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是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法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
弘揚“二十三年紅旗不倒”
瓊崖革命精神新聞發布會(八)
(2021年6月29日)
彭太華: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在瓊崖革命斗爭史上,統一戰線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統一戰線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根據中共海南省委建黨百年活動安排,省委宣傳部特意安排了這場新聞發布會,我們今天邀請到海南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康拜英女士圍繞“共繪同心圓,助力新發展”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今天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還有: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臺辦主任劉耿先生,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王海波先生,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葛敏女士,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僑辦主任陳健嬌女士。下面先請康拜英常務副部長介紹情況。
康拜英: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非常感謝大家參加我省統一戰線“共繪同心圓 助力新發展”新聞發布會。借此機會,向新聞界的各位朋友轉達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苻彩香同志的親切問候,同時代表海南省委統戰部,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省統戰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宣傳推介。
一、 我省統一戰線基本情況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是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法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
早在革命時期,統一戰線就成為黨的三大法寶之一,在革命斗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贏得革命勝利做出了特殊的歷史貢獻。從海南來看,中共瓊崖地方組織在領導瓊崖革命長達二十三年的斗爭過程中,就注重發揮統一戰線作用,共同創造了歷史奇跡。瓊崖黨組織在1927年陵水武裝暴動中,就開始了團結少數民族的工作;在1939年2月,發動建立愛國華僑、少數民族群眾等參與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支援瓊崖的抗日戰爭。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瓊崖區黨委、瓊崖臨時民主政府發出號召“全瓊各階層人士、民主黨派、海外僑胞,一致團結起來,組織廣泛的愛國救鄉統一戰線”。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包括統一戰線在內的瓊崖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勠力同心取得的偉大勝利,為海南統一戰線注入了獨特的紅色基因,賦予豐富的革命內涵,積淀了厚重的時代精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統一戰線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方略,把統一戰線和統戰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營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統一戰線也在不斷鞏固和發展,地位更加重要,范圍更加拓展。我省統戰工作也由傳統的民主黨派工作、無黨派和黨外知識分子工作、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等,拓展了民族、宗教、港澳臺僑、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領域,呈現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去年黨中央修訂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明確了統一戰線的12個方面工作范圍和對象,涉及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這五大關系。我省八個民主黨派齊全,五大宗教俱齊,有158多萬少數民族人口(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約有390萬瓊籍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分布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民營經濟市場主體126.76萬家(占全省市場主體總數97.36%),此外,還有近50萬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面對如此眾多的工作對象和艱巨復雜的工作任務,省和市縣黨委均建立了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加強了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并由各相關單位作為成員,形成了共同做統戰工作的強大合力,構建起了大統戰工作格局,為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海南統一戰線在自貿港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海南統一戰線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服務海南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譜寫新篇章。