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是白沙最深厚的精神底蘊,“綠色”是白沙最強勁的發展動力。建縣30多年來,白沙在傳承白沙起義偉大革命精神中汲取奮進前行的力量,在守護綠色中探索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的共贏之路,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六場弘揚“二十三年紅旗不倒”
瓊崖革命精神新聞發布會
(2021年6月10日)
彭太華: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白沙是革命老區縣,有著光榮的紅色革命傳統。我們今天邀請到中共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劉蔚先生,請他圍繞“守好白沙紅色根脈,打造黎鄉綠色經濟”這一主題介紹白沙縣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今天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還有:白沙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代縣長盧勝先生。下面先請劉蔚先生介紹情況。
劉蔚: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介紹白沙,我首先代表白沙縣委縣政府和20萬白沙人民對大家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白沙黎族自治縣成立于1987年,回顧白沙發展史,如果用兩種顏色代表白沙,那就是紅色和綠色,這是白沙經濟社會發展最鮮明、最生動的兩種色彩。一方面,白沙是革命老區縣,有著光榮的紅色革命傳統,1943年,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壓迫和剝削,以王國興為首的黎苗族人民打響了“白沙起義第一槍”,起義進行中,他們主動尋找、依靠共產黨,一心一意跟黨走,取得了最終勝利,為我黨在五指山區創建革命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配合大軍勝利解放海南島作出了重要貢獻。一直以來,白沙十分注重對紅色精神的總結和弘揚,先后編撰了《中國共產黨白沙歷史》《白沙革命遺址輯覽》等一批極具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史料,修繕建設烈士紀念設施和革命遺跡51座,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另一方面,白沙是海南的生態綠心,森林覆蓋率達83.17%,是南渡江、珠碧江、石碌河三大河流的發源地,松濤水庫主要集水面積在白沙境內,鸚哥嶺、霸王嶺、黎母山劃屬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素有“山的世界、水的源頭、林的海洋、云的故鄉”的美譽。
“紅色”是白沙最深厚的精神底蘊,“綠色”是白沙最強勁的發展動力。建縣30多年來,白沙在傳承白沙起義偉大革命精神中汲取奮進前行的力量,在守護綠色中探索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的共贏之路,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GDP從1987年的1.6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56.85億元。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2億元,較比1987年的地方財政收入775萬元,增長68.31倍。到2020年,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956元和13978元。在全縣人民勠力同心、接續奮斗下,先后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經濟林建設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生態環境建設綜合治理示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2019年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等諸多榮譽。
“十三五”以來,白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持續發揚革命傳統、賡續紅色基因,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搶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重大機遇,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白沙路徑,帶領黎苗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動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成就:
一是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推進扶貧工作,實現4.4萬貧困人口、44個貧困村和35.2%的貧困發生率全面“清零”,高質量摘掉全省唯一深度貧困縣的帽子,與全國、全省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二是生態保護全面加強。堅決扛起保護海南“左肺”的責任擔當,將縣域57.89%的土地劃入生態紅線,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實行“全域禁燒,全城禁放”,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年均99%以上,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比例達100%,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省前列。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100%,獲評“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生態直補范圍擴大至268個村莊,惠及5.6萬群眾。創新完成全省首個生態移民搬遷村銀坡村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首個試點生態移民村高峰村搬遷工作,探索的村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置換新模式,入選我省第十批制度創新案例。
三是產業結構全面優化。積極探索“兩山”轉化實踐路徑,做好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兩篇文章,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9%。創新以“統管”增產量,以“統銷”提價格,以“統保”防風險的橡膠產業管理模式,促進全縣2.4萬膠農年戶均增收超3000元。大力發展生態特色高效農業,推動形成綠茶、南藥“兩個萬畝”和山蘭稻、咖啡、紅心橙等“六個千畝”產業體系,利用電商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兩次獲評“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探索“美麗鄉村+”“文化+”“體育+”旅游新業態,建設美麗鄉村148個,打造了“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羅帥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白準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芭蕉村等一批特色黎村苗寨,結合黎苗文化、農耕文化推出“啦奧門”豐收節等節慶活動,旅游人數和收入每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成功掛牌“國家體育訓練南方基地——海南白沙·綜合”,吸引中國拳擊協會、中國登山協會等5家國家級體育運動協會到白沙設立7個訓練基地,“體育+”旅游已經成為白沙一張靚麗名片。
四是改革動能全面提升。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獲評2020年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農墾改革位居全省前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一件事”集成改革為抓手,出臺服務社會投資、扶持民企“七條”等優惠政策,制定19類工程建設項目“零審批”事項清單和審批服務“三張表單”,推出“一企一策”服務套餐、“一件事”主題套餐等服務“大禮包”,“一枚印章管審批”服務正式運轉,企業、群眾辦事效率顯著提高,民營經濟發展軟環境排名2018、2019年連續兩年位于全省前列,吸引社會項目23個,意向投資額達112億元。
五是民生福祉全面增進。堅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執政之本,財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大力推進“兩校一園”建設,投入3.17億元完成“全面改薄”任務,新改擴建學校40所,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評估認定,適齡兒童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均超省定目標。完成基層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全面消除“無醫村”,群眾看病更加方便、更有保障。“五網”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儋白高速建成通車。實施“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9347戶,一般戶共建共享2122戶,辦好為民實事46件,白沙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更加堅定。
站在新起點,白沙將繼續弘揚艱苦卓絕、孤島奮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瓊崖革命精神,在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深入實施“三區一地一園”新發展戰略,以優異成績獻禮建黨100周年。謝謝!
