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艷玫
會客廳里訪客絡繹不絕,會議室里討論聲此起彼伏,大廳中幾十名工作人員在各自的工位上緊張地忙碌著……近日,海南日報記者走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辦公區,首先看見的便是這樣一幅忙碌的景象。
辦公區入口處的一塊電子屏幕上,“三亞崖州灣科技城2019年續建及新開工項目責任分工表”字樣十分醒目,各個項目的建設內容、責任領導、責任人、項目進展、存在問題等事項清楚地顯示著。
“為了推動項目建設,每個項目都安排專人負責,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項目盡快落地、建設和完工。”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專職副書記童立艷說。
呂超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除此之外,他還是園區內3條市政道路項目的責任人,道路建設過程中的每一項大小事都讓他掛心。“我們專門設立了一個項目跟蹤服務微信群,每周都要與平臺公司及相關工作人員對接項目進展情況,并且按時在群里匯報項目進展情況及出現的問題。”呂超說。
作為海南12個先導性項目之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由“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大學城、南山港、崖州灣中心漁港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六部分構成,致力打造成陸海統籌、開放創新、產業繁榮、文化自信、綠色節能的先導科技新城。
在一些項目建設現場,挖機和大貨車不停地穿梭在建設工地里,分外繁忙。“整體而言,崖州灣科技城建設尚屬于前期階段,我們編制了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構建了‘管理局+平臺公司’的共同開發架構,并且取得了階段性招商成果。這些工作都為之后加快推進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童立艷說。
今年5月,《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總體規劃(2018—2035)》獲省政府批準實施,令崖州灣科技城規劃建設環境管理處工作人員林玉婷十分興奮。從前身三亞市創意產業園到如今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7年來她一直從事園區規劃有關工作。“這是我經歷過的戰略定位最高、最復雜的規劃,但是完成得很快。從提交到批復,一年多時間就完成了,一般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林玉婷說。
高位謀劃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招商工作捷報頻頻傳來:南繁科技城方面,產業招商入庫企業41家,初步搭建起以中科院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中國農科院等國內頂級科研國家隊牽頭,中國熱科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三亞南繁院等支撐,中化系(中種集團總部南遷)、中信系 (隆平高科海外平臺、中信農業產業基金)等國內領軍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發展格局;深海科技城方面,中船工業一期項目已開工建設,中船重工深遠海科技中心一期項目總體規劃正在制定,8月6日第一批集中簽約9家企業等;大學城方面,上海交通大學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揭牌成立,武漢理工大學在崖州灣科技城建設海南科教創新園區……
從7月開始,上海交通大學不定期組織學生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開展課題研究。經過十幾天的走訪調研,該校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教授肖龍飛羅列了幾個適合在這里研究的課題。“這里距離深海不遠,深海海水利用的課題研究可以在崖州灣科技城進行。”肖龍飛說。
作為深海研究的功能設施保障,南山港目前已建成一座1萬噸級通用散雜貨泊位碼頭和一座3000噸級滾裝船泊位軍民兩用碼頭,未來搭乘著研究人員的船舶將從這里啟航,去探索深邃的海洋。
(本報三亞8月30日電)
相關稿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