尤其是“4·13”以來,海南統一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抓好《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的學習貫徹,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人才薈萃的智力優勢和聯系廣泛的資源優勢,為建設大團結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圍繞自貿港建設貢獻力量。
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引商引資,在自貿港6個重點園區設立港澳臺僑服務工作站,引進320家港澳臺僑資企業入駐,累計注冊資金521.1億元;成立瓊港澳服務業合作示范區,通過政府賦能、企業化運作的模式增強對港澳企業的吸引力;出臺關于港澳臺地區人才在瓊執業、服務海南發展等兩個政策文件,推動出臺《海南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成功舉辦第十六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實施“惠臺30條”措施,打造“臺商峰會”品牌,引進臺資企業150余家。
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主動擔當,建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聯席會議機制,完善民營經濟軟環境評價體系;制定實施《省統戰系統踐行親清政商關系清單》,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提供明確的規范;建立民企服務訴求“直通車”制度,幫助企業做好紓困解難工作,協調解決難點、堵點、痛點問題239件。積極探索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全國首創“評價增信+金融服務”模式,目前通過該模式相關銀行已向民企發放貸款3.47億元,授信4.87億元。
在履行社會責任上積極作為,引導1024家民企等統一戰線成員參與脫貧攻堅,涉及資金9.5億元,受幫扶貧困人口超過29萬人。發動海內外力量齊心抗疫,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4.23億元;及時回援港澳臺和海外19個國家和地區42個僑團鄉團及海外瓊籍留學生76.38萬個口罩和30萬只醫用手套,在海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
此外,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組織實施少數民族發展資金3.96億、項目373個。
二是圍繞自貿港建設貢獻智慧。
各民主黨派省委會重點做好中共海南省委委托調研課題調研,提交高質量的課題成果51篇、提案議案460余件、社情民意890余條,一批意見建議得到采納落實。尤其是邀請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歐美同學會等來瓊考察調研、牽線搭橋、獻計出力,宣介自貿港政策,助推政策落地實施。
三是圍繞自貿港建設改革創新。
非公有制經濟青年企業家“三個永不”成長機制、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等“三會合一”改革、打造統一戰線新媒體矩陣等3項創新獲得全國統戰工作實踐創新成果獎;“三個永不”成長機制、“評價增信+金融服務”兩項創新成果列入自貿港制度創新案例。創建網上統戰(網上工商聯)智能化平臺,有力地推動了統戰工作創新發展。
四是圍繞自貿港建設凝聚共識。
中共海南省委與省內各民主黨派、無黨派就有關大政方針、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項、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近三年來,舉辦各種協商22場。比如召開省“十四五”規劃編制座談會,充分聽取意見、集思廣益。此外,突出政治培訓舉辦各類培訓班150多個,支持開展各類主題教育,舉辦黨外人士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座談會暨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研討會,較好地傳遞了黨的聲音,廣泛凝聚了思想共識。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關于統一戰線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省委七屆十次全會的部署,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在助力自貿港建設中貢獻統一戰線的智慧和力量。重點工作任務包括:
一是促進營商環境改善,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二是發揮聯系港澳臺僑優勢,在對外招商引資引才引智等方面作出新貢獻;三是組織全省統一戰線助力鄉村振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四是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順,為自貿港建設營造良好社會環境;五是以統戰領域換屆為契機,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作風建設整頓年等工作,全面加強統戰干部隊伍和統戰對象隊伍建設。
以上是我省統戰工作總體情況的簡要介紹,各領域工作的具體情況,將由其他參會人員結合提問,作出具體答復。謝謝大家!
彭太華: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提問時請記者通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現在開始提問。