彭太華: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提問時請記者通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現在開始提問。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十四五”時期,白沙發展的總體目標、重點方向和任務是什么?
盧勝:“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黃金機遇期和重要窗口期,更是白沙謀求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期。我們希望通過搶抓機遇、創新實干,把白沙建設成“生態環境優美、民族特色濃郁、人民生活富裕、社會和諧安定、宜居宜業宜游”的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心花園,這是白沙發展的總體目標。
根據這個“總目標”,立足把握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方向、目標和要求,我們提出了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兩山”理念踐行示范區、海南中部生態與文體旅游示范區、海南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區、海南中部生態特色農業基地和海南自貿港中心花園的“三區一地一園”新發展戰略,這是白沙“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重點方向。圍繞這個重點方向,我們將抓好六個方面重點任務,確保實現預期目標:
一是經濟發展更加均衡,經濟質量和效益實現“雙提升”。凝心聚力保持好勢頭,勇立潮頭搶抓新機遇,特別是把好鄉村振興的“航船舵”,走好全面發展的“路線圖”,切實保障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經濟發展水平。
二是實現“生態立縣”向“生態興縣”“生態強縣”跨越。營商環境和生態環境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兩大本錢”,白沙將立足海南“中部生態保育”空間布局,奮力寫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這篇大文章。我們不僅要守好生態環境,還要用好生態資源,把符合白沙實際的“兩山”理念轉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讓白沙人民既能受到生態滋養,又能共享生態紅利。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
四是精神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與海南自貿港建設相適應。
五是農業農村發展提質增效,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六是縣域治理更有成效,力爭形成基層治理的“白沙范例”。
海南日報:我們知道,2020年白沙已經順利脫貧摘帽,今年白沙將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劉蔚:白沙6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土地面積在農村,“三農”工作是白沙重中之重的工作。去年3月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后,我們就逐步推動資源力量由集中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主要抓好3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方面,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五年過渡期內,我們要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幫扶政策平穩過渡。重點是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強化落實,確保政策的連續性;二是堅持幫扶力量鞏固拓展。摘帽不摘幫扶,我們原則上原有幫扶責任人不脫鉤,5月底還召開了全縣選派第二批鄉村振興工作隊動員大會,目前經過組織培訓后,已全部到崗駐村,確保幫扶關系不變、駐村力量不減。三是堅持幫扶措施長效穩定。重點抓好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今年4月,我們提前謀劃,組織了一輪防返貧致貧排查工作,近期正在結合省里要求開展第二輪排查,在摸清底數情況后,將實行分層分類的針對性幫扶,確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脫貧,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第二個方面,是打造綠色增收產業體系。農民可持續增收是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條件,我們認為實現這一前提條件,關鍵還是要靠產業。白沙將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探索“兩山”轉化路徑,做好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兩篇文章。在生態農業上,按照“穩膠擴茶擴藥創特色”的發展思路,發展好家家戶戶都有的橡膠產業,打造好綠茶、南藥兩個萬畝和咖啡、紅心橙、山蘭稻等千畝以上熱帶高效特色產業,并通過市場化、生態特色化、產業融合化、品牌化、適度規模化的“五化”舉措推動農業產業提質量、創特色、增效益。在生態旅游業上,這幾年,我們逐步形成了“美麗鄉村+”“文化+”“體育+”的多元化生態旅游模式,并且已經初見成效,接下來還要進一步豐富生態旅游產品,完善生態旅游鏈條,刺激旅游消費,更加充分的發揮生態旅游帶動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增收的作用。比如,強化“美麗鄉村+”“體育+”“文化+”旅游業態的銜接融合,利用少數民族文化、紅色資源、特色自然景觀等,培育民俗節慶體驗游、雨林生態體驗游、自然遺跡體驗游、紅色傳承教育游、體育賽事體驗游和茶生活、茶文化體驗游,努力把游客、消費都留在白沙。
第三個方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結合打造海南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區,加快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第一,繼續把人力物力向基層傾斜,發揮第二批鄉村振興工作隊傳幫帶作用,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筑牢鄉村振興戰斗體系。第二,發揮新一屆村“兩委”班子能動性,這次換屆,我們更加注重村“兩委”班子的年輕化、知識化,通過換屆把一些有想法、有闖勁、有干勁、愿奉獻的能人、退役軍人、鄉賢選進了班子。接下來,我們一方面要對他們加強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能力素質,另一方面,也要壓實他們抓基層黨建、集體經濟、民生實事的責任,讓他們更好地帶領鄉親們走向鄉村振興。第三,要引導群眾參與到村級事務管理中來,比如讓群眾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污水處理設施管護等工作上來,通過共治共享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提高他們自己幫自己、自我謀發展的能力。
消費日報:這兩年,白沙體育事業發展迅速,白沙是如何打造“文體山城”“體育小鎮”的?
