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藏黃花梨沉香文物“返鄉省親”
故宮·故鄉·故事
海南省博物館黃花梨、沉香書房展。 海南日報記者 劉曉惠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曉惠 通訊員 薛冬凌
海南島孤懸海外,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其“民物繁庶”,孕育“有瑰奇之狀”的萬千物產。
黃花梨為硬木中的珍品,沉香是香料里的上選,皆以海南島出產者最為世人所重,二者從山間自由生長到作為貢品和珍貴商品,一路輾轉北上,遠行京城,入駐宮廷,成為海南地域文化的獨特貢獻。
如今,深藏宮中的花梨家具和沉香雅玩踏上萬里歸途“返鄉省親”。4月13日,由故宮博物院與海南省旅文廳聯合主辦的“鄉情·鄉思——故宮藏黃花梨沉香文物精品系列展”之“山水有清音——黃花梨沉香書房展”,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多件故宮院藏黃花梨沉香文物在省博物館展出。
書房布展 遐想仙境
“何須聽絲竹,山水有清音。”范仲淹的《留題小隱山書室》,每每吟誦,總能給人以和風細雨,山水清幽的自然清新感。
漫步展廳,沉香特有的香味彌漫開來,置身明窗凈幾的書房空間,讓人不禁遐想,幾百年前,文人雅士在這個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里,閑倚床榻覽古籍,揮毫潑墨寫丹青,鑒賞古畫,品茗燃香,隨后端坐在黃花梨鼓凳之上,閉目屏息,輕撥琴弦,妙曲悠揚,伴隨著點燃的沉香散發出的幽幽清香,仿若進入了逍遙太虛仙境。
“海南黃花梨色澤不喧不躁,氣味清新淡雅,以海南黃花梨打造的明式家具線條優美、造型簡潔,其細而不滑的材質、溫潤的觸感、不變形的韌性與文人的美好品格相互契合。”據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策展人周京南介紹,展覽之名借用范仲淹的筆墨,再加上書房展的布陳,是想給大眾呈現一種文人與世無爭、恬淡閑適的品格。
傳統文人書房的重要陳設就是素面朝天、高雅古樸的明式家具,黃花梨家具因其風格簡約、大美不飾而深受文人雅士的垂青,成為明式家具的經典代表。
沉香則為眾香之首,香品高雅,香味獨特,珍稀難得。自明清以來,這種產于海南島地區的名貴香料,與黎山深處的黃花梨木一道,作為重要的貢品進獻宮中,大量以沉香制作的文房用品因其工精料細備受推崇。
尋覓匠心 造物有方
本次展覽上,故宮博物院送展37件展品,海南省博物館展出館藏50余件展品,皆為精美絕倫的經典佳作,彰顯出海南風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地位。觀眾在細觀慢品這些文物的同時,也能深切感受到當時的歷史環境帶給藝術的空前推動力和創造力。
“此次從故宮遠道而來的黃花梨展品大到羅漢床、屏風,小到硯臺、筆筒,形式多樣。”周京南說,黃花梨工藝品既簡又繁,簡是黃花梨雕琢的明式家具造型簡潔大方,如扶手椅的搭腦、扶手、椅腿皆為原材制成,整體造型簡潔流暢;繁是雕工精湛,細節處巧奪天工。
此次的書房展廳分為兩個區域,一個區域以黃花梨畫案和官帽椅為中心,兩邊分別陳設黃花梨書格,作為書房怡情翰墨的空間。
這把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是一種搭腦和扶手都探出頭的椅式家具,其造型像古代官員的帽子而得名。
官帽椅座面之上的結構多用曲線,搭腦、扶手、鵝脖、背板,皆為三彎式。座面格角攢邊,落堂裝木板貼藤心。座面之下的構件則以直線為主,裝素牙子,四腿有側腳,正面腿間裝踏腳棖,棖下有托角牙。兩側及后面腿間裝光素棖子,彼此錯開安裝,保證了腿部的結構強度。此椅造型優雅,選材精當,結構合理,堪為明式四出頭官帽椅中的佳作。
另一個區域則是以羅漢床為中心,兩邊陳設黃花梨回紋長案,羅漢床前放置一張黃花梨條桌和繡墩,條桌上陳設一張仲尼式古琴,打造書房悠然養性的文雅空間。
羅漢床為五屏式床圍,靠背三屏,兩側扶手各一屏,形成列屏之狀。靠背圍子內嵌裝三塊絳環板,絳環板內裝壸門圈口牙子,兩側扶手圍子內框亦裝有壸門圈口牙子,床面裝藤屜,下為壸門牙子,牙子上浮雕卷草紋,四腿為三彎腿,足端為內翻云紋。腿足下端浮雕靈芝紋。整體造型簡潔穩重,裝飾無多,惟在腿牙處略施粉黛,淺雕卷草及靈芝紋,別有意趣。
除了書房家具的展示,展廳里還陳設了許多黃花梨、沉香雅玩,皆是頗具藝術造詣的匠心之作。
在展覽長廊的前列,一尊沉香木雕壽星格外引人注意。沉香木圓雕壽星坐于紫檀木雕山石之上,壽星額頭高聳,高顴骨,面露微笑,頜下長髯垂至胸間,神態慈祥。右手握杖,左手放于膝,端坐于山石之上。壽星身上的衣紋褶皺自然生動,營造出世外仙人之感。
跨越山海 連接古今
海隅出奇珍,深山得良材。
從古至今,關于海南黃花梨與沉香的故事從未斷絕。采香之奇,香氣直通天地神靈;運木之艱,歷經千雕萬琢方才登堂入室。身在帝王家,根系在海南,一處建筑,一堂陳設的背后,既蘊蓄著一種匠心,也涵養著一種文化。
早在唐代,海南沉香就作為土貢進獻朝廷;到了明代,海南黃花梨家具名聲大噪,成為明式家具的代表作;清代,黃花梨是皇室貴族御用家具的名貴材料,清廷專門設有管理沉香的機構,以保證皇家用香的規范……
千百年來,海南黃花梨與沉香在宮廷的應用,是人與自然的包容之美,也是人寄情于物的天趣之美,盡顯瓊島風物之華。
周京南說,黃花梨和沉香是海南特有的兩張文化名片。今天,這些文物走出深宮,回到故鄉海南,將其最美的一面呈現給海南人民,回應了海南人民對黃花梨、沉香“相親相思”的情感寄托,也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此次展覽從藏品的選擇,到整體布局,表現形式上的創新,皆為海南量身打造。”周京南介紹,借此展覽將進一步擴大海南文化的影響力,擦亮黃花梨和沉香這兩張文化名片。時至今日,工匠們更需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傳承創新,加入新時代的特色,讓傳統文化的根在我們這一代發揚光大,續寫輝煌。
海南省博物館館長蘇啟雅表示,未來,省博物館將講好海南故事,繼續堅持把文物送出去,通過展品讓更多同胞了解海南的傳統技藝;繼續傳承海南特色的傳統文化,增強海南自貿港文化自覺,堅定海南自貿港文化自信,彰顯海南自貿港文化底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