國際旅游島商報:作為全省僑務主管部門,省委統戰部在鼓勵和支持海外僑胞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方面有哪些舉措?
陳健嬌:海南是全國第三大傳統僑鄉,有390多萬海外鄉親,他們都有參與家鄉建設的強烈愿望。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省委統戰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在鼓勵和支持海外僑胞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方面展現了新作為。
一、認真講好僑胞故事,為自貿港建設凝心聚力。
2021年,舉辦全球瓊籍華僑華人網絡春晚,超過530多萬人次點擊率。支持海口廣播電視臺“海南華僑”欄目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系列專題,開展瞻仰中共瓊崖一大會址、“南僑機工”、“瓊僑服務團”暨主題黨日活動,舉辦海南省僑界慶祝建黨100周年座談會和“弘揚華僑愛國精神 喜迎建黨百年華誕”圖片巡展活動,講好黨和僑胞的故事,不斷挖掘僑胞正能量,增強海南自由貿易港對海外僑胞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發他們的奉獻熱情。
二、打造活動平臺,助力自貿港引資引才。
打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華商領袖與智庫圓桌會議”、“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三亞華人華僑投資暨創新創業洽談會”、“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等涉僑品牌活動,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其中,2019年4月在三亞舉辦的召開的“2019三亞華人華僑投資暨創新創業洽談會”,謝國民、許榮茂等世界知名華商、1000多名嘉賓代表參會,現場簽約項目10個,簽約金額20.26億元。2019年11月在三亞舉辦的第十六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舉辦了11場直接與自貿港建設相關的推介活動,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三、構建新機制,助力改善自貿港營商環境。
出臺《海南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推動依法護僑,鼓勵華僑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在海口江東新區、洋浦經濟開發區等海南自貿港6個重點園區設立港澳臺僑服務工作站,出臺《海南省港澳臺僑服務工作站管理辦法》配合重點園區為港澳臺僑客商和人才提供精準高效服務。出臺《關于僑資企業訴求處理工作制度》,規范工作流程,優化投資環境。截止2021年5月,共吸引320家港澳臺僑企業入駐園區,注冊資本521.1億元人民幣,引進境外人才193人。
四、創新工作方式,線上線下宣介自貿港。
在“海南僑之家”等多個微信群推送自貿港最新政策共2500多條次,舉辦5場自貿港政策云推介會,開展5批次“僑團僑商進園區”活動,組織2批次僑領僑胞赴新農村進行生態文明建設考察體驗活動,推出“全民換裝!快來體驗成為自貿推薦官”網絡活動,吸引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僑胞參與,點擊量超過100多萬人次。
五、加強華文教育,講好自貿港故事。
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學院新建了2個海南省華文教育基地,在海南省技師學院建立了海南省華文教育實踐基地,不斷擴大華文教育陣地。支持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發揮國僑辦華文教育基地作用,招錄華裔留學生在我省學習華文,不斷滿足他們來海南學習中華文化的需求。資助海南省技師學院開展“一帶一路?漢語+”高技能人才學歷生培養項目,首期“中泰國際旅游班”招收了34名泰國籍華裔留學。在傳承中華文化同時,講好海南故事、自貿港故事,吸引更多華僑華人關注自貿港建設。
人民日報: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以來,海南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壯大,成為海南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請問,省委統戰部在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服務自貿港建設方面有哪些亮點工作?
葛敏:謝謝您的提問。
一、民營經濟建設方面。
海南加快建設自貿港以來,市場主體迅速增長,新設立民營企業數成倍增長。截止2021年6月26日,全省市場主體總數130.2萬家,其中民營經濟市場主體126.76萬家,占全省市場主體總數97.36%;2021年1月1日至6月26日,新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12.02萬家,占全省新增市場主體的99.3%。2021年一季度,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961.6億元,占全省同期GDP的68.9%,同比增長18.5%;民營經濟實現稅收304.75億元,占全省稅收的82.3%,同比增長50.9%;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6.1%;民營企業進出口額123.9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6.97%,同比增長150.5%。民營企業已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為落實“六穩”“六保”,建設自貿港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方面。
