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秀英區設立項目服務“雙專員”制度,由專人點對點服務項目建設
項目推進有困難,專屬“保姆”來幫忙
本報海口11月7日訊 (記者計思佳 通訊員陳創淼 鄭峻敬)“學校預計明年9月份開學。教學樓已經快封頂,馬上就要啟動教師宿舍樓的建設。如果因遷墳導致停工、耽誤工期,對企業是很大的損失。”11月6日上午,在海口市秀英區西秀鎮金沙灣片區的雅居樂海嘉國際雙語學校項目工地,項目負責人馬興茂憂心忡忡地向秀英區兩位干部求助。
項目教師宿舍樓所在地塊目前還有60多個墳墓和1個魚塘,其搬遷未得到村民配合。
“遷墳是項目建設過程的常見問題,我們區、鎮兩級已經有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一定幫你盡快解決。”馬興茂的求助對象——秀英區重點項目辦副主任徐小剛、西秀鎮常務副鎮長陳仁達先向馬興茂承諾,給他信心。
馬興茂現場向這兩位干部求助,不是偶然。徐小剛、陳仁達還有另一個身份,分別是秀英區項目服務專員、西秀鎮項目服務專員,服務特定項目建設。在前一天晚上,他們接到學校項目建設方的求助信息,便于6日上午9時來到工地現場解決項目進展難題。
了解清楚基本情況后,徐小剛同陳仁達捋清了基本工作思路:首先安排工作人員到村里進行入戶調查,摸清楚墳墓和魚塘的權屬人。接著,擬定《限期遷墳通知》,張貼在村里的公示欄內,并且送達到各個權屬人家中。此外,還要制定《遷墳工作方案》,明確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為遷墳工作提供服務保障。
“遷墳的過程中我們會及時告知你進度,預計兩個月內可以完成。”徐小剛最后的承諾讓馬興茂吃了“定心丸”,眉眼立馬舒展開來。
為什么要設立項目服務專員?據介紹,秀英區是海口市重點項目建設重鎮,項目投資額占全市三分之一。為落實好“兩個確保”,加快推進重點項目,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該區從今年8月開始推行項目服務“雙專員”制度,為該區181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項目、擬開工項目都配備區、鎮兩級項目服務專員,共計67人。
“‘項目服務專員’是秀英區配備給企業的‘保姆’、顧問、辦事員、聯絡員,企業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項目服務專員’來協調與推動解決。”徐小剛說。
徐小剛介紹,“項目服務專員”的最大創新是實現了專人點對點服務。“秀英區重點項目辦一共有43人。過去企業有訴求,都是誰有空誰去。現在,為每個項目都配備了固定的專員跟進,在項目立項、征地、建設、驗收、辦證等環節從頭跟到尾。專員通過和企業的長期接觸,能夠充分了解其訴求,從而提高溝通效率,提供更精準、優質的服務。”
為何要為每個項目配備區、鎮兩名專員?徐小剛解釋,不同行政級別的項目專員職責、分工不同,配齊兩名專員能為企業提供更周到、細致的服務。“區項目專員主要負責和市、鎮級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以及落實工作費用、制定工作方案等。鎮項目專員則是工作的具體落實、執行人。”
對企業而言,項目服務“雙專員”制度帶來的最大獲得感,是減少了“多頭跑、跑多趟”的困擾。“過去辦規劃證、施工許可證要聯系市級部門,征地拆遷問題要找區級部門,和周圍村民的溝通要找鎮里,一個項目需要‘多頭’聯系。現在,一個電話,兩級項目專員就會一起上門服務,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再也不用企業來操心了。”馬興茂感慨,項目服務“雙專員”制度讓企業真正實現了“一站式”解決問題。
海口市政協副主席、秀英區委書記張霽表示,該區將持續踐行“發展圍著企業轉、工作圍著項目轉”的理念,為企業、項目提供優質服務。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