盧勝:近兩年,我們把體育事業作為融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要切入點,探索發展“體育+”旅游產業,取得了良好成效。剛才,劉蔚書記在介紹白沙時也談到了這方面的成績。比如,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了我們“國家體育訓練南方基地——海南白沙·綜合”的牌子,有中國拳擊協會、中國登山協會等5家國家級體育運動協會到白沙設立7個訓練基地。我們還獲得了“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暨中國拳王爭霸賽”十年承辦權(2020年-2029年),體育旅游發展的底子越來越實。
今年出臺的《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中明確部署了“十四五”期間全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發展思路,要將海南建設成為全國體育改革先行示范區、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一帶一路”國際體育文化交流中心,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將緊緊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充分利用已具備的良好基礎和優勢資源,探索發展體育裝備、體育用品、體育服務業等體育全產業鏈。比如,依托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暨中國拳王爭霸賽等賽事,探索發展體育器材、體育裝備生產加工業,打造熱帶雨林穿越賽、山地自行車挑戰賽等等,讓這些具有山水特色、熱帶風情的大眾化、體驗式體育比賽項目,深深烙上白沙印記,壯大體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來到白沙。
我們認為,通過體育全產業鏈的打造升級,可以讓“體育+”成為展示白沙形象的新名片,提高白沙對外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白沙經濟社會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比如,去年一年,我們舉辦了國家級、省級賽事活動共15場,有3000名運動員(其中訓練1500人,比賽1500人)和1000名教練員、裁判員到白沙訓練或參加比賽。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之后的10月份以來,幾乎每周舉辦一場賽事,3個月就接待游客23.2萬人次,同比增長28.91%。“體育+”旅游全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和成功舉措,真正成為白沙市場消費的“生力軍”,是名副其實的“黑馬”型產業。不但如此,“體育+”旅游全產業鏈還激活了社會投資,釋放了市場潛力,白沙的對外知名度提高了,群眾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此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堅持發展“體育+”旅游產業,有利于形成全民健身的濃厚社會氛圍,進一步引導人民群眾提高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對于推動“健康白沙”事業方興日盛和長足發展功不可沒,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好事。所以,在“十四五”期間,我們會繼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打造體育全產業鏈的發展之上。
香港商報:白沙去年完成了南開鄉高峰村生態搬遷項目,在這當中白沙總結出了哪些經驗?