2020年,我省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取得八項創新成果。一是全國首創“三個永不”青年企業家培訓班品牌(即永不結業的培訓班、永不解散的班委會、永不卸任的班主任)。2018年榮獲全國統戰工作實踐創新成果獎;2019年作為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創新成果面向全國進行宣傳,列入省第五批制度創新案例。2020年,“三個永不”徽標成功注冊了國家作品版權和國家商標證書,是我部唯一的版權和商標權成果;二是全國首創“評價增信+金融服務”模式,獲評中央統戰部民營經濟領域十佳創新案例,列入省第十批制度創新案例,寫入省“十四五”規劃建議,截止2021年6月,有意對接“綜評貸”產品的民企30多家,已發放貸款3.47億元,授信金額4.87億元;三是全國首創民營經濟軟環境評價體系,獲評中央統戰部民營經濟領域十佳創新案例;四是我部制定的《加強新時代光彩事業工作的意見》,列入中央統戰部制度創新成果,由中國光彩會向全國轉發推廣。五是率先建成網上統戰(工商聯)智能化平臺,為全國作出表率、開了好頭。六是率先開展民營經濟統戰督查工作。我省是全國第一個將中央部署的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列入督查的省份,為全國提供了經驗。七是率先召開全省基層商會建設現場會,貫徹中央關于統戰工作向商會覆蓋的決策部署,全省鄉鎮(街道)商會覆蓋率達82%。為建設自貿港凝聚民企商會力量。八是率先建立了民企訴求“直通車”和聯席會議制度,全年受理民企訴求239件,辦結率80%以上。
三、引導民營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方面。
一是開展“抗擊疫情—民企在行動”。新冠疫情暴發的第一時間,引導全省民營企業、個體戶、商協會795家參加抗擊疫情行動,截止2020年6月,據不完全統計,捐贈款物約3.9億元,其中現金捐款6900萬元、物資折合金額3.2億元。二是開展“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截止2020年12月,引導全省900多家民企幫扶1050個村,幫扶項目1863項,投入資金7.1億元,惠及貧困人口23萬人。
四、樹立民營企業家先進典型方面。
“4·13”以來,全省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共榮獲國家級榮譽表彰44項、省級184項,特別是去年以來,欣龍控股黨委榮獲“全國抗疫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劉文民、陳益智榮獲“全國民營經濟抗疫先進個人”,蔣會成、劉文民、黃春光榮獲“全國勞模”,徐詠梅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組織召開民營企業家先進事跡巡回宣講報告會,開展全省第三屆光彩事業貢獻獎評選表彰工作,進一步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和光彩精神。
海南日報: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講話精神,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省委統戰部(省臺辦)在推動瓊臺經貿交流合作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耿:自貿港建設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提供新的機遇,圍繞著深化瓊臺經貿交流、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我們從四大方面著手:
一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
2018、2019年,先后兩次赴臺推介。去年8月,赴上海在臺商中開展自貿港政策宣介和招商引資活動。9月,在國臺辦的具體指導下,邀請全國臺企聯組團來瓊投資考察。今年5月,組織相關市縣及園區赴廣州推介自貿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又有一批新的臺商投資合作項目正在洽談落實當中,瓊臺經濟合作的形勢越來越好。
二是打造臺商峰會交流平臺。
為了讓更多臺商臺企了解自貿港、走進自貿港,我們積極打造面向全球臺商的兩岸經濟交流平臺-臺商峰會,幫助廣大臺商臺企進一步了解海南自貿港建設相關政策、進展和前景。自2019年以來,臺商峰會已累計舉辦三屆,共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以及歐洲、北美、非洲等地的臺商、全國臺企聯、部分省市臺辦及臺商臺企代表共約500人參加峰會。
三是落實惠臺政策措施。
我們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惠臺政策,努力為臺胞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下大力氣解決臺胞在各方面的難題,出臺了“海南惠臺措施30條”,廣大臺商臺胞在海南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更加便利,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解決臺商及臺企員工子女入學、購房等問題,推薦臺商參與我省各項榮譽和獎勵評選。3名臺籍配偶獲評海南省“三八紅旗手”,1名臺商被評為海南省勞模,2名臺商獲選“南海鄉土人才”,2名臺商獲評“海南青年五四獎章”,1家臺資企業入選海南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家臺資企業獲選海南省“雙百人才團隊”。
四是推動大項目落地。
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把大項目建設作為服務自貿港建設的重要手段。與相關部門強化溝通協調,協助解決海南穎奕國際細胞醫療中心、康師傅、鮮友食品等一批臺資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征地、辦證等難題,推動了重大項目的落地。在我部的積極推動和相關部門的協助配合下,本月11日,海南丹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八駿沉香生物科技公司開業投產,填補了有機肥和沉香產業領域的投資空白。瓊海鮮友食品企業占地50畝的第二個工廠正在抓緊推進當中。
