檢查主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提倡以家庭為單位作業,并在捕撈過程中要做好個人衛生和自我防護;二是捕撈歸來后一定要先戴口罩,才能進行銷售。”鋪前鎮副鎮長韓丁衍表示,該鎮同時對文昌以外前來收購水產品的收購商進行登記,按照要求做好防疫各項工作。
“出海捕撈的收成看天氣,時好時壞。但不管怎樣,出去一趟都不會空手而歸!”鋪前鎮鋪漁北村村民林全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兩天前他在政府工作人員幫助下,帶著兒子出海作業,收獲50多斤笠魚,收益1000余元。
海鮮上岸后,有漁民直接“卸貨”給在碼頭等待的經銷商,也有漁民選擇自己拿到市場銷售。為提高漁民收益,鋪前鎮政府還積極聯系,發動微商,對接海口、文昌等地的大型社區,將新鮮漁貨直接送達消費者餐桌。
(本報文城3月3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