盧勝:白沙縣南開鄉高峰村位于鸚哥嶺腹地,屬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核心區和南渡江源頭重點保護地帶,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第一批生態搬遷的首個開工項目。該項目于2020年12月順利完成。高峰村生態搬遷有效解決生態保護與群眾生產生活需求之間的主要矛盾和“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現實問題,實現環境保護與生產發展“雙輪”驅動,“保生態”與“保民生”同步共贏的良好效益,形成了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的白沙新農村建設發展路徑,積累了先進的工作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實現了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通過拆除原址村民的住房,進行系統性的生態修復,減輕了原址生態環境壓力,有力保護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核心區和南渡江源頭的森林資源、生態環境。更加可喜的是,新村選址臨近縣城,是一個交通便利、公共服務覆蓋到位的好區域,村民搬遷后離鄉不失地,產業發展條件更便利,以往行路難、就醫難、上學難、就業難、增收難等長期難以解決的突出問題迎刃而解,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和提升。
二是實現了生態生產生活“三生互促”。注重與生態生產生活相融合、相促進,村民房屋建設統一采用裝配式的建筑,并配套了太陽能路燈等節能環保設備設施,村民不但能夠直接“拎包入住”,村容村貌更是首屈一指。如今,我們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特色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立體化發展高峰新村,村民已經實現了從砍柴燒火到使用清潔能源,從畜禽無序散養到林下圈養,從制干膠賣膠片到直接賣膠水,從靠橡膠的“單一”收入到橡膠、綠茶、食用菌、務工、庭院經濟和生態旅游的“多元化”收入,高峰新村一躍成為名副其實的“旅游村”“網紅村”“生態村”。
三是實現了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轉變”。在生態搬遷過程中,我們著力加強環保宣傳,樹立村民良好的生態理念和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理念深入人心,村民們實現了在思想上,由原來不理解、不配合生態保護工作轉變為懂得生態保護的意義,并主動參與、主動保護生態環境;在行動上,由原來無序索取生態資源轉變為自覺維護、合理利用生態資源;在生產方式上,由原來傳統農業產業提檔升級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三生轉變”讓“美麗鄉村+”“文化+”“體育+”等生態旅游業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徑選擇和未來趨勢,村民也從單純的“割膠工”轉變為“割膠工+服務員(工人)”“割膠工+護林員(河道管理員)”等發家致富“新農人”;在生活習慣上,村民由原來不懂衛生知識、不講衛生轉變為關注衛生知識、參與垃圾分類,綠色健康的現代化生態環保思想深深融入了村民的生產生活里面。
中宏網:白沙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劉蔚:謝謝您的提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項貫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務。白沙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省有關會議精神和部署要求,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要求,做實“規定動作”、做好“結合文章”、做出“鮮活特色”,以為群眾辦實事、為發展開新局的實際行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守正創新、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主要抓好3個方面:
一是堅持高起點謀劃抓啟動。我們抓住示范帶動、統籌兼顧這個關鍵。一方面,堅持高標準引領,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議、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會議進行部署推動。縣領導以上率下,通過集中研討學、從嚴抓自學、聽取專題輔導報告等方式,帶頭引導各級各部門對標落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全縣各級各層面迅速升溫、全面鋪開、高效推進。另一方面,一盤棋做好謀劃,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政法隊伍整頓、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相結合,與慶祝建黨100周年相結合,與落實“十四五”規劃相結合,特別是緊貼實際、突出特色,創新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做到“規定動作”及時謀劃,“自選動作”創新多彩,以黨史學習教育促進各項工作高效推進。
二是堅持分類實施抓質效。抓住分類指導這個原則。區分領導干部、青少年學生、廣大群眾等不同對象,圍繞“學、講、讀、賽、聽、宣”,創新開展讀書學史、微黨課、比學先進、傳承紅色家風等活動,舉辦了“童心向黨”教育實踐活動、黨史經典誦讀比賽、清明祭英烈、“徒步穿越,重走紅軍路”鄉村游等系列紅色主題活動,讓不同層面的對象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百年黨史,汲取奮進力量,推動學習教育從黨員領導干部向廣大人民群眾拓展延伸。特別是我們注重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接地氣、有溫度的宣講,把黨課課堂搬到了學校教室、搬到了紅色革命遺址、搬到了村里的大榕樹下,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和干部群眾在聆聽黨史故事、瞻仰紅色場所中,接受生動教育,進一步堅定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心決心。此外,我們著力統籌“線上+線下”兩大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報道各部門黨史學習教育的經驗做法和成效,不斷擴大學習教育的傳播力、滲透力和影響力,截至目前,共發布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動態和黨史知識1135條次,閱讀關注量超10萬人次,營造了濃厚的活動氛圍。
三是堅持為民服務抓踐行。抓住務求實效這個根本。結合“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和作風建設年等活動,扎實高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學習統思想、聚合力,以調研把癥結、找對策,以落實增成效、促提升,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改變作風、推動工作,提升人民幸福指數的實踐行動。截至目前,全縣76家單位共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事項897項,完成596項。涉及教育、醫療、住房、飲水、菜籃子等一批群眾關切的民生問題得到了解決,真正把實事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把為民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切入點、落腳點,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一件事”集成改革為抓手,以作風整頓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活力,更好地將黨史學習教育中激發出的信念信心、熱情激情轉化為攻堅克難干創業、擔當貢獻自貿港的具體行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白沙見實效、結碩果,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彭太華:請劉蔚書記最后再給大家講兩句。
劉蔚:非常感謝省委宣傳部為我們提供這樣一次介紹、展示白沙的機會,也感謝媒體朋友一直以來對白沙的關心和關注。白沙是充滿生機活力的地方,鐘靈毓秀、物寶天華,黎苗同情,是一塊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璞玉。剛才我們盧勝代縣長也向大家發出了邀請,在這里我再次真誠的邀請各位媒體的朋友多到白沙走走、看看,去發現白沙的美、感受白沙的美、宣傳白沙的美,同時也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彭太華: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