自習近平總書記發表“4·13”講話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動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蓬勃展開”,取得了階段性的重要成果。據統計,這三年來新增臺資企業近150家,實際投資2.3億美元,一批重點臺資項目已經建成投產開業,還有一批項目即將開工建設。總體投資達10億元的海南穎奕國際細胞醫療中心2018年3月份開工建設,今年4月與NBA 籃球學校合作,成為NBA中國獨家官方服務商,將于近期正式對外營業開業。新設立了康師傅、鮮友食品等一批臺資工廠。新增的臺資項目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領域,與過去建省初期臺商在海南投資主要以傳統服務業不同,投資質量有較大提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大企業大項目有所增加。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對臺工作會議和對臺經濟工作部署,以及沈曉明書記關于進一步加強瓊臺現代農業、瓊臺高新技術產業、瓊臺現代服務業、瓊臺創新創業和瓊臺文化交流合作的五點指示精神,大力向臺商臺企宣傳自貿港政策,吸引更多臺企來海南發展,助力自貿港建設;牢固樹立兩岸一家親理念,將相關惠臺政策落實落細,為臺胞提供“同等待遇”,切實增強他們的融入感、獲得感和認同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切實為臺商臺胞辦實事、解難題,使他們安心在海南投資創業、學習生活。通過不懈努力,推動瓊臺經濟融合,為祖國和平統一作出應有貢獻。
中新社:海南在加強與港澳交流合作,發揮港澳優勢助力自貿港建設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王海波:港澳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都能夠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重要借鑒。作為“超級聯系人”,香港在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引進來”“走出去”方面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作為“精準聯系人”,澳門與“一帶一路”國家和葡語國家建立了緊密經貿合作關系。在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過程中,我省高度重視學習借鑒港澳經驗,發揮港澳優勢,瓊港瓊澳之間高層互訪頻繁,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人文交流日益活躍。
一、高層互訪方面。
近三年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分別兩次率團來瓊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澳門特區行政長官還率團來瓊出席2020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率團訪問香港、澳門,就深化瓊港瓊澳交流合作達成了許多共識。今年4月,省委書記、省長分別會見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澳門特區行政長官,瓊港雙方就香港青年就業、航空、醫療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瓊澳雙方在經貿、高新科技、旅游、中醫藥、人才、金融、會展等領域達成合作共識。去年9月,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與省委書記、省長舉行會談,一致認為要牢牢把握海南自貿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在更高水平上扎實推動瓊澳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聯動發展。
二、經貿合作方面。
香港是我省利用外資主要來源地,是我省最大服務貿易伙伴。2018至2020年,瓊港貨物貿易總額113.85億元。2018年以來,香港在我省新設港資企業781家,占全省新設外資企業總數的41%,實際使用港資47.5億美元,占全省引進外資總額的78.46%;其中,2020年香港在我省新設港資企業400家,同比增長152%,實際使用港資22.83億美元,同比增長54%。瓊澳貨物貿易總額0.93億元。2018年以來,澳門在我省新設澳資企業22家,實際使用澳資258萬美元。
我省成立了省政協瓊港經濟合作發展推進工作組,推動瓊港經貿合作。我省還出臺了《港澳臺地區專業人才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執業管理辦法》,允許港澳地區具有金融、建筑、規劃、專利代理等行業執業資格的專業人才在海南自貿港備案執業;發布了《鼓勵港澳臺地區人才服務海南發展若干意見》,鼓勵港澳地區人才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依托海口觀瀾湖旅游園區成立了瓊港澳服務業合作示范區,通過政府賦能、企業化運作的模式增強對港澳企業的吸引力。
近三年來,多批次港澳資企業來瓊洽談,香港醫院管理局原主席胡定旭、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施銘倫、世茂集團主席許榮茂、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等港澳人士將在旅游、文化、教育、醫療等領域加強與海南合作。
三、人文交流方面。
瓊港瓊澳青年學生、婦女組織、體育組織等積極開展交流合作。成立了香港海南青年聯合會、澳門海南青年企業家協會,創立了瓊港澳臺大學生“青春同行”夏令營、“青春同行·筑夢自貿港”國情考察等活動,連續舉辦7屆瓊港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講壇,組織港澳臺學生短期交流34次1200多人次。2019年,我省作為第十七屆澳門媽祖文化旅游節協辦省,在澳門成功舉辦旅游文化宣傳推介活動。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斗爭中,港澳同胞和港澳瓊籍鄉親迅速募集善款,利用香港自由港地位和國際聯系廣泛的優勢,積極采購緊缺醫療物資,為海南捐款捐物價值436萬元,展現了港澳同胞和鄉親血濃于水的親情和家國情懷。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港澳所長”和“海南所需”,推進我省與港澳的交流合作,助力自貿港建設,實現共同發展。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中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請問,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是如何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
康拜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植根于中國土壤、彰顯中國智慧的新型政黨制度,在凝聚共識、優化決策、協調關系、維護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實現形式。中共海南省委一直高度重視多黨合作,始終堅持把多黨合作事業放在海南自貿港建設大局中來定位、來部署、來推進,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健全合作共事運行機制,建設高素質黨外代表人士隊伍,搭建社會服務平臺,為我省黨外人士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等職能提供了廣闊空間。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我們主要是做好四篇文章,即凝心文章、匯智文章、聚才文章、聚力文章,來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
一、做好凝心文章,夯實多黨合作思想政治基礎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根基是筑牢最廣泛的政治共識。為增進我省民主黨派對自貿港建設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我們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題主線,通過支持民主黨派開展各具特色的“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推進多黨合作歷史文化傳統記錄工程、開展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紀念活動、加強網絡媒體宣傳等方式,大力弘揚多黨合作優良傳統,講好海南多黨合作故事,團結引領我省廣大黨外人士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自貿港建設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夯實合作共事的思想政治基礎。
二、做好匯智文章,釋放多黨合作效能優勢
我省8個民主黨派匯集了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其成員智力結構具有多學科、多領域、多層次的優點,比如民革匯集了社會和法制、“三農”的專業人士,民盟主要由文化教育以及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以及相關的專家學者組成,等等,這里就不再一一說明,他們是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囊團、人才庫。為了充分發揮民主黨派智力密集優勢,釋放多黨合作制度效能,我們不斷健全與黨外人士合作共事機制,出臺加強政黨協商的具體實施意見,制定省政府及其部門與民主黨派的對口聯系制度,健全完善了省委委托黨外人士開展重點課題調研的工作機制,積極推動黨外人士參政議政“直通車”制度的有效運轉,推薦黨外人士擔任各類特約人員,引導各民主黨派圍繞脫貧攻堅開展民主監督。三年來,中共海南省委召開了以征求黨風廉政、經濟形勢、涉及海南發展的重大事項以及重要人事事項等為內容的政黨協商會議22場;各民主黨派省委會提交省委重點委托課題成果51篇,提交提案、議案460余件,提交社情民意890余條,一批意見建議得到采納落實,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有效參考。
三、做好集才文章,為多黨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加強合作共事,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制度安排。為支持黨外人士在各級人大、政府、和司法機關中的發揮作用,共同推動國家政權建設,我們將黨外代表人士的選拔、培養、使用納入到我省人才和干部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中,采取組織推薦、群眾舉薦、個人自薦相結合的方式,拓寬黨外人才發現渠道,并持續加大了黨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和實職安排。目前有109名民主黨派人士擔任各級人大代表,447名民主黨派人士擔任各級政協代表。把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納入我省干部人才教育培訓總體規劃,支持各民主黨派省委會開辦符合民主黨派人士特點和需求的政治理論學習培訓班,三年來,我省各民主黨派約4300余人次參加了各類培訓活動,為海南自貿港多黨合作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四、做好聚力文章,搭建社會服務平臺
民主黨派資源豐富,具有聯系廣泛的優勢。我省民主黨派成員中,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中持有股份的主要經營者共有740人,醫藥衛生領域有2190人,教育領域有5000多人,他們是民主黨派開展社會服務的主要力量。為提升各民主黨派對服務自貿港建設中心大局的參與度和貢獻度,我們積極為各民主黨派省委會對接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疫情防控、自貿港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搭建社會服務平臺,特別是支持各民主黨派結合本黨派界別優勢,打造社會服務品牌,比如民盟開展的“農村教育燭光行動”、民進開展的“同心?彩虹行動”等,形成良好的口碑效應。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我省各民主黨派省委會參與精準扶貧攻堅、抗擊疫情、助學、義診等方面的社會服務活動560多次,投入資金3580多萬元,贏得了社會和群眾的廣泛贊譽,展現了我省民主黨派良好形象。
彭太華: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